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上帝之下的国家,宗教信仰是美国的立国之本。1620年,102位英国清教徒为了躲避迫害来到了美国,他们期望在这块大陆上寻找到他们实现宗教理想的“净土”。早期的北美移民清教徒领袖约翰‧温斯洛普(John Winthrop)在其著名布道词中首先提出了“新教孤立”的观点。他说,“我们应该是一座山巅之城,人们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所以我们在承担上帝使命方面...
清代一个住在北村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晚上梦见自己到了冥府,看见阎罗王正在登记审判刚抓到冥界之人。其中一个邻村的老妇人来到大殿后,阎王一改严肃的面容还向其拱手,并赐了一杯茶,然后下令冥吏将她送到一个好人家转生去。
前段时间广东茂名化州地区村民抗议政府建造火葬场一事成为了海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村民们的抗争下,目前当地政府已宣布永不在此建造火葬场。说到茂名,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著名的道士:潘茂名。可以说,茂名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座以古代名人名字命名的城市。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生、老、病、死是不得不面对的常态,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人们又不得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痛苦,从精神到肉体。可以说,没有烦恼、痛苦的人根本不存在。有些人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杀,而死亡真的就是痛苦的结束吗?一些从另外的世界幸运回转的自杀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自杀并不能带来解脱,而且神的世界不接受自杀的人,自杀的人...
历史上很多故事都印证着六道轮回并不是虚构出来的。在这些神异的故事中,有一些人为了还债而转生为牲畜。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四位“灭佛”的皇帝。这“三武一宗”之厄中的北魏太武帝是要消灭佛教,包括肉体上消灭僧尼,因此造成了流血事件,杀了一些僧尼;北周武帝是既要禁绝佛教,也要禁绝道教;唐武宗是佞道废佛,毁坏了许多寺庙;后周世宗则是大举限佛、毁佛,将“诸道铜铸佛像,悉辇赴京毁之”,以铸铜钱。
魏晋南北朝时有个叫王烈的修道人,是河北邯郸人。他喜好道术,经常服用野生姜和铅,据说活到338岁时,面容还如年轻人一般。他攀登山峰和险要之处,行步如飞。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观点。在孔子看来,如果要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那么义大于利,道德追求高于利益。不过,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仍一直上演着见利忘义、最终结局凄惨的悲剧。
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不仅在于君王,也离不开辅佐君主的贤人。春秋时期,有一天鲁哀公问孔子:“要怎么做才能使老百姓心服呢?”孔子的回答是:“把正直的人选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若是把邪曲的人选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心服了。”
太史公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古代君子认为,在面临生死选择的关键时刻,只要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道德追求,哪怕是为了一件小事去死,即舍生取义,他们也丝毫不会犹豫。先秦时期,这样的故事非常多。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史书上记载,在他即位的头三年,每日都是吃喝玩乐,且荒于政事,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
佛法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信佛、修佛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中既有帝王将相、后宫佳人,也有普通百姓。这一时期修佛之人亦出现了不少神异之事,本篇就说说这一时期发生在一些修佛女子身上的神奇事。
晋朝时有一个住在高平(郡治在今山东巨野南)的朱姓女子,其家世代崇奉佛法。一天,她在胡寇入侵时被捋走。有胡人想强占她为妻,她誓死不从。
清朝康熙大帝曾教育儿子们要以宽容仁恕忍让之心对待他人,看到他人有得意的事,要替他高兴。看见他人有失意的事,要心生怜悯。如果一个人总是妒忌他人的成功,对他人的失败幸灾乐祸,又怎么能与人共处呢?这样做只会让自己的心术变坏而已。古人说过:“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存有这样心思的人,上天一定会保佑他的。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鼻祖,其“仁义礼智信”和“中庸”思想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王朝。孔子在世时,曾几次向老子问道,并在老子的启发下,对“道”有了逐渐深入的理解。据传书上记载,孔子问道于老子之后,回去便常常打坐静思,他的弟子颜渊亦潜心静坐。古籍中亦有孔子不同于凡人的功能的记载。
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本意是一个人得道成仙,家里的鸡和狗也都沾了仙气随之升天,至于后世负面的引申义完全曲解了原意。关于这个成语的来源说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与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有关。
先秦时期,尤其是传国近八百年的周朝,是一个君子辈出的时代,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邵穆公、仲山甫、郑武公、卫武公、曹刿、叔孙穆子、管仲、鲍叔牙、晋文公、晏子、狐偃、赵衰、赵宣子、范文子、魏绛、祁溪、叔向、赵襄子、子产、伍子胥、范蠡、师旷、老子、孔子、孟子……他们不仅具有内在的美德和智慧,而且举止优雅得体。他们就是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的君子。
春秋时鲁国的大臣叔孙豹在一次出使晋国时,与晋国大臣范宣子谈及何为“死而不朽”,他认为延续几代的功名利禄,算不上不朽,而真正获得永恒的是人在有生之年要“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拥有让人敬仰的德行最为重要。无疑,西周至春秋初期卫国的国君卫武公就是这样一位让时人和后人敬仰的君子。
当今很多受现代观念影响的人,不仅不相信神佛的存在,而且对修炼更是嗤之以鼻。其实,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信神、信佛、信道和修佛、修道从来就没有缺席过,无论是史籍还是民间传说,都记载了大量远超现代人想像的故事。
中医乃是神传医学,古代的中医,尤其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许多神奇故事的中医,不仅可以透视人体、隔墙看物,而且还能开刀做手术,他们的神奇技能绝不是现代人现在通过读医科大学就能够得到的,也不是读古书就可以拥有的,一定要通过修炼、医道中专门的师父秘密传授,才有可能得到。宋元以后,有所谓“儒医”,但离道日远,流于方剂。到了现代,医道更是彻底失传,留下的中医只是经验的摸索...
对于台湾人来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对台湾的贡献很大。正是他,在成为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政治强人后,除了致力于发展台湾经济,还成功推动了台湾的政治转型,让台湾走上了民主之路。
明成祖敕谕皇太子监国之时,将这部亲编的《圣学心法》郑重地赐给皇太子,嘱其铭记古圣先贤治国格言。显然,成祖是通过《圣学心法》把圣人之道传达给继位君主...
永乐六年(1408年),动用文人儒臣三千余人,辑古今图书八千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即囊括前代关于政治、历史、伦理、地理等方面所有重要著作的一套丛书问世,明成祖十分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期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其核心讲的是诸葛亮如何运用攻心为上、以德服人的策略,彻底使南人归顺。而在春秋时期,也有类似的在征伐中以威服国、以德服人的故事。
看过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或同名电视剧的人,对于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滑稽可爱的特征印象颇深,而他在高老庄作女婿,后被孙悟空降伏同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更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有意思的是,唐朝传奇小说集《玄怪录》中有一篇《郭代公》,讲述了唐代的大将军、做过宰相还被封为代国公的郭元振解救民间少女,杀死猪妖乌将军的故事,而《西游记》里猪八戒高老庄那段...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真的是了不起的一生,前文已经说过,其在位短短二十二年间,不仅发展了经济,国力达到了鼎盛,天下得以大治,声名亦远播海外,仰慕中华文明者无计其数,六十多国与明朝存在朝贡关系;而且他做出了好几件了不起的大事,其中任何一件都会让其青史留名。这其中就有疏通大运河和铸造永乐大钟。
中国古代每逢朝代更迭、社会出现动荡时,通常会强盗盛行,他们大多是被逼无奈、为了生存而走上这条路的。不过,由于当时的社会道德仍维持在一定水准,即便是强盗也多少秉持儒家思想,对至孝之人、对恪守道义之人,也都保持着应有的尊敬。史书记载了一些这样的故事。
大报恩寺塔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并列,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也被视为“天下第一塔”。
唐睿宗、唐玄宗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和将领,名叫郭元振。《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勋德惶惶”。他有个侄子名叫郭仲翔,颇有才学。郭元振想帮助他建功立业。彼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叛乱,朝廷派李蒙将军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南岩雄奇紫霄丽,甘泉九成差可当。”这是建成后的云中宫殿——武当山宫观给后人带来的视觉冲击,而这宏伟的工程能够落成要归功于明成祖朱棣。
共有约 67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