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玩法 - 体育

六四真相

1989年学潮爆发时,我刚满20岁。20岁,在大人眼里我仍然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已是大三学生的我,显然认为自己早已长大成人。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20岁,是一个可以做父亲的年龄,但是我仍然还是一个离开父亲就难以自立的孩子。”那种渴望自立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跃然纸上。如果不是1989年的学生运动,我可能在幼稚和成熟之间挣扎几年,然后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慢慢学会长...
“六四”天安门大屠杀是中国人民永恒的历史伤口,也是大陆现在当权者的一根软肋。据说中共高层已经多次讨论过关于“六四”事件的评价问题,但都不能达成突破性的进展。显然当权者越来越没有兴趣再背“六四”的历史包袱了,但问题是谁能够做“六四”的替罪羊呢?
六四的纪念高潮渐渐平息。一年一次,中华民族的海外儿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背负着“反华势力”的枷锁,为死于“人民公仆”枪口下的年轻学子鸣冤,为中原大地不再血腥呐喊。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夜晚,是一个非常血腥的夜晚。这是真的,千真万确。
自六.四大屠杀中国政府以军警、坦克、和枪杆子镇压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后,至今已十五年了。
痛定之后,长歌当哭。当民主女神被坦克碾碎时,邪恶的狞笑更加张狂了起来。一群年轻的孩子和一群良知未泯的无辜公民倒在了血泊里,血肉之躯岂能挡得住冰冷坚硬的坦克?在一个以暴力为基础,以残酷为乐趣的政权面前,生命像狗屎一样的低贱。杀人者带着残酷而僵硬的微笑满意地啜饮着他们流出的热血。
5月19日下午,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是:“有位外国朋友想见你。”我马上告知对方:“我身后尾巴粗着呢。”回答是:“没关系。”当时约定5点30分在兆龙饭店隔壁的太平洋百货门口见。
1989年之后,在朋友的带动下,我参加了寻访与救助那些遭受当局迫害人士的人道活动。记得是在92年底时,我了解到了刘京生等人的情况,于是匆匆地找去看望刘京生的家属。刘京生等人因对当局在89年屠杀请愿学生和北京市民的暴行强烈不满,团结起来进行抗争,正准备从事纪念“6.4”3周年的活动时,不幸于92年5月间被当局抓捕,都关押进了北京半步桥的警察局看守所内,涉案有1...
按:于此“六四”十五周年(2004年)之际,真实地记录1993年~2003年“六四”当天及前后的历史档案,深具“毋忘六四”之史料价值。我所渴求的,乃是通过认识这段悲壮而震撼的纪念历史和争取平反六四之事件,声明——并一再声明——中国必应、必须和必将具有的“坚持人民主政的共和原则”,亦即民主。
今天是六月三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觉得应该写点东西,以纪念六四英魂和支持中国的民主自由运动,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发自内心,如果让民主人士知道国内还有一大批普通人在支持他们就足够了。
五十多年来,中共流氓政治一再荼毒百姓,大发淫威,早已臭名远扬,天下无人不知。今天,善良的人们,再次领教了它的阴毒和歹毒。
却说六四北京城枪声传来,我们学校马上炸了锅。。。作为我校动乱的“策划者、组织者、煽动者”(其实只是“之一”,但学校硬要给我这么定性:)),五月底刚刚从北京返回学校的本人责无旁贷承担了相当部分的学生组织工作。
移民加拿大这些年,常碰到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友人,还有二十多岁的大陆青年,听说我从北京来,就好奇地问我,六四那年你在北京吗?你亲眼见过开枪杀人吗?每一次,当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心头涌起的是两句话:不愿回忆,未敢忘记。
六四前夕,刚刚参加完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在巴塞罗那召开的第五届大会及“全球文化论坛研讨会”的狱中作家委员会成员、活跃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作家赵达功先生在巴黎艾菲尔铁塔脚下,向能看到大纪元网和新唐人电视台节目的读者和观众讲了下面的话。
“六四”十五周年之际,部分所谓“暴徒”的情况。
我再次醒转,床头的荧光表已显示四点二十五分。女儿在臂弯里酣睡,气息中带着清甜的奶香。从隔壁屋里仍然传来强力迅疾打击键盘的叭哒叭哒声,这是他敲打键盘的方式,唯一的方式,我称之为乱箭破空。如同珍爱情人般他守护着他的计算机,每日与之相伴的时间远远超过我这柴米油盐妻。我支起身,到底没喊出声——喊了也没有用!
早上班刚在办公室坐稳,总经理路过时对我说:“难道今天不是个好日子吗?”我一时未能对他的话意马上反应过来,所以脸上带着疑问看着他。他接着说:“今天是一个强调中国人权的好日子,15年前天安门广场上的血……”。另一位同事走过来说:中国政府应给六四平反,给法轮功平反……。
今年三月中旬﹐有报导说﹐李鹏写了书名叫“关键时刻”的回忆录,以日记形式撰写,描写15年前镇压六四民运的重大事件、决策的来龙去脉。然而当局不准出版﹐因为李鹏在回忆录中极力撇清他同六四屠杀的关系。
转发者按语‥‥ 六四在大陆的回声——一组大陆人士关于六四的文章和书信转发者按语:这是大陆殷之声先生生前关于“六四”的文章和殷先生遗孀刘真女士关于“六四”的家书以及一位朋友今天写的关于“六四”的信件。
“六四”及其“份子”对北京来说是什么呢?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多次谈到聂赫留多夫猎袋里的一只鸟——这是一只受伤而不死的鸟,它不断在猎袋里扑腾,使猎袋的主人一阵阵恼羞成怒,因怒成恨。事实上这是一群候鸟,每年春夏之交,他们会从世界各地在梦中飞向天安门广场,其鸣也哀。今年是第十五个春夏。加拿大温哥华有位作者叫安田,或者说流亡在海外的受伤而不死的鸟中的一只,从这年早春...
月亮孤零零地照在北京的头上,只长白发,不见彩虹。 这是第十五个不寐之夜,我的长街上住满了年轻的名利之徒和年老的棍子与太师椅;抬眼耶城,我要担心踩到各类猴子的尾巴——还有我自己的。
平反者,纠枉理正也。《汉书.隽不疑传》载:“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冤屈误判的案件不会少,自然平反的故事也多如牛毛。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有敢于正视事实、勇于纠正错失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还的确是一个热爱至少是善于制造冤假错案的民族。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此苛责似乎不当。但是,对“过”进行一番分梳却并...
“6.4”死于中共屠刀下到底有多少人?!事隔15年仍然是未解之迷。显然,死亡人数和中共报导人数出入很大。事隔15年,中共依然刻意隐瞒惨案真象,刻意隐瞒屠杀的真实人数。
难忘“六、四”,因为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伟大爱国民主运动;难忘“六、四”,因为那罪恶的枪炮和坦克把善良的中国人民从恶梦中惊醒;难忘“六、四”,因为那满腔热血忧国有民的青年学子的冤魂还在向我们倾诉心声:
网页‘为六四正名--签名’http://www.89-64.org/6415/Signature.asp?disp=All中有许多精彩留言,现摘取其中的一部分。
相信所有89年“六四”在北京的人都不会忘掉这个恐怖的日子,我们这些因为“六四” 而留下来的新移民也不应该忘掉这个日子。今天我们在澳洲享受着民主,自由,阳光灿烂的美好生活,而那些“六四”死难的烈士还背着“反革命暴徒”的黑锅,他们的亲属还在极度的冤哀之中,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慰问;向89“六四”死难的烈士表示衷心的哀悼。
共有约 618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随着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对日方汽车进口政策的施压,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将汽车安全标准纳入双边关税谈判,以回应美方关切,争取谈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