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 话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居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叫“打春”,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此日春已开启了序幕,大自然奏响了春之序曲,这一日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古时从官方到民间,这一天处处充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们以各种方式迎春、庆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凝聚了“二十四节气”行事历的智慧。经过严寒的冬眠之后,“立春”的节气打响春回大地第一炮,这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官府都有“立土牛”、打春”、“击春”、“鞭春”等礼俗仪式,提醒人民要春耕了!东汉以来就有记载,清朝朝廷更是尊重这种古礼仪贯彻其精神。现代农民在立春也不忘春牛……
粗犷豪放西北风凤翔木版年画
艺术之乡的一枝奇葩 木版年画是宝鸡民间艺术中一枝古老独特、别具风采的艺术奇葩,深受关中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宝鸡的木版年画产地主要在风翔。凤翔古称雍州,是秦人的祖地,与岐山紧邻,西南距宝鸡市仅47公里,古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里气候温和,人们多有信仰,生活富足,民俗活动丰富,年画艺术是古来一宝。
新年来了怎知道?中国上古计年学问大
年年岁岁,送旧年去又迎新岁来,人们称“年”也称“岁”,中国上古尧舜、夏商周三代来有哪些计年的方法?“岁”与“年”同义吗?今人精密的计算太阳的周天运行来计年,其实,中国古代的天文科学早就很发达,生命直通宇宙,从中国古代的计算一“岁”的方法就可以看出来。
怎样准备庆祝中国新年?80岁老奶奶告诉你
在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会有准备过中国新年的气氛:打扫房子、购买新衣服、到银行去换新钞票。以下是一位80岁的广东籍老奶奶给自己的孙女开出的过年准备清单,老人家认为,遵循这些传统习俗,会给一家人带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也同样基于与宇宙、与自然的调谐。古人根据日月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创制了一套历法,称为黄历,其中包括24个太阳周期,每个周期被称作一个“节气”,为期约15天。我们人体有24根肋骨、24节脊椎骨,如同一种神秘代码。
【文史】节气大寒喜过年 乔松青青迎来春
俗语说大寒过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最终个,大寒诗词描写天地人情。知道古人观测大寒物候有哪三候?大寒时节,寒气从地底彻透而出,大寒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寒的俗谚能预测来年的天气吗?大寒节气中正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节-过年,过年有哪些有趣的年菜?还有古人巧妙嵌入节气名称的巧对联…
节气花信风 腊梅香浓胜小寒
二十四节气和花信风 中国人观察天地感应了阴阳节气的变化,立下了二十四节气,以序时应事;花草感应天地阴阳节气的变化,生了花信风--各自应气候着花期、展花颜,花信风吹捎来花开讯息给人间添风情。小寒花信风梅花先到,腊梅花开喜年来。鄢陵蜡梅冠天下, 楚梅天下第一梅…
传统节日腊八、腊月的源起很古久了,知道“腊”和“腊八”节怎样合一的吗?从经典史籍与诗人作品中说分明…上接三代、汉南北朝、下承唐宋元明清,岁去年来,古人每逢节气更迭、岁中节俗,欢庆之、感怀之,诗人们在节中畅言己志、流露真情,常见隽永的作品。逢腊八,历代诗人的佳作,看历史掌故、启迪生命的追寻…
【文史】三九小寒冰上走 腊八养生粥中藏
二十四节气,三九小寒冰上走,“冷在三九”,为什么说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古代中国小寒显现哪些物候现象?2017年小寒巧遇腊八看食补食俗文化腊八粥,怎样小寒养生?节气生活美学…
中国黄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月初八这一天,原来是一个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和避邪的。因为腊祭在十二月举行,朝朝代代这样沿袭下来,就把这个冬末春初、新旧交替的月份称“腊月”。到南北朝时期,黄历十二月初八被正式定为“腊八节”。
【文史】今日一阳生 冬至节气到
冬至阳生春在望,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又称“初岁”,冬至三物候现象含有什么哲理?冬至是大节日,中国历代冬至节俗也很多,为何魏晋南北朝时人吃赤豆粥?北宋时视冬至如过年,建“钟鼓楼”检校时刻漏、报时;清代宫中传出过冬雅致游戏“九九消寒图”配合“九九歌”“数九”望春风…形成一种节气的智慧,也是民间一种益种休闲和启蒙教育。
2016年12月21日冬至,这个在大陆即将消失的节日,在香港却非常受到重视,称“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团圆吃饭,俗称“做冬”,聚餐的样式绝不逊于大年三十晚的团年饭,菜式也特别丰富,有盆菜、火锅、汤圆等,更保持着“无鸡不成宴”的传统。
【文史】玉琢百千态 大雪节气到
“大雪”二十四节气第二十一个,每年在阳历12月7日前后一日到下个节气“冬至”前的这半个月期间。“大雪”古物候,“大雪”俗谚、习俗、地方风采、历史留影、生活美学,诗人俯仰天地诗情…
【节气】高风催过云 小雪闲中过
“小雪”二十四节气第二十一个,在阳历11月22日前后一日到下个节气“大雪”前的这半个月期间。小雪反应降水状况。“小雪”古物候,“小雪”俗谚、习俗、地方风采、历史留影、生活美学、诗人俯仰天地诗情…
【文史】天懔降寒 随处一欣然 立冬节气到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一个,中国历法中是以“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立冬”的俗谚、“立冬”的地方采风、历史留影、诗人陆游“随处一欣然”的诗情胸怀,看这里…
今年 11月7日是立冬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225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不过,今年立冬日,多个地区出现反常气候,中医师提醒,市民进补应做相应调整。
【节气】天霜降寒月弥辉--霜降节气到
二十四节气霜降由来有何民俗和俗谚?霜降内含中华文化,生命面对霜寒时情有什么省悟?“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唐元稹〈咏廿四气诗 霜降…〉,上下看遍霜降时情:天空万里霜降寒、风落疏林木归山、鸿雁南渡思故乡、豺狼猎兽藏冬粮、重阳赏菊酒一嶟。
【文史】宜长宜久 九月九日再沐重阳
九九重阳节俗在中国起源非常早。为何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都成了重阳节俗?古典籍《西京杂记》载东汉…《续齐谐记》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曹丕献菊、陶渊明东篱赏菊遇白衣使者送酒、白居易…都有九九重阳故事。屈原〈远游〉探太虚重阳境不死之乡,生命如何宜长宜久
寒露节气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寒露到新雁南飞,寒露应秋杪,清光澄曙空。古书记载寒露三个物候为何?寒露百草枯!此外还有这节气还有什么俗谚?台湾新竹有名的九降风在此时降临,造就了名产,柿饼柿干还有……菊花黄盛。节气观天宇,寒露不弃衰草,善德长固永生…
“秋分”日夜均分寒暑平,中国先秦时代效天地之理,在这天校正齐一度量权准器正人间公道。“秋分”意味着秋天过半,芦花千里秋月。彼岸花“曼珠沙华”盛开在秋分,阴阳两隔生死两茫茫。秋气肃杀,摧败万物,…古人从天地肃秋之节气中体悟了争逐功名利禄、怀忧动心摇情,更甚于秋气之伤。
中秋节神话故事 弦外有真音
一到中秋,举头望明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这些古老又长青的传统神话故事就浮上心头。这些天上来的消息,中秋神话故事,可能是带着解除人间生老病死无尽苦痛循环的密讯、密码?几千年来一直让人追索、探寻!年复一年……生命经过几多年岁的追逐无解,沈静一下心情,在中秋夜探索一下这些神话故事的弦外真音。
又逢人间中秋夜,未知今夕是何年。梦回前朝几多事,碧海浮波月初圆。
【文史】中秋赏月 巧联妙对意无穷
中秋佳节,又临,怀念“古月”情致,看一看古人的“对月”佳联,增添过节的趣味。中秋节是个充满历史古意又盎满人情诗趣的中国传统节日。君臣、诗人墨客、商家百姓也常常“作对”应和、竞技和逗趣,妙趣联联来。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下联怎么对?
【文史】露从今夜白 “白露”节气到了
《礼记.月令篇》记载白露节气物候为:“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白露时节的三个物候。鸿、雁自北南飞;燕鸟由南北返;众鸟开始备藏过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文史】争秋夺暑——秋天第二个节气处暑
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止。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期间天气微妙的嬗递演变样貌。古人观察处暑节物候有三;处暑有关的俗谚,表现中华文化中庶民的智慧与趣味;处暑保健养生的当令食物什么最风行?梨子、鸭子…
“中元”内涵很深厚,人们在这一天供养佛僧孝亲报恩、祭祀求赦亡灵罪衍、建醮普渡孤魂野鬼,有的仪式与民俗活动延续一个月…人与天地神鬼多元时空的互动。在华人圈有七月“鬼节”、七月鬼门开的说法。台湾香港的鬼月节俗很盛大…古人的中元节俗…
中元节的起源为何?黄历七月半有什么文化特色?不管是佛教的盂兰盆会、道教的中元节祭拜都落在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中华文化圈尤其是闽南、台湾还有黄历七月是鬼节、黄历七月鬼门开的俗谚和“中元普渡”风俗。古人怎样过七月中元…中元节文化节俗和救赎倒悬、慈悲赦罪、超度亡灵孤魂有关…代代形成浑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文史】牛郎织女跨时代的爱情 流传至今
牛郎织女的七夕爱情故事真是绵亘流长,鹊桥一年一会岁岁相系。牵牛、织女本是河汉星辰,怎得入了人间?这源流上逤中华文化两千年。汉朝上林苑昆明池就有牵牛织女的石像,汉画像石有浪漫画的天文牵牛织女画。七夕,是世间绵绵不绝的情人节话本,有情人眷属间坚贞的承诺更添天长地久的德义。
【文史】梧桐一叶知秋 立秋节气与风俗
立秋每年约在阳历8月7-8日间到来。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一种节气。梧桐是立秋的代表植物,一叶知秋,南宋宫中有报立秋来的仪式,少不了梧桐。唐宋立秋应时风物诗妇女童子剪戴楸叶,表秋意。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来了,物候中少不了寒蝉,;立秋俗谚,看雷、雨、热度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