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 - 体育

明医良言

汪大顺,清•乾隆年间,安徽歙县人,父亲汪世渡、祖父汪元珣皆以医著名,家族世代相传,普济百姓疾苦,尤以汪大顺宫中救治皇母,成为新安医家中流芳后世的一段美谈佳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开头曲,抑扬顿挫,情景交融,响遍五洲四海。其歌词乃名驰文坛的医家杨升庵所作,是清代毛宗冈将其移置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
作为对孙思邈的考证中最重要的材料,它让我们从中发觉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卢照邻和他同时代的士大夫文人们对孙思邈的信任,根源究竟在哪儿?换句话说,孙思邈在那个时代的魅力,究竟从什么地方产生?
孙思邈是京兆郡华原人(今陕西耀县。该县孙家垣为孙思邈先生故里)。通晓百家之说,更精通老子、庄子的学说。北周时,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他年轻,器宇不凡,称其为圣童,且才器宏大将来必难以被任用。到了成年,隐居在太白山。
张仲景,字机,东汉著名医学家,曾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活了七十岁左右。
在温热派医家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叶天士,一个是薛生白。二人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但因为一次诊病而结怨。
疝是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间隙、薄弱处或缺损处,突入另一部位的病理现象,以腹部最为多见。腹腔内的脏器,经腹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肿块,中医称为“疝气”,俗名“小肠气”。其中的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脐疝、股疝等属于腹外疝。腹外疝中以腹股沟疝最为多见,发生在儿童为先天性,发生于成人多为后天,疝气较易于还纳,但易于复发,当代临床以手术治疗方法...
孟庆云  民国初年的医学教育家、临床家张山雷,与盐山张寿甫(锡纯)、慈溪张生甫(国华)三人,享誉甚多;黄润光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题词中,谓三人为“海内三张”;何廉臣在《医学达变•绪论》中又称三人为“三达名流”。
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各个范畴、各个方面,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绝妙不俗的展示与表现,包括医卜星象诗歌赋,琴棋书画菜酒茶,真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仅从医道而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塑造描写的医者就不下十数位。今仅从中择选出“四大名医”一一论述,博诸君会心一笑可也!
叶天士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位贡献非常卓越的医学家,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杂病提出的许多新见和治法方药,至今在临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时下正在台湾热播一部武侠剧《七剑下天山》,七剑中的精神领袖即是手持莫问剑的傅青主。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明末清初一代侠医傅山,字青主。他在祖国医学的妇科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著有《傅青主女科》一书。剧中将傅山刻画成一位勇气与智慧并存,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大侠。那么历史上的傅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件事中了解其人物的性格梗概。
傅山(1607~1684),初字青竹,后易字青主。一生自号颇多,常用的有公他、朱衣道人、侨黄真山、侨黄老人等。在明为贵公子,入清为真遗老。祖籍大同,六世徙析州,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随其祖迁居阳曲(今太原市)。
在我国医学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女性医学家,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黄芩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清热祛湿药。但也许你并不知道,这小小的、并不显眼的黄芩不仅救过我们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性命,还成就了李时珍一代宗师的地位呢!
四川广汉有个医生,名叫郭玉(东汉医学家,精于切脉和针灸)。他行医乡间,为穷苦百姓治病,医术高超,广为人称道。皇上得知,便将他召入宫中,封为太医。
张从正,字子和,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医学派中“攻下派”的代表,精内、外、妇、儿诸科,著有《儒门事亲》十五卷,对后世医学较有影响。关于他的事迹,民间流传不多,但却典型。
钱乙白天看了一天病人,晚上总算得了休闲,于是和好朋友聊天喝酒,菜是用钱乙妻子在河边挑来的野菜马兰头做的。忽然,远处传来了小孩嚎哭声,由远渐近,不一会儿,母亲携带着嚎陶大哭的小孩来到了门前。母亲一见钱乙,连忙跪下磕头,哭着说:“我顽童在山上玩耍,腿被毒蛇咬了,疼痛不已,请神医救救孩子”。
饺子原名“娇耳”,流传是中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最早发明麻醉药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
唐代著名伟大爱国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在他求学时身体较弱,40岁以前一直心事重重,疾病缠身,未老而先衰。白居易在与医生、药书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人生不满百”,是因为“不得长欢乐”的缘故,也就特别注重了情志养生,培养乐观性格,真可谓“久病能成医”,于是,他将名利、官职看得愈加淡泊。不论升迁、贬黜、外放,都心平气静...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先世原籍山东诸城,明初迁居直隶(今河北省)盐山边务里,遂为盐山人。家道小康,少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因其家训教子孙宜训蒙兼习医而益世润身,遂在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安国市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
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刊出了多部李杲的医学著作,对传播“东垣之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缓,春秋时期秦国人。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国国君景公姬据(公元前599~公元前581年)生病,先叫桑困巫治疗。桑田通过占卜,认定景公的病,是遭晋景公杀害的晋国大夫赵同和赵括的鬼魂作祟所致。晋景公听说秦国有良医,就派遣使臣求医于秦国。
刘翰(919~990),宋初沧州临津(今河北沧县)人,世医出身。曾任护国军节度巡官,后周显德二年(955),因进献《经用方书》30卷、《论候》10卷、《今古治世集》20卷等医学著作,被周世宗柴荣任命为翰林医官。其书交由交馆收藏。宋大祖北征时,刘翰曾奉命随军从行。建隆初年(960),加升朝散大夫、鸿胪寺丞。建德初(963),太常寺考核翰林医官医疗技术,绌除技术...
东汉年间,有一次大名鼎鼎的郎中张仲景对京都24岁的侍中王仲宣说:“你体内有隐疾,40岁那年眉毛会脱落,不久将归西天。我这里有妙药,你带回去服后可保平安。”
《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医家柯琴撰著,包括《伤寒论注》4卷,《伤寒论翼》2卷,《伤寒附翼》2卷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古称西昌)人,晚号西昌老人。崇祯三年(1630)以副榜贡生入都。曾上书欲有所为,不见纳,削发为僧。不久又复蓄发,游于江南。晚年潜心著述,开堂讲授医学,精研医理,尤精《伤寒论》。平生妙治甚多,治病多奇中,名振大江南北,民间多有传说。
共有约 100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在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指控中共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之际,基辅周五(4月18日)对三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