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app - 体育

大学生就业

时入7月,大学毕业生已经到了离校最后限期,但据统计,今年将在广东就业的20余万广东本地生中,至少有一成(约2万)至今没找到“落脚点”。
海南大学生吃毕业饭日渐成风,老师请学生吃饭、学生请老师吃饭、毕业班球友请球友吃饭、男生请女生吃饭、老乡为毕业生饯行、找到工作的请没找到工作的吃饭,先离校的请没离开的吃饭,变成一道毕业潜规则。突然多出的花费,让毕业生大感吃不消。   海南“南国都市报”报导,海南几所大学的毕业生临近毕业,由于要筹备就业、毕业、饯行告别,花费明显增加。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林晓旭,高考快到了,很多学生在努力的争取挤进大学的门槛,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在校的学生在想,我能不能找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已经是普遍社会现象。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有几个观众朋友在线上等候,先接一下纽约的李女士,您请讲。
最近,河南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与四川大学均发生学生校园暴动事件,升达是发放毕业文凭与招生时承诺有别,属于欺诈;川大则是学校乱收费。但如果细究背后原因,可以发现,中国的教育败象显现的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向上流通管道已经严重梗阻。
内地传媒报道,本港大学招取内地优秀学生,令到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面对边缘化及二流化的威胁。
据中国《财经时报》报道,由于名牌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品牌价值出现流失的现象,许多大陆的优秀学生开始转投香港大学等香港的高校。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今年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比去年增加了大约75万,因此求职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一些多国公司表示苦于找不到足够的技术工人。有分析人士说,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到重工业大型企业就职,而服务行业和中小型企业无法吸纳人数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此外,想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很难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中国教育部表示,在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中...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期望薪金在人民币两千至三千元,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为一千八百元,四成大学生希望工作五年后成为主管。
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人才过剩到什么地步就不知道了,前些日子在报纸上就看到有某地酒店打出招工牌,学历要求是大学本科,然后月薪是600,(我们来作个假设,一个月的吃180、其它开支50元、然后偶尔的人情联络费70元,这样下来一个月还能够存下来300元,一年下来,得给家里寄个1000元吧,这样一年下来的纯收入就是2600元。)我看了过后心里就很是纳闷,我们中国...
中国第三次就业高峰来临,特别是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日益严峻。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Dorothy Solinger)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中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从失业率和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中国的失业率可以...
中国第三次就业高峰的来临使得中国的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青年就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些专家呼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就业政策,避免让青年人失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w2006-06-26-voa53.cfm)
中国教育部官员今天表示,今年将严加管理、打击违规违法招生,整治重点包括体制外和计划外招生;去年,就有将近三万名考生不符合要求,学历证书无法进行电子注册。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近日也发生多起因求职不顺引发的悲剧,据评论,这凸显中国高等教育盲目扩张政策的不当,苦果并已开始显现。
每年六月是大学生毕业求职旺季,但中国大陆部分大专院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出就业协议书,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少数毕业生担心因而拿不到毕业证书,只好找学校附近小店随意签约。 安徽“新安晚报”引述一名高校毕业生说,他很快就要毕业离校,但学校一直不发给他毕业证书,向老师询问才得知,因自己没有找到工作,交不出就业协议书,将影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大纪元记者陈俊村编译报导) 河南省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日前发生学生暴动,这是自1989年支持民主的学生运动后最大规模的学生抗议事件。中共官方媒体对此一事件未做任何报导,但是包括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加拿大环球邮报、路透社、美联社等全球众多媒体都对这一事件做了报导。
(亚洲时报记者方德豪6月23日撰文)数千名中国河南的大学生最近因为毕业证书规格不符预期而爆发骚动,学生投掷杂物、破坏校园设施。这次事件被形容为自1989似来中国最严重的大学生示威,可说是对中国教育部门监管民办教育的一个警号,也可说是中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个延伸,它之所以在农业大省河南爆发,可能也不是偶然。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娜。每年高考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么2006年报考高考的学生一共有950万人,而真正本科能录取的名额只有260万人,也就是说每3、4个人才能有一个被录取。
当难以数计的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不得不长期忍受低工资的困扰之时,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突然发现,他们的境遇甚至不如那些初中毕业就到城里打工的民工。“一项120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有34%大学生求职时,薪水只要求1000元人民币。其中更有0.8%的大学生为了抢一份稍微好点的职业,不惜选择了“零工资”。昔日社会精英已经沦为普通劳动者。
[大纪元综合报道]最近,中国一研究中心针对全国11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的人生观调查问卷显示, 66.1%信仰"实用主义",只有 1%的人说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参与此项课题研究的河北大学李维意教授认为,调查结果反映出 "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从重理想转向重现实。"李维意说,"从高考的竞争到专业的选择,从为学费发愁到为求职焦虑...
今年中国大专院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开始。中共教育部发布消息,今年下达的高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不超过5%,高校扩招步伐开始放缓。
每年的七月,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将跨出校门,走入社会。但是今年,广州的部分大学毕业生却出现了一部分毕业生不就业的现象。据中新社报道,广州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急于找工作,乐于当“不就业一族”。这说明毕业取向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普遍,但他们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压力。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
6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了最新完成的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调查结果令人沮丧: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
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工作越来越难找,重压之下有些毕业生心态失衡,出现了“借”同学的实习成果争保研名额、对用人单位说同学的坏话等等畸形竞争、道德滑坡现象。
毕业季来临,许多社会新鲜人即将投入就业市场,104人力银行进行一项“2006社会新鲜人起薪大调查”,研究所毕业生为31092元,大学28212元,专科25894元。总体职务平均薪资水准为28307元。
河北省石家庄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指出,随着就业压力的膨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选择“零工资”就业,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也是积累经验的机会,这种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毕业生为单位做事不计报酬为交换的条件。 专家学者不鼓励,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自身权益的保护。
在“读书改变全家命运”的感召下,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许多农村家庭,不惜透支家庭后几十年的收入供子女上大学。大学学费成了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巨额投资。可“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打破了他们的梦,也使两代人深陷债务泥潭。
共有约 389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美中关税战对中国外贸制造业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广东东莞一家有18年历史的老牌出口制造企业近日发出通知,表示由于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生产订单暂停,工厂自4月11日起放假一个月。多方报导显示,美中贸易目前已处于事实停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