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无三级棒球经历的大学毕业生,距离职棒投手丘会有多远?中正大学机械系毕业的现役La New熊投手郭建宏靠着对梦想的坚持,历经多年苦练,他以在中华职棒初登板投出的每一颗球大声宣告,“如果带着一颗热情的心,那只是一步之遥而已。”
海拔3844公尺、日据时代就设置的玉山气象观测站,至今已超过一甲子,中央气象局气象观测员李台军已在全台最高点工作近30年,长年拥抱孤寂,却能发挥骆驼坚毅精神,乐在其中。
为了不破坏环境、不干涉大自然的循环,他以独特的风格经营生态农场,施行预约、总量管制措施,人数不超过100人,还立下许多“与众不同”的“规矩”,比如:住宿自带盥洗用具、不许带动物来放生、不准干扰当地的猴子等,江淇松自己也不养猫、狗,为的是保留当地的物种,不被外来种侵犯
虽是冬天,一来到屏东,迎接我们的是晴空万里,太阳高挂在天空,散发着暖洋洋的热情。2008缔造台湾电影票房奇迹的“海角七号”,让屏东成为游客热门的造访之地。这里的好山好水蕴藏着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酱油达人何初男的故事,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另一个传奇……
当这支刚刚成军的森巴鼓队在社区游行预演时,民众自己在路上点起了冲天的烟火和鞭炮助阵,与庙会大不相同的热情演出,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当天没来的及捐款的民众,隔天还主动跑到学校表示要乐捐……
林昭元将车停在观音山一座庙宇前歇息,一觉醒来,听到庙内的擂鼓声,顿时心中一片宁静,不经意就在卷宗上批下“先公后私”四个字,决定先帮母校盖礼堂……
“在地心一世情”的经营原则、举目可见激励人心的台湾俚语,一碗香喷喷的鲁肉饭吃下来,还吸收了不少先民的智慧。logo搞笑翻玩的作法,又使“胡须张”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而成为促销台湾的一个卖点,则是董事长张永昌的期许。
她不只读故事给好孩子听,也读给令人头痛的孩子听,当所谓“坏孩子”的眼中开始增添不一样的光芒后,李苑芳知道,自己做对了。2000年,李苑芳在台北福州街成立了“猫头鹰亲子教育协会”。
基于一份爱护学童的教育家精神,他将残破不堪的校园,建构成亚洲第一国际安全学校。“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获颁教育部校长领导卓越奖,虽是无心插柳,江鸿钧实至名归。
四岁离家,行过万千,她记忆深处有一个温馨画面永恒停格,陪伴她走过生命的每一个艰难时刻——亲生妈妈煮了一锅薏仁汤,兄弟姊妹围坐吃得好快乐……这永存心中的美味,成就了“椿之味”薏仁主题馆。
当过大老板,也做过流浪汉,一个包子让他重燃生命希望。抱着一颗感恩回馈的心从事这一个行业,对面粉感恩、对客人感恩、对员工感恩,孙湘台做出了口齿留香也温暖心灵的口碑包子……
生机饮食,在台湾已经是一个流行的健康观念。媒体广告中、商店里标榜“纯天然”、“无农药”、“有机”的食品琳琅满目。
“骂我最容易了,我从来没作过交响乐。”终身致力于民族乐曲的黄友棣教授如此调侃自己。这位小学音乐课本就出现的作曲者,您一定不陌生。您会唱“杜鹃花”吗?“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旁…”对了,就是这一首歌的作曲者。
投身教育36年,他曾将一座偏远的山上小学改变成吸引国内外学者观摩的教学环境,也鼓舞学校老师发挥专长开拓新景。现在,星期一升旗时间为孩子说故事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现代刺绣不仅是家庭女红,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台南科技大学教授张美筠钻研刺绣多年,曾担任俄国克里姆林古物修复师,堪称世界级刺绣大师,而她多年前依照圣经篇章,完成52幅“上帝在刺绣”作品,用绣线礼赞上帝。曾两次受邀赴梵帝冈展览、伟大的创作背后还有张教授很感人的故事喔。
在这座由刘得劭教授打造出的宜花东第一座“玻璃工房”,从刘教授娓娓道来的生活态度、创作理念以及未来愿景中,我看见一位令人感动的“生活劳动美学实践家”,正用他的双手努力推动玻璃艺术──创作、研究、传承、发扬……
在一个细雨疏微、秋意袭人的夜晚,与三两好友在猫空的乌铁茶园,访问文山社区大学生态社指导老师钟荣翰先生一家人。当晚山静人稀、雨声淅沥,在竹棚布帘的茶坊内,店主的笛曲余韵绕梁。伴着沸茶芳香,钟老师对我们述说他参与环保活动的始末以及对于生态观念的深刻体会。
我觉得每一个人一生中后来想要走到什么方向去,和小时候多少有一点关系。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对我日后从事的民谣采集与创作工作,有着不可轻忽的影响。在北投禅园的缕缕茶香中,简上仁老师这样开始细说起他和民谣的渊源。
林昌湘--北少林拳术在台传人
淡水河入海口北岸上、落日余晖闪耀之处,一位英雄少年凭着对武术无边的爱好和勇气,创立“青岛武术馆”,历经十七载寒暑,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台北近郊,开馆授徒、设立兵器博物馆、出国教学参赛,将中国传统武术的种子播向海内外。如今这位少年已届不惑之年,英气勃发,对传统武术保持永无止尽的热情,令人想要一探究竟。他的名字叫做林昌湘。
恢复传统之美陈三火剪黏艺术 化腐朽为神奇自创“自然摔碎找寻元件”技法,废弃酒瓶、陶罐、花瓶一经“火师”的巧手,即化腐朽为神奇,剪黏出各种神祇与人像。
苏丁选出生在台湾屏东东港的一个木工家庭,那儿是一个以渔业、农业为主的乡村。小学二年级时,苏丁选偶然从国小校长家的日式宿舍旁经过,无意中看到国小校长的儿子正在拉琴,小提琴美妙细致的琴音及高雅的外型深深触动了他,他心中热切的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把自己的琴。
2008年6月14日下午,“日本职业女性连合会”为庆祝其成立50周年,在“女性和工作之未来馆”主办了三小时的国际公开研讨会。并在会后进行了气氛热烈的恳亲会,日本国会参议院议员円より子也到场祝贺。日本国内和来自海外的共约200名BPW成员参加大会。
折纸飞机超过6千种,创下纸飞机飞行52公尺世界纪录,童心依旧的卓志贤,保持着对生命的赤忱,他教导别人的,不只是如何制造一架好的纸飞机,更将唾手可得的快乐秘诀散播出去……
在您的印象中,“葫芦-瓠仔”可能只是个食物,或者是济公饮酒的容器,或者是避邪纳福的小饰物。在仁社社长林宣宏的心目中,葫芦却是不折不扣的最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以热爱葫芦的痴情来关怀乡土,积极推动葫芦文化,让“葫芦墩文化节”成为全国性的活动,甚至获得“全日本爱瓢会”的赞助参与,让带有丰原地方色彩的葫芦墩文化悄然成形……
书法就是我的人生,书法就是我的生命”。如果不是朋友的引荐,很难想像这位个性豪爽,诗、书堪称一代翘楚,且绘画、音乐及人文、武术样样兼修,彷若今之古人的传奇性人物,竟会出现在今日的台北大都会。从丁锦泉老师身上,我们看到台湾文人独特的生命力与光辉。
平淡中见绚爤--李雅卿教改之路
从一位意气风发的职业妇女,到甘于平凡的家庭主妇;从一位孤军奋战,陪着孩子与整个教育体制抗衡,到带领着一群有心的父母学子寻找教育的理想。李雅卿的故事,在台湾教育的开展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虽然读过许多游干桂在报章杂志上的文章,但是直到面临采访,开始搜寻并浏览他所写过众多书籍时,不禁要惊叹他著作的丰富多样。从早期的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医生、咨商等等著作,到后来的社会百态、刻划人性的随笔小品,一直到近年来的荒野、山林、心灵与寻找桃花源的美好生活等等80多本著作,他的思想与生命转换,有如一条时而激昂拍岸、时而低吟浅唱的小溪,在高山深谷与绿野平畴间,益显蕴籍深厚与澄净渊远。
郑杰明以良善的坚持 构筑舞台灯光
初见郑杰明,一百八十公分以上的身高,健壮挺拔的体格让人印象深刻。原来,从小学四年级起,篮球便成为他每天生活的重心。清晨四点,太阳尚在沈睡,郑杰明运球落地的声音,已带动人们一天的活力。就这样,扣篮、转身、投篮、防守,一次一次,直至日落西山。而他每天风雨无阻、毫不间断的精神,也让他纵横驰骋于各大球场,成为叱咤风云的篮球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