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新生儿是生命的奇迹,然而日前英国一名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女婴通过一个令人吃惊的“OK”手势,不仅让她的父母觉得非常有趣,就连上传到网站的这张照片在短短的几天内也获得了超过700万人次的浏览。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报导,8月1日,英国伦敦一个新生儿爸爸在照片分享网站I
正在这时,挤进来一个穿着土土的老头,他看了一眼孩子,摸了摸,回头说:“孩子他妈,去给我拿碗冷水来。”妈妈答应着,立即去端水了。“这老头是干什么的?”我心里琢磨着,且在一边观望。只见他撩起孩子的袖子,中指、食指沾上水从手腕的正中慢慢推到肘正中,再沾水慢慢往上推,他神色慈祥的看着孩子。
小儿消化道问题特别多,也很普遍,如经常吐奶、食欲不好、肚子胀、拉肚子,还有便秘。然而医治小儿的病很麻烦,因为他没有办法讲述自己的病情,只能依靠观察。
盛夏季节就在眼前,成年人都知道用帽子、墨镜和防晒霜来避开烈阳的直晒。而婴儿的皮肤更薄、更娇嫩,要让他们不被晒坏,有什么特别注意事项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儿科医生杰伊朱(Jay Joo,音译)博士为父母们提供了以下专业建议。
牙齿从小保养 看牙不再是噩梦:每当给孩子看牙科的时候,是否尖叫、又哭又闹,这几乎是牙科诊所每天都要上演的戏目,刺耳的钻牙声,毕竟大人都有点害怕,不管小孩再怎么不配合,为了让他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作为爸爸妈妈是要绞尽脑汁,连哄带骗,让小朋友乖乖的坐上这个诊疗椅。
中国有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生活中,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孩子的人生态度、生活目标、对事物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熏陶。不尽责的家长有多种表现。近日美国生活媒体CureJoy就发表了一组主题漫画,盘点了父母们很少意识到的12种不良教育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教孩子怎么用痰桶、怎样说谢谢,对其成长都很重要,但可能少有人想过,爱在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究竟多重要。为了让孩子快乐健康地生活,寓教于爱很关键;而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爱越多,他们的大脑发育得越好。
最近,有一对刚刚生下第三个宝宝的夫妻联系我,宝宝显得很难受,但他们找不出原因。三个月大的小婴儿总也不休息,是奶水的原因,还是疼痛?到底为什么?以我的经验(我有儿童心理学学位,是一名替代疗法医师),有的宝宝正处于适应出生或自己身体的过程中。运用“追溯前世疗法”(past-life regression therapy),有的人能回忆起自己降生的过程,有关的细节...
研究人员今天表示,更多宝宝喝母乳以及喝母乳时间愈长,这些宝宝成年后较聪明且所得较高,光是1年可为全球经济省下约3000亿美元。
家里添了一个小小的新成员,新手爸妈的生活好像在一夜之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爸妈都有一个长长的育儿故事。到底怎么教育孩子更好,妈妈日以继夜的劳累真的是必要的过程吗?借鉴一下美国人带孩子的方法,也许会给您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儿科》(Pediatrics)杂志新近介绍了一则病例,警告医生,给1岁以下婴儿开出植物配方奶代替母乳或婴儿配方牛奶,可能会让宝宝罹患现已十分罕见的坏血病。
宝宝不睡觉怎么办?刚做爸爸妈妈的小夫妻没辙了吧?看看这些爸爸妈妈是怎么办的,说不定有些启发:
在少子化的年代,孩子是父母的心肝,由于疼爱孩子,在饮食上只要孩子爱吃那些冰的、冷的、辣的、生的、炸的都可以无所禁忌。所以我们不免看到现在的许多孩子经常是手上一包零食。这样无节制的饮食习惯,且什么都让吃,真的好吗?
母乳哺育好处多,妈妈宝宝多健康,但如果妈妈或宝宝有些特殊疾病就有哺乳禁忌,请准妈妈要记得喔。
有些幼童入睡后会哭闹,家长多认定作恶梦,还会带去“收惊”;成大医院说,这种状况称为“夜惊”,压力、睡眠光线或喝了咖啡因饮料,都可能是诱因。
(大纪元记者李郁玫报导)一名出生7周的男婴,因为哭闹不停,又经常吐奶,家长怀疑可能是肠绞痛而带至小儿科检查。经过详细问诊得知,男婴是个33周就出生的早产儿,出生体重2300公克,出生7周体重已达4700公克,一天喂食6餐,每餐大约在120〜150cc的奶量,而且家长经常用喂奶来止住婴儿的哭闹。医师诊断为家长喂食过头,且合并胀气与乳糖不耐。
专家说,小孩挑食可能是严重心理毛病的征兆,不容忽视。
小宝宝流涎一般都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宝宝开始长牙以后,由于牙齿对牙龈的刺激,使涎水分泌增多。宝宝在半岁左右涎水分泌会达到高峰,到一岁左右流涎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新生儿出生到3~4个月大时,唾液腺开始迅速发展,不过由于他们的口腔小,加上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多余的口水就会流出口腔之外,造成不停流涎的现象。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早上起床喷嚏打个不停?或是鼻子一直都不通?严重时甚至还会转变成感冒症状?其实,这都是过敏性鼻炎导致的。根据统计,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包括美国等开发中国家10~30%的民众。而且每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甚至它常常好发于都会区。
每天清早一起床便狂打喷嚏、鼻水流不停、伴随鼻擤音咻咻叫,这些症状往往到中午才会稍微缓解,但有时候甚至持续一整天,让病患整天头脑昏沈、注意力不集中,课业或工作表现也不理想,尤其在春秋季节交替时特别严重,让病患本身或家人都经常为此困扰不已。
研究指出,42~63%的肥胖儿童,长大后会成为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变成肥胖成人的概率更高达70~80%。全台共有61家医院参与规划了66场体重控制相关活动,帮助亲子学习如何聪明吃与快乐动,透过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生活型态的养成,让亲子可以一起轻松甩油顾健康。
梅雨季就全身痒、喘咳有痰的人注意,国内平均每3个孩子就有2人过敏,可能会有全身症状,气喘儿长大不喘不代表气管正常,对症治疗去敏“弃喘”事半功倍。
蔬菜颜色常让小朋友“望色生畏”,或纤维口感不顺口,都可能成为挑食原因。厨艺教师邱立雯建议,从小就让小孩进厨房,做中学、认识蔬菜,甚至在家种菜,最能让小孩吃得开心。
“妈妈,我屁股痛”,这样的对话在部分家有幼儿的家庭时常上演,小儿科医师林应然说,幼儿便秘易恶性循环,严重会肛裂、排便恐惧,应注意高纤少肉多喝水,养成每天排便习惯。
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小儿科医师陈敏恭今天说,门诊发现有近5成孩童睡眠时间不及格,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
“英国医学期刊”(BMJ)今天在评论中说,医疗监管单位该管管线上卖母乳了,因为母乳极容易受到污染,将宝宝置于险境。
根据“刺胳针”(The Lancet)医学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报告,喝母乳的人长大后智商较高外,所得也较高。研究对象是3500名新生儿,追踪时间超过30年。
最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期刊刊登最新医学研究指出,过度赞美儿女,容易导致孩子变成自恋。
鉴于世界各地对花生过敏的人愈来愈多,1项和多年来健康建议相悖的研究今天指出,在宝宝出生头11个月定期喂食含花生制品,有助避免过敏。
共有约 966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一(4月7日)表示,已有近70个国家与美方接洽,盼就川普政府最新关税政策展开谈判。他透露,川普总统将亲自参与磋商,为美国争取最大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