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 计算器 - App Store
港澳视点
中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附件有关条文的最新“释法”,真让人大开眼界,好好见识了一下什么叫霸道、什么叫流氓、什么叫强词夺理。
中国人权真进步,香港各界对人大释法有异议,部分“学联”成员到特区政府住地寻求对话,竟被中共的喉舌说成了制造暴力。
新华社报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4月上旬开会,将审议对基本法附件一及二有关2007年政制发展的解释草案”。图穷匕露,偻㑩们的街头漫骂和不着边际的爱国争论之后,看来,中央要不惜破坏香港的宪制和普通法的基础,撕下自己民主的假面具,让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名存实亡,等不及什么广泛咨询、什么寻求共识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祭起释法这一杀手锏,偏要将明明白白的条文,按照政治需...
数日前,香港文汇报社论曾就台湾大选评论香港的普选诉求,文章中重点提到“台湾推行民主的时间较香港早,台湾相对完整的经济结构承受冲击的能力也比香港强得多。台湾作为发展民主政治的“试验场”,已经并且正在付出沉重代价。但香港决不能重蹈覆辙,被人当作政治制度的“试验场””。该社论发表后,不少支持香港民主的政论家、读者、听众一一对社论作出反驳,其实,大家若从另外一个角度...
反对香港民主选举的舆论,连日来以台湾大选借题发挥,拿着台湾股票下跌,蓝营支持者街头集会,验票争拗来说事,带着统独情结和幸灾乐祸的心理,全盘否定台湾的民主普选,并把台湾大选当水晶球,预卜香港普选会导致经济崩溃和动乱的必然性。但事实真相又怎样呢?大家不妨客观和辩证地去分析一下,看看台湾大选发生了那些偶然性,从而可以认识普选是否具有导致社会经济崩溃和动乱的必然性...
华尔街日报二十二日报导,心怀独立的陈水扁总统获选连任和香港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这些发展让北京处于守势。报导指出,陈水扁赢得百分之五十点一的选票,超出四年前三组人马竞选时赢得的百分之三十九,显示出愈来愈多的台湾人认为台湾和他们已脱离中国。
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香港民主化听证会2004年3月5日艾伦‧伯克 (Ellen Bork)新世纪美国计划副主任(Deputy Director, 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我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阐述有关香港的民主化努力以及美国的相关政策。作为以参议员赫尔姆斯(Helms)为主席的外交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支持香...
北京在经过七年相对克制之后,目前已公开介入香港政务,一个主要的目的是阻止民主的呼声传入大陆。中国把香港看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试图把它训练得中规中矩。这使得即将在九月份进行立法选举的香港民众对中央政府更为反感。
日前持续不停的香港关于“爱国论”的争论中,新华社《瞭望》杂志副总编辑汤华也曾插入一脚,在《瞭望》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切实保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抬出已逝中共领袖邓小平的谈话,给“爱国论”下定义加标准,给本已炽热的“爱国论”争论火上浇油,被香港媒体喻为“以死人压活人”。
李柱铭先生等三人出席了美国国会听证会,回到香港后在机场遭遇了“文功武卫”,反对者甚至打出了写有“卖国贼”“秦侩”“吴三桂”字样的大标语,这些不由的让人再次想起了在中国大陆已经被否定的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只不过支持反对的人在机场“欢迎”三人回来的人较少,还不至于酿成文革时严重后果。香港至今还有的挥之不去的“文革情节”不得不让人关注。
胡温最近对香港政制发展事态作了发言。基本点是加强各界团结,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开创更加美好的香港。对香港正在进行的“爱国”政治运动只表示:“十分掌握香港在这方面的讨论情况,包括传媒在各方面的报道、不同界别的人士对这些重要原则的看法。”“对于这些重要原则性的讨论给了我们很积极和正面的评价。”(董建华语)
中央电视台在纪念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理论时发表评论说,香港因为遭受长期的殖民统治,缺乏对祖国的认同感,需要加强对祖国的认同感的培养。并再三强调爱国和爱港的一致性,香港必须在中国这一前提下进行自治。
最近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情,形势严骏。自从去年七一香港超过50万人上街游行反对23条捍卫人权获得胜利--导致23条撤消立法两高官辞职--后,民主派顺应民意根据“基本法”提出了的进一步的民主诉求,要求在2007年普选特首、2008年普选立法会议员。看到中共傀儡董建华政府压制不住民众,中共只好亲自出马,强硬插手香港政局,接连搬出所谓“四大护法”,又说香港普选特首30...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政治及社会制度与大陆完全不同。然而回归仅几年,“五十年不变”的承诺已经在变,尤其是最近,在原本属于香港内部事务的政改问题上,中共发起的“爱国者治港”的攻势,更使香港的政治气候进入了严寒。
“爱国者治港”其实也是与“打土豪﹑分田地”一类东西﹐它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在治港问题上举行探讨﹑或者是在爱国议题上等到升华﹔这个口号的提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香港人分裂﹑对立﹑互相争吵﹑斗气﹑甚至骚乱﹕好一个文革中的挑动群众斗群众的阳谋伎俩﹗
“爱国”向来是亲共人士霸占的专有名词,近日香港出现连串的爱国定义,除了提醒治港的港人需爱国外,民主派人士一个又一个的被点名批评,例如司徒华、李柱铬、张文光及一大堆民主派人士,另一边厢的“特首接班人”梁振英也不甘寂寞,在报章上登广告批评刘慧卿曾经发表支持台独的言论。
香港的爱国机器和爱国人士全面出击﹐“爱国”遂成为香港近来的主旋律﹐人人高唱“爱国”﹐鱼目混珠﹐真假不分﹐有违中国当局的本意﹐以致有一位爱国人士在一份爱国报章发表一篇爱国文章﹐大声嫉呼﹕“警惕有人乔装爱国者﹗”
香港负责政改的三人小组从北京回来﹐向立法会汇报此行“成果”。在北京接待他们的最高官员是港澳办副主任徐泽。根据汇报情况来看﹐这个专责小组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听取指示。这也难怪﹐中方大小官员一再表示他们对香港情况非常了解﹐还需要特区官员说什么﹖但是对中方官员的指示﹐则必须原原本本传达到香港﹐不得有误。小组负责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出任这个职务时曾经表示﹐他们会...
1949年中共的敌人只有有产者(地、资)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土改、资改、镇反等运动没有树立多少新敌人。反右及以后诸多以知分子为目标的思想改造运动制造了一大片原本是党友的知识份子成为"不能出声"的新党敌。这些党敌虽不能出声反抗或离开党,但"离党心"已成为知识份子的共性。三面经旗等以农为民物件的运动、下岗等以工人为物件的国策制造了全国一大片"不能成形(体)"的离心...
人民为什么供养政府?因为政府的职能是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有效宏观服务。政府工作的好坏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都拥有对政府说话的权利。这个权利表现的最高形式就是投票选举政府领导人。让每个公民都能表达自己意愿的途径就是普选。普选是体现民意的最佳方式,是普世推崇的主权在民自然法则的基本体现。
北京高层会见香港政制发展小组时,重申管理香港事务的人应是“爱祖国、爱香港”的香港人。那么如何界定“爱国、爱港”的标准呢?“爱国”与“爱港”会否有冲突呢?又由谁来评定爱国者和爱港者呢?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Mike Rowse)最近在新加坡演讲,大胆预测:20年内,香港银行将主宰中国银行体系。这位早已入籍香港的英国人,在香港政府历任要职。他发表此番言论的依据是:其一,香港金融体系领先中国大陆金融体系两代时间,尤其在法制与资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其二,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正迈向私营化,如果挂牌上市,香港银行可能收购其千百个分行,成为四大银行...
香港回归中国已经一年了。在美国的来自台海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朋友们问我,香港是不是”一切不变”,”一切如常”?今日的香港是否比昨日的香港更好?中共所承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否言出必行,真正实现了?
中联办办公厅秘书长蔡小洪等多人涉嫌充当外国间谍被扣查,香港谍影幢幢,引来媒体的追逐。香港的确是“国际间谍中心”,但是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是冤案?香港不如筹建间谍博物馆来吸引游客。
萧蔚云抽象地说,一国两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且以一国为大前提,不能只讲一国,也不能只提两制。但具体落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萧蔚云拍台教训香港人:
上星期﹐董建华在香港作他就任特首以来第七个施政报告。由于过去一年香港发生许多大事件﹐例如SARS袭击香港﹐七一超过五十万人大游行﹐区议会选举保皇党大败﹐元旦再次十万人大游行……总之﹐因为董建华的独裁与无能﹐香港人要求他下台﹔如果不下台﹐也得拿出一个政治改革的时间表﹐还政于民。因此香港市民对他在其他方面的承诺不感兴趣﹐也没有期望﹐只希望早一些可以自己选出领导人...
我曾经预言,香港的民主运动最终必然会导致中央与港人直接冲突。董建华的第七次施政报告宣告了冲突正式开场。但是,这样快就进入港人和中央对抗阶段还是出人意料之外。
还没有见人讨论过“香港7月革命”。
新华社12月4日发表北京四位香港《基本法》专家的看法: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选举办法并非完全属于特区内部事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昨天接受香港电台的电话访问时说,香港的政治体制发展应该由中央政府决定。“这个(政制改革)要求是不是能够被接受,是不是能够进入程序,一是《基本法》规定,另外看需要,那么该由谁来判断这个需要呢?我的意见是认为应该由中央来判断。”记者...
共有约 70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