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笔者在几个月前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人死去百年竟能复活》一文中,曾列举了若干人死后相隔数日“还阳”或者死后数十年、上百年后复活的例子。虽然在当下的许多人看来,这犹如天方夜谭、难以置信,但这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一些古籍记载的例子也告诉了我们:人死而复活也是有原因的。
佛家认为,人死后,魂魄通常要先渡过冥河去冥府接受审判。由于其人在生前所作的善事、恶事早已被一一记录在案,阎王或冥府中的判官就依此决定其去处。关于冥府的情况和如何断案,千年来的古籍中不乏记载,民间也有很多传说,而这大多来自于那些基于不同原因从冥府返回之人。今天就说几则还阳官员带回的警讯。
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少不了诸多耀眼的文臣武将。他们同样秉承着天命,辅佐着一代代帝王,在让帝国平稳运转的同时,抵御外来的侵扰。这中间就包括唐朝中期名将李晟、李愬父子。本篇说说李愬。
在中华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国也曾辉煌过,而这与辽国皇帝仿汉制治国、推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辽国就逐步实行汉化政策,尤其是契丹贵族们的汉化程度非常高。辽道宗曾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自然,在辽国的朝堂上,汉人朝臣也不在少数,而且能力出众者亦被重用,这其中就包括辅佐辽圣宗辽兴宗两朝、为相二十多年的张俭。
古往今来,善恶之报虽有早晚,但从不缺席,只不过不信神之人不愿相信罢了。史籍上关于善恶有报的实例并不少,其目的当然是劝诫世人要为善,否则行恶者、害人者最终害的是自身。
佛教认为人生死皆是命中注定,人死并非如灯灭,而是在六道中轮回转生,至于决定人在哪个“道”中转生、何时转生,则是由其生前造下的善业、恶业决定。行恶业者,进入地狱接受惩罚;作善业者,投生于天界;修行者,则可脱离轮回。地狱或冥界、冥府、阴曹的主宰者被称为“阎王”或“阎罗王”。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具备预知功能的人。大概在唐武宗时期,婺州(今浙江境内)有名叫娄千宝、吕元芳的两个女子,就身怀异术,能够预知人的生死未来。
两晋时期有一位博学高才、词赋被视为“中兴之冠”的名士,他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这位名士乃是河东闻喜人郭璞,字景纯。《文心雕龙》赞曰:“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他还曾注释《尔雅》,又为《尔雅》作了《音义》、《图谱》,又注《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都流传于世。除了才华出众,郭璞还精于天文、历算、占卜。
古语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富贵贫贱、福禄寿数就已经注定,除非修炼或者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才会出现命运改变的情况。
华佗,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神医,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因此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东汉、三国时期,与他齐名的神医除了后世所熟知的张仲景、董奉外,还有一位姓郭名玉的医学家。
唐朝顺宗年间,陕西同州韩城县芝川迁来了一户姓蔺名如宾的人家,家境一般。后来,有一个名叫王兰的外地客商带着数百万钱来此地做茶叶生意。或许是因为蔺如宾的房子大,王兰不仅租住于此,还将大量茶叶放置在这里。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皇增添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但与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盛世相比,中央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节度使,因此,唐朝中后期时有节度使叛乱。而在中唐的乱局中,一位“战王爷”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历朝历代备受推崇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的字飘逸而端庄,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然有仙风道骨,因此被后人誉为古今之冠,有“书圣”之称。梁武帝萧衍评价其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酷爱其书法的唐太宗亦赞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
历朝历代皇家子嗣,除了继承皇位的儿子外,其他皇子多被封为“王”,而凡是有王爵的人都可称为“王爷”。与唐宋和清朝的王爷只是虚衔相比,明初王爷职衔的含金量很高。他们不仅有封地,还有官署和军队,而他们主要镇守在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被封为燕王,封地是今天的北京一带。
清代出了一本名为“孚佑帝君纯阳祖师三世因果说”的书,开篇即说东海有一蓬莱仙岛,乃神仙所居之地。岛上住着一位神仙,正是纯阳祖师吕洞宾。他本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相国的孙子,先后考中孝廉和进士。黄巢叛乱时,他到终南山隐居,后遇钟离祖师传授修道之法,得道成仙。
自古以来,能做帝王者都是天命使然,而为了配合人间的走向,上天或通过其出生时的异象,或藉由精通术数之人的预言,提前向世人揭晓。南朝梁、陈与隋朝时就有这样一位奇人,名叫韦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很多人看来,人死后相隔数日“还阳”或者死后数十年、上百年后还能复活,犹如天方夜谭。然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这类记载却并不少见。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并未得到普遍应用,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而在印刷术发明前,书籍是通过传抄的形式传播和保留的。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人豪放,且乐观有趣,在历史上除了留下众多的诗词外,还有一本记载了各种奇异之事的小书《东坡志林》,其中有两篇说的是他听闻的死而复活的奇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博学多才,对儒释道三教均有研究,其不仅知晓自己前世是和尚,而且信佛,且与大德高僧多有交往。他还写了一本记载了各种神异之事的小书《东坡志林》,颇有意思。
在现代,“幸”作为姓氏是极为罕见的,即便在古代,以此为姓氏的人口也不多。据说,其主要来自于君主的赐姓,其先祖是周文王的后裔。西晋时,在豫章建昌(今江西省奉新县)就生活着一个幸氏家族,其中一个名叫幸灵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活的印记。
说到闻名天下的西湖龙井茶,不能不提到北宋高僧辩才,因为龙井山种茶正是始于辩才,后人是以尊其为“龙井茶鼻祖”。当时还有著名的“龙井三贤”,指的就是辩才、两任杭州知府赵抃(音biàn)和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他们在杭州西湖凤篁岭上龙井寺中以茶会友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亦使龙井寺、龙井茶逐渐名扬天下。本篇主要说说辩才与苏东坡的故事。
清朝人王尔鉴写过一首题为“巴蔓子墓”的诗: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颠,石封固。多少王侯将相陵寝穴樵儿,独此屹立两江虹势迥盘护。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城许城还存,年年春草青墓门。君不见背弱主,降强主,断主之头献其土。又不见明奉君,暗通邻,求和割地荣其身。惜哉不识蔓子坟。
上古时代的医者通常是师父寻找有天分的弟子,由其传承医术,到了大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医家族开始出现,即医术由医者家族内部的子弟传承。当时,东海徐家、馆陶李家、高阳许家等均为有名的世医家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东海徐家。徐家从晋代徐熙起,传至北朝徐之才时已至少六代行医,声名显赫。其后,徐家之医术传承逾千年,直至明代洪武年间的太医院院使徐枢,可以说是医泽绵长了。
人体会发出光芒?对于普通人而言,确实不可思议,但一些特异功能者、修炼人却可以通过天目看到人体辉光。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日等国的许多科学家也使用仪器研究人体辉光,发现了一些奇妙的情况。前苏联科学家柯利尔用高频电场照相术,把笼罩在一些人身体周围的彩色辉光拍摄下来。这种辉光十分奇妙:它能随人的部位、情绪改变颜色。通常,手臂周围呈青绿色,屁股周围是橄榄色;人在发...
在唐朝诸多或者好道或者信佛的皇帝中,中晚唐时期的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算得上是有仙缘的皇帝之一。唐宪宗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的长子。
关于“义”和“利”的关系,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都有所论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的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墨家既不重义轻利,也不重利轻义,而是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儒家创始人孔子则提出了“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的思想。
有人说,未成年而死的儿女是讨债鬼,这方面的例子还真不少。
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从618年李渊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至907年朱温逼唐哀帝禅让,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在这三百年中,有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袭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统治下的“开元盛世”。尤其是唐太宗缔造的“贞观之治”,使整个社会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
中国大陆很多人都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马良的善良的孩子,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他得到了神仙赠与的神笔。从此,他画的所有的东西都有了生命:画的鸟可以飞上天唱歌,画的鱼可以游进水里跳起舞,画的犁耙、水车、石磨可以用,画的耕牛可以耕田。用这支神笔,马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传播着善良,与人们分享着神仙的赐予。
共有约 67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