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嘉徽

春风又绿江南岸,阳光洒遍了天之涯,满地油菜花开时,鹁鸽声里送来春浓的消息。唐代名医孙思邈怎样用油菜救了自己的命?一代大儒怎样和油菜结缘?
春天伊始古人为何在元旦,在立春时节食用“五辛菜”?其中阐发“天人合一”的保健之道。“五辛菜”中有韭,东汉贤士郭林宗留下“雨剪春韭”的醇厚典故。俗话说“哪根葱哪根蒜 ”,也是“五辛菜”的趣味话题。
迎春花一朵,饯腊迎春神,一夜花开早。烂熳金黄花,嫩条拨千斤,怡然登上春花状元榜。这迎春花枝一身的黄与绿,正是映衬了春草发发和大地坤土的颜色。立春时节,一起来迎春神、勤春耕,养元气。
“年”看得到,也听得到!谷物成熟了,挂在禾杆子上迎风摇摆,传来的“千千”之声,你可听见了?千谐音“谦”,千千稻浪,谦谦人生,真是妙会!
水仙情操清古,鼓琴高手伯牙、孝子伯奇他们留下的故事都和“水仙”有关……每一朵明洁冰清的水仙都怀抱着一晖晖慈心--兼爱无私,涤尽凡心!过年应景供水仙盆栽,宜室宜家宜一生!
山茶花为何先领春色照天涯?山茶又称“曼荼罗”,到底是什么含意?山茶静婉鲜妍和宋代真御史邂逅,说王十朋转生的故事……
古人以梅花交友,也以梅花玩游戏,留下俏皮、诙谐的诗句、警语,供今人玩味。宋代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一生爱梅花,元代嵚崎磊落的画梅名家王冕在人间修道,恰如一朵出尘白梅,他们都以梅花自况……
就像刘雪庵在《踏雪寻梅》中抒发的:“尘世多风霜,蜡梅朵朵黄,空谷传回声”……一生的困厄沧桑,几度政海的波澜冲击,都没有撼动黄庭坚,他真如浊世中一腊梅,几度浊流涤荡,越发清芬。
松树古来拥有百木长的桂冠,千岁材的美称,说松树有灵性的故事,拾掇史书间也不少。苏武“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丈夫若松之常青。
中华民族古来流传,说冬青是西王母的长生树。古井伴老冬青,这一幅图画宛然是梁鸿孟光这对人间仙侣的定影,贞节高洁留在历史中,给后人缅怀。
枇杷花迎寒,素华冬馥,薛涛“情戒”给了生命新的篇章。情海失落的薛涛在成都浣花溪畔,闭门幽居枇杷丛里。她退尽漫烂还素华的后半生,就好像枇杷树负雪扬华(花),转入另一种心境。
榛(音同真)果的苦与香风韵香醇,悠悠然诉说着生命的故事,久远以来就和中华民族的生命交织在一起。阳关三叠说榛果颂华夏悠悠古风,你知道榛歌颂的“岂弟君子”是谁吗?你知道榛果和古代新娘的故事吗?你知道现代人说榛果是坚果之王吗?……
橘子解渴、陈皮是好食方,橘的疗效上百种。《二十四孝》诗吟:“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讲了陆绩怀橘的故事。橘子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格,知道长久的“颂橘”文化源自何人吗?
萝卜真是天地间一宝,说这莱菔给人“来福”,名实相得益彰,真是天造地设!《本草纲目》赞美萝卜,宋代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相名将和来福萝卜有感人的遭遇……
生物科技界对银杏能够孑遗二亿多年的青春活力一直很投注,然而,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的种活银杏树的窍门更是耐人寻味,就说要把银杏种活就不能让它落单,必须……,阴阳相感之妙如此。
糖炒栗子的季节呀!油亮的砂石磨挲着铁锅的翻炒声带着甜香,烘暖了游子的故乡梦:“山栗炮燔(*烧烤)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从周到今,甘栗带着一长串珍羞记忆;糖炒栗子带给人的中华文化深蕴的故事也很感人。
说柿树嘉美可食可赏可入书,有“七绝”的封号,“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也”,柿子还有第八绝,那就是转化之绝,“风霜变颜色”将涩果变甜果。这也是人生功夫,映照唐代广文博士郑虔的人生,也映照你我……
枫叶染出歙赩秋色,唤春回。王实甫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让人量身订做自己的相思。枫香、枫宸……乾隆皇帝在枫香阪道上思想起前辈帝的仁君风范……
九月九日重阳将到,秋山上、绮窗前茱萸结实成熟了,逢寒露清香更芳烈。茱萸的香不同兰桂,“茱萸自有芳,辛烈独擅名”!在茱萸女身上展露无遗。每逢九九重阳佳节,茱萸倍流芳,年年伴人细回味!
仙菊遇重阳,“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靖节先生陶渊明与菊共鸣:“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天不能没有菊花,没有菊花的秋天不仅失色,而是失了正色;九月九日不能不道菊花,重阳无菊就无味了。
秋花最是葵花好,天然嫩态迎春早!秋葵是百菜之主,四时之馔,古人早就传说。战国时代鲁国有漆室女,明智洞察国家处境有“葵忧”;杜甫乐道安命,追随唐虞饭葵堇,纯真自在,不分物我、万物一体。秋葵“花心”几家懂得?
灼灼有芳艳,临风轻笑久!小小一蓼吸引了代代华夏子民的青睐,到底蓼草还有什么美妙精彩之用?荀子劝学说青出于蓝和蓼有什么关系?蓼菜成行只能用来吃吗?看越王勾践怎样用蓼克己治国?
桂花香、桂花雨、桂花美馔,飘溢着自然甜香气。八月花盟主桂花高贵雅洁馥馥送香,到了中秋时分,花香已十分。想知道吴刚斫桂、桂子落秋月的故事吗?桂在中华文化中代表什么精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仲秋白露沁肌,自古以来蒹葭挺立在那秋水漫回处,《诗经》说……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含意深厚。蒹葭是厚生资源,一身尽是妙用。历史有不少感人的“出蒹葭之中”高洁的人生故事!
谁将“白露”和“明月”合亲?那不就是“白露茶”吗!白露清润的茶,喉韵和润解秋燥,和四月清明采得的黄金芽,各拥春秋。唐人毛文锡《茶谱》也称赞白露,味美而淸。茶神陆羽的人生之《歌》实践了茶的精神文化,不羡世间物,就醉心于茶水。竟陵西江一水,淡淡清清,连系了他的……
秋天到了,那深深的记忆中“梧桐”的影像飒然对了焦,清晰起来。古人说一叶知秋、鸾凤非梧桐不栖、梧桐生于朝阳、桐叶封弟、梧桐相待老……那些典故、那些情意,千载同瞬息,穿梭华夏文采,梧桐娓娓道来。
孟秋七月也称“兰月”。人们常听说“春兰秋桂长飘香”,为什么把秋天七月称作“兰月”呢?秋兰之香价如琼瑶,“猗猗秋兰……厥美弥嘉”;“采兰”比喻人求得珍异而归,为何而采?因为心中系念父母亲,想要把好东西带给父母。“盂兰盆”会,是以大功德报今世和七世父母的恩惠……都是“兰月”的兰香。
“七月食瓜”描绘食瓜的生活文化?“瓜田李下”是怎样的修身哲学?为何说“荣华未必是荣华,园里甜瓜生苦瓜”?从“瓜”中看中华文化。瓜瓞绵绵,华夏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也在其中展现。
故楸(音同秋)谓之秋,楸就是秋天的代言。立秋剪楸叶,给你浓浓诗情秋意;望长楸念乡国,楸牵绊人深深的乡梓情。如果你知道楸就是“梓”,你就会发现华夏子民和楸的联系,没有一日或断。
玉簪晶润莹洁,环绕这分高雅的,有仙女遗落头簪的美丽传说,有农妇不舍故旧的追逝之痛,还有王妃“玉簪搔头”的风趣典故。
共有约 16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