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保健

(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一名妇人来到医院中医科求诊,抱怨火气大、口干舌燥,又头闷、排便不顺,身体也水肿,浑身都提不起劲。医师指出,这是中医六邪中的暑、湿典型症状。由于暑湿难治,建议大家找医师搭配体质用药,才能清爽的度过夏天。
炎夏酷暑,若不注重养生,身体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中暑、呕吐、腹痛等。
炎炎夏日又来临,热呼呼的天气,忍不住就想窝在冷气房里清凉一夏,或是来杯清凉的冷饮、消暑的刨冰,这些消暑方式似乎是很过瘾,暑热瞬间解除,但体内的暑气真的消失了吗?中医师表示,现代人所采用的快速消暑方式,容易衍生更多健康问题,不妨试试夏季的养生之道,安度炎夏。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湾台北报导)炎炎夏日将至,出门前别忘了保护你嫩白的肌肤,但是防晒系数越高越好吗?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大纪元记者王明编译报导)日本研究人员证实,男性不仅排汗量多于女性,而且能更快速达到有效排汗散热。经过体能训练后,不论男女,其排汗率都有明显改善。然而不常运动的女性排汗反应最差,而且必须经过更激烈的运动,达到较高的体温才会出汗。男女耐热力的差异,或许能说明为何男女在适应热浪来袭的高温环境,各自采取不同的策略。
(据中广新闻/陈奕华报导)喝水过多或不足,电解质失衡,当心疲劳上门。新陈代谢科医师指出,最近门诊发现不少患者因为疲劳而就诊,经过问诊与抽血,却都找不到原因,共同的病史就是长期在外曝晒、又没有补充大量水分;分析后发现,是因为水跟电解质不平衡所引发的“夏天疲劳症”,如果水分补充过少、尿量也少,长期失衡的情况下,可能引发尿酸偏高、导致痛风、结石等病症。
(据台视新闻报导)夏天高血压病患要避免暴露在冷热温差大的环境中,建议在进入公共场所,包括办公大楼、百货公司及交通车站冷气房前,先在门口站一下,让身体调节适应一下温度再进入,或是随身带一件薄外套随时保温。
“医师!我是不是中暑了?”最近天气炙热,各地气温屡屡飙破35度C以上高温。因为高温所引起急症在近日的急诊室可说是屡见不鲜。所以行政院卫生署新竹医院急诊科林保方主任,特别提醒民众注意“热急症”。
行政院卫生署新竹医院急诊科主任林保方今天表示,最近天气炎热,因为高温所引起热急症在近日急诊室可说是屡见不鲜,他提醒民众注意“热急症”。
春夏季节气候潮湿炎热,更会加重肝病病人原有的“湿热”体质。根据统计,肝炎发病人数,从四月份起至七月份呈上升趋势。所以,肝病患者在这炎热潮湿的节气里,应特别注意追踪检查,特别是当自己有疲倦、口干口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小便变深黄色时,更应特别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据台视新闻报导)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只有在冬天,因为天气冷,血管收缩快,血压才容易飙高,不过国内医师指出,夏天天气热,民众一下在户外接触热空气,一下又进到冷气房,冷热空气不断交替变换,一样有可能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话甚至会中风或是猝死!
夏季炎热、阳气最盛,饮食应以甘寒、清温为宜,适时调补,可增强抵抗力。
夏天到了,父母应该更明智地为孩子选择健康的零食,而不是一味的制止他们吃零食。儿童经常吃零食确实是导致小儿肥胖症的主要原因,网路医生网站(WebMD)的专家特别提醒家长,炎夏必须避开九种危险的儿童零食。
(大纪元记者林欣怡编译报导)网路医生网站(WebMD)的专家建议数种健康的夏季零食,让孩子摄取到五大超级营养素钙、纤维素、蛋白质、抗氧化物和铁,帮助他们抵抗疾病,体格更强壮。
(据台视新闻报导)夏天到了,很多民众都喜欢躲在冷气房里,不管在办公室或是车子里,都一定开冷气,不过国内中医师表示,在室内室外温差大,一下冷一下热会让身体的感温中枢系统异常,导致中暑,严重的话还会影响食欲,身体也会越来越虚弱!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指出,海滩伞并不能完全隔绝阳光中的紫外线。从事户外活动的您请做好防护工作,以免被紫外线所伤而不自知。
夏季,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种类繁多,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多多享用。  水果可以补充人体的多种营养元素,蔬菜则可增加身体的纤维,它们都是日常健康和减肥的好帮手。人体中的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主要来自水果和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各种蛋白□类,有助于消化。其中所含的果胶、纤维素等还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降血胆固醇的作用。新鲜蔬菜也含有大量人...
1.吸水、透气、快干的衣服,有利体表热量的散发。材质以丝、棉、麻等天然纤维为佳,并多选择能反射阳光,减少吸热的白色或浅色衣物。
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就是红眼症,角膜和结膜包覆在眼球的最外面,很容易受到“腺病毒”及“克沙奇病毒”感染。轻微者只有结膜发炎充血称为急性结膜炎,即俗称“红眼症”;严重者可同时侵犯到角膜称为急性角结膜炎。角结膜炎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季最多,容易引发流行,又称为流行性角结膜炎。
夏天生津止渴不要用冰品冷饮,易造成体内寒湿,而引发各种夏天常见病症如腹痛、腹泻等。
(据台视新闻报导)炎热的夏天很多民众几乎天天躲在冷气房,不过您知道吗?冷气吹太多也是会吹出冷气病!因为血液循环变差的关系,身体代谢废物的功能也会降低,尤其是室内外温差大,肌肉快速收缩也容易引发酸痛,医师就提醒民众,冷气别吹太久,适时也要出外走走!
中暑,是指因为炎热的夏天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身体无法散热所导致的病症。
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统计显示,过去24年间死于高温过热的美国民众,远超过地震、飓风、雷击、淹水、龙卷风等天灾死亡人数总合,因此炎夏要特别注意保健。
炎炎盛夏,紫外线肆虐,除了娇嫩的肌肤难以承受,眼睛也经受不起阳光的强烈照射。眼科医师表示,紫外线太强,容易伤害到视网膜,因此呼吁民众夏季外出也应做好眼睛防护。
超过摄氏38度的高温,使得医院里出现一批热痉孪、皮肤晒伤发炎的病患,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心肺宿疾的老人家水喝得不够,结果中风挂急诊。
(据民视新闻报导)这几天天气实在太热,可得小心中暑,万一出现中暑症状,教你几招小撇步,轻易解决中暑问题,中医师也提醒,狂吹冷气及喝冰水,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更容易中暑。
结膜炎的流行季节,通常患者眼白会布满血丝,所以又称红眼症。传染性强,常常一人得病,全家无一幸免的连锁反应。
一年最热的“三伏天”又要到了,如果您受到气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所苦,中医三伏天穴位贴敷可以让您轻松度过夏日!今年的“三伏”为7月19日、7月29日、8月9日。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门诊中心中医科医师申一中指出,许多过敏性疾病在冬天易发作,夏天则是缓解期,必须趁机调养,来年的冬天,便可以减缓疾病发作频率及强度,这便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
中医治病、养生强调“天人合一”,人的生活起居活动与大自然的运作相符,是最基本的养生之道。
夏天气候闷热,当受到阳光的直接曝晒或在过热的地方,就容易使人中暑。暑容易伤人的元气,所以会有疲倦、四肢无力、脉微弱、头晕;夏天汗出多,表气容易泄,所以会有口渴、烦躁、肢体疼痛、小便赤涩、大便溏黄。
共有约 289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近日有报导指出,在美国的手机应用商店里可以免费下载的VPN应用中至少有5款中国企业开发的软件与中共军方有关,这立即引起多方的安全担忧。破网(翻墙)软件专家表示,几乎所有中资VPN应用都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