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嘉徽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战国时代关中的郑国渠,汉代南阳太守召信臣所兴灌溉沟渠,取水之利,如何兴国富民?
端午节有个风雅的别名,叫诗人节。端午诗词,有说风物民俗,也说胸怀心志,有话当年屈原遗憾,也话后代家国之爱,缤纷情致处处。给你十家端午诗词,处处有来头,只字片语都有说道。
新疆的坎儿井鼎盛时期曾多达一千多条,全长5,000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开辟了沙漠绿洲文明,展现中国古代地下水利工程的成就。
中国古代杰出的大工程建筑涉及军事防御、水利堰渠水道、皇宫帝陵、交通桥梁和宗教建筑与艺术等等的范畴。其中的万里长城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一个,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着录的灼灼星曜,闪烁着中华建筑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公元前的中土秦国境内蜀郡,李冰父子营造了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实证了神传文化科学文明的卓越性!
东晋、刘宋时人徐熙之无意中得到扁鹊医经,一门数代学了神医之学,妙手回春。在徐家数代医病的医例中,有些非常“超凡”的诊断治疗,证实病在另外空间、肉眼看不到的空间,显示中医学超现的神奇。
一个善念、最纯真不求回报的一个善行,多少年后,就在“要命”的时刻,蓦然,得到最令人惊喜的意外回报!谁主宰了超时空的连系呢?报恩,又怎会适时地巧合发生呢?
中华古代医学水准是现代的实证科学望尘莫及的。西医解剖人体,也找不到、证实不了经络气脉的存在。然而,经络气脉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中,而且历代有许多名医神手的医例流传下来。
一个二十岁浪荡儿怎样脱胎换骨变成晋朝的大儒者?在晋朝着书之多无人能出其右,他的称号“玄晏先生”成了后代隐逸高士的代称。他是谁呢?
现代人走过一段实证科学的路,又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星空中的一些亮点,奥妙无穷。比如,针灸医学彻底证实了看不见的空间层次——脉络、穴道的真实存在。
这些贤官的为人和从政的境界,怎样让天下雨、让猛兽离开、让灾害避开他们守护的地方呢? 史书上记载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和“异象”。
又见清明,年年相忆在此辰!应时的节景诗篇,在翻动诗页间,清明节气涓涓流出,传统的清明融合寒食的节俗氛围耐人细细品味。
甘雨随车而降、白鹿随车而行为谁而来?这些大自然的“异像”是怎样发生的?中国古人有“天人感应”的宇宙观,是真的吗?
仁政可以改变人心,地方上的猛兽野禽,比如老虎也能感应到官员的仁政高德吗?东汉的刘昆和宋均在史上都留下了“渡虎”奇迹──老虎自动渡河离去的奇迹,这些奇迹真的发生了!
这里要说一说一次诡异的蝗灾,发生在唐朝末年,蝗虫大量袭击淮南扬州,还出现不寻常的行动,就是攻击画像吃画中人头。《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这件蝗灾。到底是怎么回事?
蝗虫灾是天人感应吗?暴政、贪敛和征战之地、之时多蝗灾,甚至下蝗虫雨。正气凛凛的清官之地、孝子之地,蝗虫也敬而远之。
怎样才能安全度过瘟疫期?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瘟疫中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人身上高贵的力量,连瘟疫都要自动退避!
明月诗词让中秋分外深情,相思分外唯美!你欣赏过这十个名句中不一样的月色吗?带你寻找出处,一起来品味中秋种种浪漫、最唯美的情致。
登上岳阳楼远眺,江湖上烟波无垠,山水间波光云影,或晴或雨气象万千。历代有哪些好诗文好图画,描绘雄浑隽永的岳阳楼?
好山水、好楼台、好文收!唐才子王勃在滕王阁的胜宴上一气写就长序《滕王阁序》,视野宏大、博古系今,序后短歌诗情富丽流畅、气概荡气回肠,让滕王阁的盛名远播,成了江南最早成名的观景名楼,久久吸引后代之心。
晚王勃一世纪的韩愈从小就心慕滕王阁盛名,他赞滕王阁临水观景之美“瑰伟绝特”,在江南“独为第一”。滕王阁是江南歌台舞榭,规模富丽桂殿兰宫,规模有多大呢?
鹳雀楼为何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四大名楼之一?沈括荐赏登鹳雀楼三大名诗,气象各是不同,各有何所长?想像黄河中矗立着壮观奇巧的鹳雀楼,奔腾的黄河水、高远的鹳雀,烘托鹳雀楼的高远气象。知道鹳雀楼和黄鹤楼有何相似之妙处吗?
几千年岁月的涤荡,黄鹤楼“天下第一楼”的地位屹立不摇!黄鹤楼矗立在浩汤长江之上的雄浑俊姿,如黄鹤展翅的律动之美,是视觉上一绝。此外还有什么绝妙之处?
看过梨花之花,东风也懒洋了。且莫伤春,再看一场杜鹃花压轴的浓浓春色吧!“望帝春心托杜鹃”传什么故事?杜鹃花传仙闻,可听过润州鹤林寺重九放花?诗仙李白吟“杜鹃花开春已阑”,诗中传什么真意?
梨花云、梨花月形容什么?不论日、夜,不论观赏或联想,都给你不一样的美:梨花,允文又允武,梨树--甘棠遗爱在人间,纯白芳菲有如大德仁政化育之美,大道无形无色而长存。诚然,带泪梨花不是寻常女儿花!
霸陵折柳伤别,李白伤今怀古!杨柳岸晓风残月,吟唱千古,为何都和柳有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柳营”有何联系?韩翃写了“寒食东风御柳斜”给他带来意外的官运;寒食清明柳千秋系何人?历代传唱的杨柳之歌、折柳之歌富含文化典故与感人的故事。
知道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樱桃文化吗? 曲水流觞赋诗赏樱花,融入春天、纾放身心,是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风雅文化之一,经过朝鲜半岛传到了东瀛日本后,大放绚彩。
锦绣般的春色里,可爱的桃花风韵波动人的心弦,染出多情多义的史卷和诗篇:“人面桃花相映红”浪漫情怀传千年,桃园三结义则演绎了脍炙人口的三国“义”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投桃报李”都是常见的名句。
桃李若要争春,谁家将胜出呢?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起源古早,赞誉何人?又为何有“李下无蹊径”的反用谚语呢?知道是谁带起夜赏李花的雅趣?桃李常常携手歌舞春天,夭夭桃李花,灼灼闪辉光,没有了桃李,春天的色调铁定要黯淡几分。
“雨水”的春天是属于杏花的,早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记载灵山多杏树。 知道“杏坛”、“杏林春暖”的典故来自何处?杏花在我们华族的记忆中、文化里,留下许许多多人生的情怀和典故。
共有约 16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