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画一童子(——也许是陶渊明的子孙或弟子)半跪在地上磨墨,陶渊明展开一幅卷轴,准备在卷轴上书写。“甲子秋八月雁荡采荇写于倚玉山馆”,甲子年是1984年。题画诗云:
主佛头发翠兰,顶有高髻(ji),坐在九层莲花座上,莲花座又在祥云之上。九层莲花座在佛画中就是最多层的了,实际上不止。主佛头光、身光合一。主佛头部放射出智慧之光,身体放射出主佛的天国世界之光,竟达三圈之多,第一圈内皆主佛法身,第二圈、第三圈皆为法轮。其下有十一位飞天仙女在莲花、祥云之上翩翩起舞。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老子》帛书残片(局部)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碑楼,据传那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立的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洛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
兽怒称为哮,老虎发怒称为虎哮。虎为百兽之王,它是威风凛凛、勇猛无畏的象征。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老虎,虎是十二生肖之一;将军叫虎将,坐虎皮椅;生儿叫虎子,穿虎头鞋;大人物发怒叫虎威,多为褒义。而狼是凶残的,狐狸是狡猾的,多为贬义。当然,如果你太太很厉害,像只母老虎,那是先生你得了“妻管严”,造成了阴盛阳衰(——阴阳反背、阴盛阳衰是目前的天象,也不仅仅你家如此)的局面,另一回事,可不能错怪在我们的老虎身上。
“一桥横渡一桥斜,南岸花开北岸遮,水曲风湾都置屋,不知此处是谁家?”农村风景,是国画家喜欢描绘的一种题材。作者画的江南水乡风光,在这“水曲风湾”的岸边做的房子,墙角的木料都下在水中。河面不是那么宽,南岸的花枝都会伸到北岸去。这使我们想起郑板桥爱画的“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上,表现出纵深多少公里的空间。大致分三个大的层次,远处以浅黑的山为背景,近处则以青山为背景,更近处才是作者要表现的水乡风光。画是平面的,而作者让我们看到的却是立体的,丰富多彩的。各国朋友看到这幅画后,很可能想到这种地方住上几天。我不必为中国旅行社拉广告,但我要告诉你中国这样的地方多的是,欢迎各国朋友去看看,去玩玩,去住几天!
《半山寺图》画的是黄山半山寺风景:“古木槎(cha)枒(ya)藤满枝,半山腰里半山寺。老僧不念佛弥陀,浪说山中琐屑事。”“姑娘生于大城市,接触名山巨川机会不多,《半山寺图》中几株古树写来老柯交臂,运线韧(ren)健而有顿挫,出自激情,不见做作痕迹,透过云雾,更见生机蓬勃。片片黄叶,秋色撩人,冷中有暖,使得眉黛般远山幽冷而不荒萧。对话的两个人物,造型古拙(zuo)、表情传神。”(柯文辉《序二》)“……近年来我自费跑了些名山大川,开拓了胸襟,……”(章翠英《苦恋丹青心中甜》)
《重峦(luan)叠嶂》长三米,宽半米,在作者的绘画中算是大幅的了,图后有不少导师题词,此图可视为作者在水墨山水画方面的代表作。水墨山水“为浓厚比较容易,为浅淡却颇不容易,既得浓厚而又有浅淡,则更是难乎其难。”(钱君匋《序一》)作者多年临摹研习石涛的山水册页,颇有心得。你看这幅《重峦叠嶂》,“既得浓厚而又有浅淡”,虽然“难乎其难”,她还是做到了重返自然,再现万壑(he)千江山。
荷花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南方湖塘中生长的一种植物,由花、叶、根、籽四部分组成。花——荷花,多白色、粉红色,也有黄色的;叶——荷叶,园大尺余,实际上是绿色的,国画中常画成黑色的;根——藕,白色(其实是浅褐色,藕褐色),每根数节,重约一、二公斤,嫩的可作水果,老的可作蔬菜;籽——莲篷,绿色,剥皮后的莲子米可食。籽中莲芯味苦性凉,清心明目,可做茶叶或中药。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她有首词《如梦令》,就是写夜雨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中国人说的“琴棋书画”是指弹古琴、下围棋、写书法、画国画,这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四种传统艺术,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学问。围棋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记载,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汉墓殉(xun)葬物中就有石制围棋盘。围棋在隋唐时传入日本。围棋盘的道数一定要单数,在古代有十三、十五、十七道的围棋盘,而从唐代以来是十九道的围棋盘。十九道围棋盘上有19X19=361个点(——叫“目”),九个黑点叫“星位”,中心的黑点叫“天元”。黑白双方各有180来个棋子,黑方先下,白方后下,以围困对方,吃子多少来定胜负,所以叫围棋。棋盘上的棋子黑白要相等,或黑子多一颗。围棋是下在点上,而国际象棋是下在格子里。围棋一般得两、三小时一盘,围棋大师有时下几天。最古老的围棋书有宋朝张儗(ni或yi)的《棋经》,晏天章的《元元经》。
屈原(公元前约340-前278年),战国时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和爱国主义者。楚怀王时任左徒和三闾(lv)大夫,他主张联齐抗秦,遭到靳(jin)尚等人诬陷,被放逐(——就是“下放”),作长篇抒情诗《离骚》。楚顷襄王时再次遭到谗(chan)毁,贬谪(——也是“下放”、贬职)到江南。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在阴历五月初五那天在湖南投汨(mi)罗江而死。他的诗还有《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等,但《离骚》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诗歌想象丰富,感情深邃(sui),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对后世中国文学尤其是对中国诗歌有重大影响。
韩熙(xi)载(公元902-970年),字叔言,五代后唐进士,文章与徐铉(xuan)齐名。他是南唐三朝老臣,兵部尚书,但终因是北方人,不得参与政治。为逃避南唐李后主(即李煜(yu),公元937-978年)的猜疑而故意纵情声色。李后主想派人去他家“了解了解情况”,尽管贵为天子,却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摄像机,(嘻嘻,皇帝佬儿还不如我们街上的哥们儿阔气!)他只好派一位画家、画院侍诏顾闳(hong)中(约公元910-980年之间)晚上混在客人中去他家玩,然后绘图向李后主汇报。说穿了,就是要一位画家充当特务,去行使针孔照相机的偷拍职能。
画中菩萨之装束和发式一如中国古代仕女。两位菩萨一红一绿,一主一从,足蹬莲花,双手合十,腾云驾雾,冉冉升空。足蹬莲花者,两位大法学员已证悟菩萨果位矣;双手合十者,感谢师尊救度之恩也;腾云驾雾,冉冉升空者,已修炼圆满,白日飞升也。
又名《独览梅花》,“中国画是无声的音乐,有节奏,有韵律,能给人带来轻松、愉快、遐想、回味和深思。我曾画了一幅音乐的符号1234567‘独览梅花扫腊雪’。”(章翠英《我的艺术之路》)这是作者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尝试,她试图通过绘画作品让人们体会到音乐的趣味,她想描绘一种视觉和听觉相通的“通感”意境,一种“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境界。
“乐”在中国古代占有崇高的地位。《周礼》中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乐”指周朝保存下来的黄帝、尧、舜、禹、汤、武王等六个朝代的皇家音乐。孔子教学生有“六经”,《诗经》、《书经》、《礼记》、《乐经》、《易经》和《春秋》。研究古汉语的学者分为古文家和今文家。今文家认为没有专门的《乐经》,“乐”不过是附记在《诗经》中的一种乐谱;而古文家认为有专门的《乐经》,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烧掉了,《乐经》就失传了。
作者说:“当我一踏上工作岗位后,接触社会,接触各界、各层的人士,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心里很难受。我曾画了一幅《睡美人》:‘世事纷纭一梦中,是非成败转形空,狸奴也解清闲好,伴我睡到夕阳红。’”(章翠英《我的艺术之路》)狸奴者,猫也。
“《寻幽》画中人具有东方女性之美,古趣盎(ang)然,巨大的假山墨气修洁,比较透明,层次井然,举重若轻;几株修竹,用宋徽(hui)宗瘦金书体笔法写出,劲节多姿,有凌云之意。画家的修养情操,也就和盘托出。”(柯文辉《序二》)宋徽宗赵佶(ji)(公元1082-1135年)在位二十六年,他只会当画家,却不会当皇帝。他是个很好的书画家,善画花鸟,书法创“瘦金体”,结体修长,笔姿瘦硬挺拔。但作为皇帝而言,他是个著名的混账皇帝,他在东京开封筑什么“艮(gen)岳”(又称“万寿山”),搞什么“花石纲”,搜刮江南奇花异石,任用蔡京、童贯等横征暴敛,不把个北宋玩垮决不罢休。《水汻传》中宋江等就是被他“逼上梁山”,才造反起义的。章翠英画竹子,就是用的宋徽宗这位皇帝老倌瘦金体的笔法,因为瘦金体“结体修长,笔姿瘦硬挺拔”,可以造成“劲节多姿,有凌云之意”的艺术效果。
“《惜春常怕花开早》画的是古代宫廷的宫人,除地上三点嫣(yan)红之外,别无衬景,就把宫人们年华水逝的自惜之情和好花易落的伤春思绪合而为一。那些锦衣玉带、朱栏玉砌的氛围虽在画外,却似玉笼困住彩凤。如果没有消化唐人元稹(tian)、王建的宫词,断然画不出这种境地来。”(柯文辉《序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宋辛弃疾词《摸鱼儿》)因为珍惜春天,常常害怕鲜花过早地盛开。鲜花早开不就早谢吗?春天早来不就早去吗?但令人遗憾和伤心的是,满地都早已是凋零的落花了。
胡旋舞、骨鹿舞是唐朝从西域(——泛指葱岭以西中亚诸国,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带)传入,都是在一块圆圆的小毛毯上跳舞,纵横腾踏,舞姿百变,但两只脚始终在这块小毛毯上跳。这类舞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我国新疆地区还在跳。唐明皇李隆基酷爱的霓(ni)裳羽衣舞和胡旋舞都传自西域。画面上的女舞蹈家她不是普通的舞蹈爱好者,而是宫廷的职业舞蹈家。你看,她的舞姿动感很强,旋转速度很快,我认为跳的就是中亚的舞蹈。画是不动的,而舞蹈是动的。画家选择了舞蹈中最有意义的一瞬画下来,其他让观众自己去想。
孔子认为妇女应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妇女应该在品德、言语、容仪、女功等四个方面加强修养,这个女功是其一。那个时代的女功是指纺织、缝纫、刺绣、喂鸡、养蚕、烹调等适合于妇女特点的工作,不象现在要妇女去下水田,让女孩子去爬高压电线杆。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词《临江仙》)这幅画画的是一位古装美女,她简直太美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五言绝句《竹里馆》)唐朝的王维(公元701-761年)是一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兼大画家,他的《竹里馆》是一首著名的唐诗,故常有画家爱画此诗意。但大都是画一位男人(多为老人)在竹林里弹古琴。章翠英推陈出新,画一位少女,她说:“昔人写此诗,类皆作须眉。余今偏画一美人,自觉另有一种清静幽冷境界。”此画甚得钱老(君匋)赞赏:“……过去写这首诗的画家尽管有的是,但在画面上都是写有胡子的古装老人,从来不作仕女。当然写人物是很有意思的,但写仕女又未始不可。采荇(xing)女士敢于写别人所不敢写的,这已经是在旧的观点上迈出了一步,且意写的幽篁何等清远,教人想起清代的改琦(qi)、费丹旭等大画家的作品来,他们所作早已脍(kuai)炙(zhi)人口,可不待言,如在这种境界中画一位妙龄女郎坐着弹琴,更能使画面产生潇洒脱俗的气氛,和画一个书生,其情趣全然不同。写古人诗意,应理解诗的内在情趣,表现出来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于陈套。她能在幽篁仕女中,创一新境界,这种变革颇有一点勇气才能做到,……”(钱君匋《序一》)
钟馗(kui),又名终葵,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门神。据说他能斩妖除魔,甚至吃鬼。他吃起鬼来就像我们吃饺子似的,一口一个,鬼当然非常害怕他。所以老百姓都喜欢把他的画像贴在门上,以驱鬼辟邪。
八仙的传说可能始于唐朝,而且历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民间传说(这里采用明朝以后的说法)有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等。从表面上看他们很不相同,曹国舅是皇帝的亲戚;铁拐李是个跛足的残疾人,拄一根铁拐杖,像个叫花子;何仙姑是年青漂亮的女人;张果老鹤发童颜,银须飘拂,常倒骑一只小毛驴;韩湘子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侄儿,爱吹笛子;汉钟离总是手摇一把芭蕉扇等等,但他们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形象和风格,是艺术家发挥想象力的传统的艺术题材,在戏剧、绘画、雕塑中常有表现。成语中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武术中还有“醉八仙拳”。
中国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叫麻姑,她非常年青美貌,总是像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但实际上她已经活了不知多少万年了。比如有一次她对朋友说:“自从上次接待你以后,我已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了田地。不久前到蓬莱海边,东海的海水只有我们上次见面时的一半那么深了,可能又快要变成田地了吧?”这就是“沧海桑田”或“沧桑”一词的来源。大家知道,那种地质的变化是以多少万年为计量单位的。常人谁能在不到一百年的寿命中看到大海变成田地,或田地变成大海?何况麻姑竟看到三次半!这种话真的还只有神仙才说得出来。
又名《老寿星图》。“南极有仙翁,与天地同久,老鹤一千年,比之才小寿。”中国古代传说,天上有一颗星星叫寿星,又叫南极老人星,这颗星星出现则天下太平。所以建庙供奉他,祈求他保佑国泰民安,百姓多福多寿。
达摩(公元?—535?年),全名菩提达摩,南印度人,他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代弟子,中国禅宗(——一种改良的佛教)的创始人。他看到佛法在印度没有希望了,就于公元527年去中国北方传佛法。经过长江的时候,既没有桥,也没有船,他站在一片大芦苇叶子上,用佛法神通渡过了涛涛的长江天堑(qian)。“释迦牟尼那个时代原始佛教是讲功能的,……佛教传入中国也是一样,历代出现许多高僧,达摩来中国时一根芦苇渡江。”(《转法轮》第247-248页)这幅画就是画他“一苇渡江”的情景。
观世音菩萨,她和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她是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各族人民最喜爱的女神,尤为妇女所喜爱。她永远美丽、法力无边、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在人们的心目中,观世音菩萨就是纯洁、美好、慈悲、善良的化身,就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大救星。
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3-前483年)是佛教始祖。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中印度迦毘(bi)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长子,母亲名摩耶。他十九岁时离家到雪山修炼苦行六年,后在迦耶山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而成佛。他是大梵(fan)世界的如来,他从那里下世度人。他的修炼法门叫作戒、定、慧,他传法四十九年,当时有大弟子十人和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八十岁时在拘尸那河边的娑罗双树间涅磐(pan),至今西安法门寺还保存着他的指骨舍利。佛教在世界上传播甚广,尤其是在尼泊尔、印度(早期)、中国、日本、越南、朝鲜、缅甸、斯里南卡及东南亚各国。
    共有约 68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