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88官网-平博88开户-平博88注册
世缘多与情丝连,坠入情网难成仙。 善缘孽缘终须断,一朝情断两重天。
无私无我境界高, 无忧无惧胆气豪。 无怨无恨心清净, 无欲无求自逍遥。
心贪人忙碌,贵在常知足。义士不重利,修德有真福。
自从十六岁一别故乡,我已经有近三十年没有回去过。在异国他乡谋生,历经重重磨难,每当凝神静思之时,脑中时常闪现出故乡的山河。然而,最让我怀念的景物却不是青山绿水,而是故乡冬天的雪。风雪严寒的北国景象对一些惧冷的人来讲,或许是一种折磨,但是对一些性格乐观的人来说,相反却能带来莫大的乐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句经久广泛流传于世间、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六本》中也有记载,孔圣人也曾说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人世间的大声喧哗与吵闹,大多是虚张声势之举,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则需要以平静与祥和的心态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诚如古典名句中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学识也不是大智慧,已经超脱世俗、可以透彻天机、听懂天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人的这双眼睛虽然可以观察各种事物,但是它总是向外看,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己。人要想间接的观察自己,就必须借助像镜子那样的工具,而没有镜子那样的工具时人只能看到别人的外貌或缺陷。如何经常观看自己的形貌与自己国家的现状呢?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中国古人的智慧。
通读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则能感到《史记》既是史,也是诗。今天信手翻到《史记》卷六十五之中的孙子吴起列传,看到了〈山河之固〉这一节,其内容对于修德有一段极其精妙的论述。
云淡天高万里晴,金秋枫叶荡清风。 凝神静心观苍穹, 古寺逍遥响钟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清澈泉水最甘甜,世间善心结善缘。 君子之交似水淡,跳出情网天地宽。
心无杂念望苍穹,一片净土在心灵。 精诚默念真善忍,悠然常见万里晴。
古诗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人生必定要经受失败和挫折的磨炼,要想成为一 位伟大的人就必须经受住这种磨炼,而经受住这样的磨炼就需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与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难却同时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并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古代,“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苏格拉底说过:我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无知。每一个成熟的人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的过错,这个道理在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一个能经常反省自己的人必定具有高尚的人格,一个善于反省自己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我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放了一株铃兰花的照片作为头像,引来了许多有好奇心的朋友的询问其缘故。其实在人生的修行中,我最仰慕的是清莲,冰肌玉骨,出污泥而不染;在遇到磨难之际,我心中想到的是菊花,傲霜斗雪,在凄风冷雨中保持着一份特有的从容与淡定;在写诗作文之时,我的脑海中则经常浮现一朵朵兰花,清香远逸,从不因为无人来欣赏而失去芳香。
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正气源自于人的正信与正念。儒家的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具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即使面对外界一切巨大诱惑或威胁,也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崇高精神境界。
然而,有一天一位朋友在我的客厅里看到了一幅菊花的国画,就以不解的口气说:“想不到你还喜欢菊花!这是何故?”我回答她说:“我也喜欢菊花,那是因为一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随遇而安”这一句非常平淡的话,说出口来却犹如空谷幽兰,发出缕缕的清香。正是苏东坡的这阕小词曾经让我在独处异乡的时候,心灵从中得到莫大的宽慰,也使我用这阕小词安慰了许多朋友飘泊不定的心。
对于一般人来说,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亲情。然而,对于道德高尚的得道之士来讲,他们在人生最看重的则是自己的人品。因为人品决定了一个人的善恶,所以人品才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小时候曾经背诵过许多唐诗,其中有一首诗虽然短小,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而且还经常在心底反复的回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人处世如果能够忍辱负重,那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宽广和目光远大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以复国,韩信忍受胯下之耻而最终成就大业。不断追求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显着特征之一。
不同的思想境界就会有不同的志向,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就必须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处境好坏,如果他有远大的志向,并且能在苦难中坚定自己的修行,就能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品格。
古代的读书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气度宽宏,眼光远大而刚毅果断。因此每当我的学生们毕业与我分手之时,我最喜欢写给他们的留言就是曾子的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于一般人来说,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都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育却似乎被现代人忽略了。
竹子在自然界中是那样的朴素无华,她没有玫瑰和牡丹那样的娇艳俏丽,也无铃兰、茉莉那样的葱郁芳馨,但是翠竹美而不俗,淡中有雅,具有正直、 高尚、虚而有节、不慕荣华的品格;又因为她终年常绿,所以又是刚强、忠贞、美好的标志;再加上她不畏严寒、不惧炎热,而且生长较快,因此也是奋发向上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把梅、兰、竹、菊,尊称为花中四君子。这四君子确实各具特色︰梅,傲雪凌霜,高洁坚贞;兰,空谷幽香,清逸典雅;竹,虚心有节,坚韧不拔;菊,冷艳清贞,花中隐士。因此,对于君子的雅称,她们是当之无愧的。如果从中国古代道统文化的更高层次上来评述高尚的人格,还有一种“鲜花送美人、美玉赐君子”的说法。
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讲,他们都曾经有过一个温馨、难忘的童年时代。幼小的生命未开化之时,其心毫无杂念,洁白无瑕。单纯的心灵也是一个高度纯净的心灵,因此童年时代的思想中很少有忧虑和恐惧的感觉。孩童之所以能对生活无忧无惧,不只是因为对生活的感知不足,更在于他们对生活中的得失看得不重。他们对得失只在暂态的一喜一悲,不会长久,很快就有了新的好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此名句出自于唐朝王翰的〈凉州词〉,诗文的原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个人要想明是非、辨真假、知善恶、识正邪,就必须具有明慧不惑的大智慧。真正的智慧与人的心灵有密切的关系,人的智慧与道德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他们其实是更像一张纸的两个面。
中原乌云罩山河,邪灵肆虐民泣血。一轮佛光普天照,法正乾坤灭阴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