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俗谚  看天气谈保健
端午节也称重午,或重节。重午,阳刚至极,端午节一些俗谚流行在台湾,反映了这五行的道理。“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未吃五月粽,破棉被不甘放”、“洗午时水,无肥亦水(美)。”……
【节气典故】芒种时节 青梅煮酒饯花神
今年6月6日01时29分太阳到达黄经75°,此时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它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节气典故】小满要“吃苦” 祭祀蚕神车神
今年5月21日10时14分太阳到达黄经60度,进入二十四节气之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文史】立夏养生青精饭 南烛木延年益寿好颜色
杜甫诗《赠李白》诗中说,青精饭让人身体壮、脸色好“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中国古来青精饭用在立夏养生,利用白梗米和南烛木……《本草》中记载有这一神仙味……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今年5月5日21时25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预示着季节的交替,告别春天,迎来夏季。
【文史】做最美的事 谷雨赏牡丹染香沐韶光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如果你要一览花王牡丹的大器,如果你想一亲花后牡丹的雍容,你一定要珍惜三月中气谷雨时节。牡丹花为何称“花王”?知道唐宋清三代赏牡丹的时尚……
“谷雨”是节气,又表述什么意思呢?古人说:“谷雨”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条风与糓雨,其功固难量……“谷雨”来了,不要错过……
【节气典故】谷雨时节牡丹开
谷雨节气的第一候花信风就是牡丹,因此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民间流传着武则天将牡丹贬去洛阳的传说,事实是⋯⋯另据古书记载,因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又是怎么回事?
【文史】珍惜清明谷雨时 做一辈子最美的事
清明又谷雨,春在人间已十分。一前、一后暮春的两个节气里,正是迎春、养生好时光。怎能不掌握这么美好的节气,做什么……一辈子最美的事!
【文史】明前茶 雨前茶 品春茶返璞归真
人生会面难,岁月易飘忽。君姑为我留,匆匆莫言别。茶人:为我留,为茶留……古来就有“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这些说法,当然内蕴之韵,也不尽相同,“明前雨后分枪旗,一碗乍辨色香味”,点破这般心情。
【节气典故】清明缘何从“节气”变“节日”
清明即是节气也是节日。为何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一枝独秀,被当做隆重的节日呢?
【节气典故】春分阴阳相半 昼夜均而寒暑平
今天春分,在凌晨00:15之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阴阳各半,此后北半球昼渐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立春之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的位置是为雨水。雨水本来是指冰雪融化成水。雨水时节,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
立春代表着春季的开始。此时正是青葱的盛产期,青葱有助于驱寒,又可以杀菌、增强免疫力,预防季节交替的感冒。春寒料峭时,来碗浓香四溢的“葱油拌面”吧!
命理学家认为生肖应该跟节气走,从立春算起,也就是2018年2月4日05时28分后出生的孩子属狗。
【节气典故】入腊写春联 大寒又一年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农谚中有一句“大寒过年”。大寒,冬春正交替,人间准备过年。“腊八祭神告岁成”是古代过年民俗中领头的节目。清代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砚台翰墨磨出飘香的年味……
【节气典故】小寒风信报梅开 腊祭百神
黄历十二月节、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小寒大寒节气中,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小寒养生要点为何?古人从禽鸟身上观察到小寒的物候现象。小寒有哪些相关的节气典故呢?腊月祭祀、腊八粥源远流长,二十四花信风从小寒开始吹袭,冰天雪梅,梅花领群芳……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实大有来头,不只是地方风俗而已,这是沿袭自上古时代的历法而来的民俗。
“大雪”,是黄历十一月节。 寒压重衾好像覆冰 ,然而在冰天雪地里,古人却从动植物身上看到“春天已经不远了”的迹象,怎么说呢?从“大雪”有关天气的俗谚,我们也看到了人生的道理。大雪典故之一“ 程门立雪” ,留下敬师笃学的风范。节气民俗“大雪腌肉”,ㄧ挂一挂腌肉备冬,冬雪中的温暖风物诗,展现各地的腊肉特色。
【节气典故】小雪天地闭 腌菜食俗溯三千年
小雪天,气序转寒。中国地域广,看小雪节气,南北两样情。唐代陆龟蒙《小雪后书事》:“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全偏”。寒气日日切骨,小雪到腌泡菜、吃泡菜火锅好时节,暖起低荡的心绪……
小雪迎冬 饮食习俗有哪些
在小雪节气,中国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所不同,南方会晒鱼干、酿酒等,北方腌制腊肉,这样的迎冬准备慢慢的形成了一种习俗。
立冬之际 养生需“养藏”
11月7日是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天气逐渐寒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而人之养生也需“养藏”。
【节气典故】立冬下药雨 补冬开始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一个,表示冬天的开始。立冬到小雪节气之间所下的雨称“药雨”,李时珍说:药雨杀百虫。冬天一来,民间冬令进补的炉子也烧红了。宋代的京城到了立冬有一幕特别的风物诗,留下鲜明的历史民俗剪影。诗人们怎样面对万木叶落萧萧下的冬临景象?俗谚怎样表现“立冬”的物候风情?
【节气】寒露九月节 黄花红叶蟹盈筐
古人节气七十二候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映晚秋。离离百草枯、梧桐凋老叶、新雁影南向划长空,预告着秋深了。红叶艳若二月春花、黄菊花凌阴盛放,是此深秋寒露时节酝造出的自然美盛典。
秋分昼夜均分阴阳相伴 养生需循养收
秋分节气后天气凉爽,寒凉渐重秋燥生起。秋分到来,饮食养生要选择滋阴润燥养肺的食物,运动、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以“养收”为原则。
【节气】云敛千山出 白露秋燥滋阴养生
白露时节,冷空气南下,澄净了天宇,云淡天朗、秋高气爽,雁字南飞。《逸周书·时训解》:“白露之日鸿雁来。”白露在秋分前,天地之气寒萌热退是这个节气的征候。白露“补露”,节气养生注重哪些重点?传统“补露”习俗有哪些?白露节气五行生克的食补养生法则是什么?
9月7日是白露,入秋后的第三个节气。历书记载:“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顾名思义,白露时节天气渐凉,夜间草木上开始出现白色露水。
黄历七月中气处暑,诗经说“七月流火”有重要含意?二十四节气,立秋后、处暑来,2017年的处暑在8月23交节,前一天是七月初一,民间说“鬼门开”的日子。处暑中有七夕和中元节两重大民俗节日。处暑,暑止,“出伏迎处暑”当心“秋老虎”,天干物燥,秋台多灾变,要小心处变。秋燥伤人,养阴润燥,处暑鸭、处暑梨养生好食补。
2017年七夕为何晚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古人过了黄历七月节的立秋,就开始准备迎七夕了,今年8月7日立秋过后却要让准备过情人节的人再等一等。2017年七夕,落在8月27日,说来真是晚到了。这是怎么回事?
【节气】立秋 天凉好个秋
秋凉初声,二十四节气立秋登场!有道是“天凉好个秋”给人什么预警?立秋有什么古代礼制影响今人文化生活?立秋饮食防疫民俗知道多少?2017,丁酉年闰六月逢立秋,有无影响?对七夕情人节有什么影响?知道古人“报秋”的时尚?逢立秋怎样“贴秋膘”把肉吃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