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文化博览
文化漫谈
神传汉字
文化典故
岁时节庆礼俗
服饰刺绣
民俗采风
中国武术
武术漫谈
武术概论
武德武规
基本套路
武术名家
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中国宫殿陵寝
传统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国园林名筑
中国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国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风水测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纪元首页
副刊
书法漫谈
书法漫谈
书法漫谈:忠义书家─颜真卿
书法漫谈
2009年3月23日 7:25 AM
史上最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
卫夫人书法师承钟繇,善长隶书楷书。由于卫夫人并无留下任何书法作品让人参照,我们只能从两段唐人的书评中想像魏夫人的书法风貌:其一是韦续在《墨薮》中称赞魏夫人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
书法漫谈
2009年3月7日 8:55 AM
幽深无际,古雅有余─钟繇
钟繇从小就喜欢书法,十一、二岁年纪轻轻就随着老师到山东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长大后对书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痴”来形容.........
书法漫谈
2009年2月28日 10:04 AM
日本顶级拓本展 中国悠久汉字现风华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8期【艺术】栏目
汉字
组图
考古
2007年8月6日 11:56 AM
中国“墨”的由来为何?
传说古代在没有墨的时候,写字和画画很不方便。周宣王时,有个叫邢夷的人,他很擅长绘画。
墨
民俗文化百问百答
真珮
2007年4月24日 9:53 PM
文人承载北宋丰富艺术风华
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六日电)刘和平等旅外艺术专家今天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梳理“北宋书画家郭忠恕之死”、“米芾的作品表现”以及“李公麟的叙事画”等,一窥北宋文人承载着丰富的艺术风华;同时,也从苏轼与周遭文人的互动,发掘绘画中隐含的“密码”。
北宋
2007年2月6日 11:25 AM
书法的气韵与内涵
一切艺术的内涵与关键,都是气韵问题。是以要了解中国艺术,必自中国人所讲究的气韵或艺术灵感之源泉始。假定气韵是有世界的通性的,而中国人也未尝独占自然气韵的专利权,惟很可能的寻索出东西两方的感情强度的差异。
巫石吉
2006年8月5日 8:12 PM
【书法漫谈】 “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清朝书坛有一句话叫“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浓墨指的是刘墉;淡墨是指王文治,二人都是清初书法名家。
明训
2005年6月19日 11:11 AM
【书法漫谈】暮春时分话《兰亭》
2005年4月25日 7:21 PM
【书法漫谈】 至简至易,朴素大方--伊秉绶
清朝写得一手好隶书的书法家不知凡几,而且每家有每家的风貌,很难想像二百年后的今天,伊秉绶横平竖直,几无律动、装饰,近乎没有“特色”的隶书是被历史留下的其中之一。
2005年4月14日 4:24 PM
【书法漫谈】幽深无际,古雅有余—钟繇
书法漫谈
2005年4月6日 3:31 AM
【书法漫谈】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傅山
明训
2005年3月18日 1:48 PM
【书法漫谈】卫夫人:书法史上最著名的女书家
卫夫人本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据载,卫夫人书法师承钟繇,善长隶书楷书。由于卫夫人并无留下任何书法作品让人参照,我们只能从两段唐人的书评中想像魏夫人的书法风貌:其一是韦续在《墨薮》中称赞魏夫人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如红莲映水,碧朝浮霞。”其二为张怀瓘,他在《书断》中列卫夫人隶书为”妙品”,评之为“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明训
2005年3月9日 12:13 AM
【书法漫谈】书法家的对话(三)疯狂的艺术
祝枝山看得真切,只见此人作书有如狂风骤雨,气势夺人。粗旷的线条如舞蛇走虺,波澜起跌,纵意驰骋.....
明训
书法漫谈
2005年1月5日 4:46 PM
【书法漫谈】书法家的对话(二):创作
书法
2004年12月29日 3:14 PM
【书法漫谈】书法家的对话(一)—“放松” 与 “放纵”
书法
2004年12月24日 10:36 AM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书法
2004年12月22日 11:02 AM
【书法漫谈】才子的迷失—祝允明
祝允明(1460一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户晓的才子,也是道地的天才型人物,他“五岁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加上他家学渊源,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都是当时书法名家,因此这位天才在名家的栽培与环境的薰染下,很快就展露头角。他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齐名被喻为“吴中四才子”。
明训
2004年12月14日 10:48 PM
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书法
2004年11月27日 4:30 AM
【书法漫谈】赵孟頫的复古风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松雪道人、欧波,,湖州(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出身宋室官宦书香之家,幼小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才华洋溢,书、画、诗、文,甚至音乐、佛学、篆刻样样精通,可以说是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全才,其对后世的影响以书、画最为深远。
明训
2004年11月17日 9:32 PM
【书法漫谈】谄媚的书法:台阁体
书法
2004年11月17日 7:29 AM
宋辽金书法艺术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晚唐禅风大播,礼乐崩坏,为创新秩序理学兴起,两者互制平衡,衍而为意,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
书法
2004年10月23日 11:21 AM
【书法漫谈】《赤壁赋》与《寒食帖》——苏东坡(三)
天真烂漫的苏东坡,在政治上表现出直言无讳、嫉恶如仇的耿介性格,对于朝政流弊每每藉由诗句托事以讽。但君子向来不容于小人,苏东坡也难幸免。元丰二年(1079),一些投机政客从东坡的诗文中罗织罪名,并以谤君之罪将他逮捕,送入京师御史台狱。此桩“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 不得签书公事,形同软禁。
书法漫谈
2004年9月21日 9:53 PM
【书法漫谈】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苏东坡(二)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是苏东坡耐人寻味的书法语录之一,意思是书写前没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正如蔡邕所言,“欲书先散怀抱”,心中无窒碍,自然能够心手相应,意到笔随,若一味挂心的想把字写好,则写出来的字难免因心急而僵化,或过度匠气雕饰而流于矫揉造作。
书法漫谈
2004年9月15日 12:26 AM
【书法漫谈】 天真烂漫是我师——苏东坡(一)
天真烂漫是我师
书法漫谈
2004年9月12日 1:58 AM
【书法漫谈】: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以巍巍丰碑体现出其忠臣烈士的人格,并向开创了浑厚磅礡,迥异于二王的楷书风貌,成为后世典范。颜真卿行书对后人也有相当深刻的影响。传世法书墨迹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其中以《祭侄文稿》这篇可遇不可求的千古杰作最为人赞叹不已。
2004年9月10日 2:16 AM
书法漫谈:线条大师-褚遂良
话说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常感叹无人可以共论书艺,于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荐了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这位年轻书家即是褚遂良。
书法
2004年8月3日 8:17 PM
中华书法:清代书法(下)
晚清的书法与中期相较,虽然大家不多,但碑学仍是方兴未艾,这时篆书和金文勃兴,汉、魏、南北朝的碑刻出土日益增多,对书法的影响仍起着极大作用。康有为认为,清代的书法有四变:康熙、雍正时,专仿董其昌;乾隆时,都竞相模仿赵孟頫;欧阳询的书法盛行于嘉庆、道光时期;北朝碑派又萌芽于咸丰、同治时期。这一观点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上是符合清代书法因世推移的风尚。清代晚期碑学在书坛上占了主要地位,使以学帖为主的书法家不得不正视碑刻上的书法,而碑学书法家也兼容帖学,这样晚清的书法又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书法
2003年12月21日 8:25 AM
中华书法:清代书法(上)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书法
2003年12月19日 10:57 AM
中华书法:明代书法
中国明代书法继宋、元帖学而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明初书法仅沿袭元代传统,尚未形成特色,当时著名书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三宋及詹希元等人书法的平正、娴熟,为台阁体开了先路。
书法
2003年12月11日 11:36 AM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共有约 154 条记录
【岳飞传】洞庭湖一战 岳飞八日灭杨么
鹦鹉救火的传说
【品读唐诗】登高秋望 吟成古今第一七言律
苏东坡逢寒食清明的“先知梦”与生死故事
青松絮语:凝望未来的琥珀
圣诞传奇:《是的 维吉尼亚 有圣诞老人》
测量 载人 传讯 保健——古代的风筝 你想不到的用途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灾难生 是巧合?还是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