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生活

编者按:不是你缺乏挑战舒适圈的勇气,其实是环境不给力!全面剖析Google等全球大企业运用于团队的“心理安全感”,变成家庭、学校、职场都适用的“高效成长法则”,让个人勇于表达、不怕犯错,激发潜能活出人生新高度。
内向者常常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声音容易变得很小声。然而比起小声说话,宏亮清晰的声音当然更有助于顺畅沟通。一般说话课程会建议大家接受声音训练,但内向者多半靠自己就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不太需要参加正式的课程。
在心理咨商的过程中最常遇见的类型,就是即便想刻薄也提不起勇气、所谓“谨小慎微”的人,他们陈述的问题也几乎都一样──往往烦恼该怎么做才能取悦对方、非常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也很容易因为对方的评价而受到伤害。他们抱怨自己这么在乎对方、关心对方,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进而感到伤心,虽然因此讨厌对方,但没有他又活不下去。按照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又可以细分为几种类型。
有些人十分推崇社群网站,他们认为,智慧型手机里储存的电话号码越多表示自己越厉害,不仅加入所有社群网路平台活跃其中,还抽出时间参加许多聚会、到处露脸。这方面我是绝对跟不上的,但换个角度来说,我也有点羡慕。要到处参加活动,就必须非常勤快,而这份勤快就是最令人羡慕的地方。
大脑中有一部分神经,会让人们因为看到别人做了某些事,自己也能体验做那些事情的感觉,并产生同样的神经反应。这种现象就是“同理心”(Empathy)。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神话、童话或魔幻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是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战胜恶势力,才能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这其实都隐喻了一个内在小孩成长的过程。
必须谨守初心吗?一定要那样吗?必须守护的初心是什么?无意间看到一个有关职场的实境节目,从实习生们失误和惊慌失措的样貌中,我想起了二十年前还是社会新鲜人的我,那时我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了得到上司和客户的认可,努力做到最好。但老实说,当时抱着什么样的初衷,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很少有人居心不良而蓄意要伤害别人。但我们很容易感到被冒犯,往往不是因为某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个人在你我心中引发的感觉。也许这些人的言行举止让我们想起有过不愉快经历的人。也许是我们的成见影响了对那个人言论的想法。或者是对他们的意思妄下结论,而不是真正花时间去倾听。
我和一个体育班的男生互相喜欢,不久前也在一起了,但我妈不知道为什么很排斥学体育的男生,觉得他不会读书,未来没出息,可是我跟他都很喜欢对方,现在被迫面临分手的状况…,我妈甚至警告我,不分手就休学,并且要把我逐出家门,我该怎么跟我妈沟通比较好。青春物语:当你理性了解对方越多,你的内心也会越稳定,给予父母的讯息也会越明确,相信父母亲的焦虑也会越少。
我在前文提到,病理性自恋的成因有两种,一是父母的溺爱,二是父母在婴儿受挫时给予的爱不足。这两种病理性自恋的共同点是:对挫折不耐受且缺乏边界意识。
想要与他人保持舒服的距离感,需要具备两种能力,即察觉自我情绪及感知对方的心情。
常有人抱怨,为什么自己总遇不到好人?我还是那句老话,“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其刻意去捕蝶,倒不如用捕蝶的时间种花,待到春暖花开时,自然会有蝴蝶飞舞到你面前。
您有这样一种经验吗?心情不好的时候想找朋友谈一谈,结果对方的态度不但让你心情没有缓解,反而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懂你!也或许你遇到了一个对的人,他静静听你说了一堆事,最后你不药而愈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差呢?以下将由韩国著名心理咨商师指出避免8种聆听习惯,会让你成为有同理心,朋友眼中温暖的“疗愈大师”。
因为受到神田桥的启发,我才能摆脱以往只用躁郁症定义身体状态的迷思,产生身为躁郁人的自觉。我也因而察觉到,那些原以为是病症的问题,其实都能靠自己的方式处理。我希望这门课能成为契机,让大家反思自身,并在接下来的人生过得更轻松、更愉快。
因为受到神田桥的启发,我才能摆脱以往只用躁郁症定义身体状态的迷思,产生身为躁郁人的自觉。我也因而察觉到,那些原以为是病症的问题,其实都能靠自己的方式处理。我希望这门课能成为契机,让大家反思自身,并在接下来的人生过得更轻松、更愉快。
追求目标的途中,很容易会感到灰心,这种心态被巧妙地命名为“管他的效应”(what-the-hell effect)。即使只是微小的失败,比如每天的饮食只超出目标几卡路里,也可能导致我们的行为陷入恶性循环,像是干脆一口气吃掉整个苹果派。对于曾尝试减重的人,我举的例子应该听来很熟悉,假如你一早抵挡不了诱惑,忍不住拿了会议桌上的甜甜圈,接下来你很容易觉得“管他的...
如果你一定要喝咖啡才会醒过来,白天精神不济时也要靠咖啡醒脑,也许你该问自己:“我会不会正在谋杀我与生俱来的生命能量与活力?”如果你每次遇到事情就想靠这些上瘾物质,你怎么能学会面对事情?每次应该有成熟的活力反应时,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却是香烟的形象、一杯咖啡的形象,或巧克力的形象。
到处都有人在谈论“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这个词像是一个通关仪式,YouTuber的恋爱专家们无不以此作为节目的卖点,就连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学家也都是输人不输阵,对此纷纷以专家身份提出看法,咨询恋爱问题的网路社群平台更是为此争论不休。
对方在工作和人际关系或者情侣关系上不怎么顺遂的时候,我们常在生活中不经意地犯下的失误,就是对心情沮丧的人说:“加油!”虽然能理解这是希望正面情绪能鼓舞朋友,但这样的说词,实际上无法为对方带来任何力量。
判断事物或做决定时的思考模式,会依外在标准及内在标准有所区隔。所谓外在标准,是依自己以外的周遭意见、情报或数据等,来判断会不会顺利或是要不要做。而内在标准,是心里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被周围左右,自己判断会不会顺利或是要不要做。介绍一个能清楚了解两者差异的寓言故事。那就是《伊索寓言》里的〈龟兔赛跑〉。这是叙述跑很快的兔子跟速度慢的乌龟比赛,结果乌龟赢了的故事...
假设你的伴侣回到家并提议晚上可以去看五部电影中的一部。由于你认为上网浏览网页查找附近的电影院,以及阅读电影评论是件烦人的事,所以你非常乐意聆听伴侣提出的清单。你的伴侣列出了所有的五个选项,并对每一个电影选项提供了一句简短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第一部电影最有可能被选中吗?由于你的伴侣是设计者,他们是否可以对清单进行排序,增加你选择他们喜欢的选项的概率?他们...
在地球上,老是对别人说的坏话感到愤怒,总以自己的失败为耻,或是经常对未来的生活或健康感到不安的生物,只有我们人类。同样是哺乳类动物,为什么只有人类会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若要摆脱疾病,抛弃至今的臆断或自我形象虽然是重要关键,但三言两语就能简单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当然,也有人光是察觉到一点点,就能瞬间抛弃那些臆断与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也有人的想法实在太根深柢固,单靠一点点或是些微的觉察仍不见动静。即使如此,并不代表绝对无法抛弃。
有些人在被夸奖后,总是会说一些看似谦虚的话,例如:“我其实不太聪明”、“我还有不足”。然而,实际上这些人可能在各方面都很卓越,偏偏就是话语似乎都在“贬低自己”。这一类人不是要求过高,就是信心不足,容易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当然也有可能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期望落空。在这种情绪压力下,这类人很难放松,因为他对自己太严苛了!
“感谢之波”,要特别积极地往工作场合的同事等方向散发。所有人都将自己的出身、家庭、职场上各种事情以“光子”的形态保存着,职场则是五花八门的人们光子密集聚集的空间。
“不敢和辈分大的人四目相交,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只会一味附和。”一旦形成这种模式,无论对象是直属上司、职场老鸟还是合作客户,你都会像条件反射似的做出同样的反应,而这有时就是“上司职场霸凌”和“工作都做不久”的原因。
编者按:“神经语言学”(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ing)能够改变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除了掌控情绪之外,还可改善沟通能力、提高目标达成能力,有助于发现对将来的展望。实际上,它是个各类运动选手和世界级商业人士都在实践的手法。这一节将要介绍使用神经语言学来掌控情绪的五个方法。
人类天生希望在不受到其他人逼迫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步调进行思考,然后再做出决定。你必须让对方觉得他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唯有如此,他才会觉得自己能够不受拘束地反对、犹豫、提出异议,因为你不会急着反驳他的意见。
在中国,在口罩开始缺货的2020 年1 月下旬,某地区的药局在通讯软体微信上建立了“朋友圈”群聊。除了分享口罩进货状况、消毒水的使用方法等资讯,也有地区居民会针对药局排队方法和预约制等留言建议,进行热烈讨论,对于居民保留商品等要求,也能弹性应对,且疫情状况缓和后,由于参加的人数仍超过两百人,所以药局持续分享优惠情报、健康资讯,通知中药工作坊的举办时间等,对于...
面对父母衰老、生病,而自己成为照护者时,除了必须拿出时间与体力,照顾无法自理的父母,还须顾及亲子间的关系,种种考验伴随着病症所衍生的问题,让照护父母成为一项艰难的任务。《照护年迈父母的勇气》一书,作者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出发点,叙述自己面对亲人罹患失智症如何自我调适、找出亲子关系的突破点,也给予有相似困扰的人一份正向力量的借鉴。
共有约 580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周五(4月4日)表示,他与越南领导人苏林(To Lam)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通话。越南方面表示,川普接受访问越南的邀请,两位领导人将继续会谈,以尽快签署双边关税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