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 指南-betway亚洲-大吠

文学常识

殷明辉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心安身正梦魂稳。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我们打算向读者介绍的诗词方面的常识已经全部介绍完了。无论读者是有志于诗词写作的入门还是只想获得一般性的了解,我们这一系列文章的内容都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黄狗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乌鸦跳雪地,片片竹叶朝天。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曲,因此词的最初全称为“曲子词”。词作者依照曲谱填写词句,曲名就是词调的名称,也叫“词牌”。后来词的音谱散失,词乐失传,词就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严整的特殊形式流传下来。
歌的每一乐句有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应着诗句的平声和仄声字的交替应用。以五言诗为例,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字都变换一次平仄,就只有两种可能的句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要用这两种句式来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过去读“私塾”或者在家里读书,从三岁起就可能读一些诸如《声律启蒙》或者《训蒙骈句》之类的诗词启蒙书。小孩子扯开喉咙大声读“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对雾蒙蒙”[1]或者“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晓日蒙蒙。”[2]天长日久读得多了,再加上做对子的练习,自然就知道哪些字押哪一个韵,哪些是平声字、哪些是仄声字。但这种从感性入手的办法显然不是成年人学习诗词的好方法,因为成年人理解力强,从理性上入手就快得多。
中国古代把字音划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平声包括了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即第一、二声)两个声调。因此现代汉语的四声没有囊括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而其中的入声字在许多方言和现代普通话中已经被“消化”到其它各声里去了。除了一些方言里还保留了入声字以外,现代普通话基本上没有入声的读法。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诗经》。它由《风》、《雅》和《颂》三部分组成,其中《风》是先秦各国的民歌,《雅》和《颂》则是朝廷郊庙祭祀或典礼的乐歌的歌词,在当时都是和乐而歌的歌曲。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谥号文达;生于清雍正二年,卒于清嘉庆十年(公元一七二四--一八零五年);直隶(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是活跃在清朝乾隆嘉庆盛世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编纂家、评论家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