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中央社伦敦3日法新电)饱受抨击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IPCC)主席帕卓里(RajendraPachauri)在英国“卫报”(Guardian)的专访中坦承,2007年关键报告的预测有误,有损该小组的信誉,不过帕卓里拒绝为此道歉。
(大纪元记者林秀丽台湾台北报导)由于跨国的空气污染物日益严重,台环保署首次与美国太空总署(NASA)合作,在屏东海洋生物博物馆及东沙岛进行环境品质监测,ㄧ起设置NASA支援的国际级背景空气监测设备,并将与东南亚国家联合监测,以建立长期环境资料交换机制,了解南海地区环境品质,掌握东南亚地区生质燃烧污染物长程传输对台湾的影响。
一项新研究显示,最近几年全球暖化速度趋缓,可能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水蒸气减少。
(中央社纽约25日路透电)路透与伊普索斯民意调查机构(IPSOS)联合进行的一项国际民调结果显示,约2/3民众认定他们的政府和工商界领袖,并未采取适当措施或正确步调,防范全球气候变迁。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12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强调,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报告列出了十大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北极狐、帝企鹅以及白鲸。
(中央社奥斯陆11日路透电)今天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北极燕鸥一年飞行超过8万公里,打破科学家过往预测该鸟类的迁徙距离。北极燕鸥一生的飞行距离,相当于地球到月球来回三趟。
中国云南省海拔超过一万八千英尺的玉龙雪山,昔日的山顶是终年覆盖着霭霭白雪的冰原地;而今一眼望去,只见一片灰暗的景象,取代了原有的皓雪风光。
全球暖化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一些科学家认为暖化的祸首是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但有些科学家对此有所存疑。
强烈大陆冷气团一波波,您或许会有个疑问,之前不是说暖冬吗?不仅仅是台湾,怎么全球又是暴风雪又是寒流?专家说这是受到北极振荡的影响。稍微帮您解释一下这个名词, 就是北极有个低压区,气流会强弱交替,强环流让北半球变暖,弱环流让北半球天气变冷。现在刚好就是弱环流发威的时候,北半球其他地区更惨,像是大陆欧美都经历百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
〔自由时报编译郑晓兰/综合报导〕日本“读卖新闻”4日报导,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已投入一项全球首见的计划,准备利用海洋微生物之力,将封存于海底煤田的二氧化碳(CO2)转换成甲烷天然气。日本目前已和数国合作研究CO2的海底封存技术,并将其视为防暖化的秘密武器,但这是首度有研究团队尝试将CO2转换成可用能源。
丹麦有机制品协会透露,尽管有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丹麦消费者在2009年仍使用了46亿丹麦克朗(约6.2亿欧元)购买有机食品,占消费者收入的8.1%,居世界之冠。专家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有机食品在丹麦不同档次的超级市场很普及。在丹麦,有机乳制品的购买量居首。与前几年不同的是,丹麦消费者购买的有机食品的品种增加了,已不仅局限在购买有机水果与蔬菜,连巧克力和葡...
塔高818公尺的杜拜大楼今天启用,台北101大楼退而居次,101发言人刘家豪说,这是很自然的事,101去年已申请绿建筑认证,明年将成为全球第一高绿建筑,带动节能风潮。
(大纪元记者岳子霖法国报导)法国宪法委员会在2009年12月29日晚间发表公告宣布否决 “碳税法案”,理由是法案内容违背了宪法中平等纳税的基本原则。12月31日,法总统萨尔科奇明确表示了政府征收碳税的决心不变,并证实将根据委员会的意见,修订“碳税法案”,将于1月20日再重新提交并接受审核。
(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30日电)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表示,本周邀请比利时都市环境基金会会长PierreLaconte来台,他表示,201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全球气候变迁第16届会议 (COP16),可望有突破性成果。
(中央社巴黎23日法新电)根据英国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今天刊出的研究报告,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将必须移动数百公尺,才能因应全球暖化。
(大纪元记者沙莉编译报道)瑞士地质专家黑林(Markus Haering)主持的一个地热发电计划在瑞士西北地区引发了一系列地震,造成了附近建筑墙壁开裂和财物受损。法庭21日宣布黑林无罪释放,因为他不是故意损坏财产或对热开采项目草率行事。
根据保育人士预测,全球已剩不到20年时间来拯救红毛猩猩,如果不采取行动保护其栖息地,这种迷人动物将会绝种。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今天表示,减碳节能,发展低耗能电脑搭配云端运算,是资讯科技大厂可以努力的方向。
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今天出席以台湾观点拍摄的地球暖化纪录片记者会时,呼吁政府应拨更多经费在国土保育和灾难防治。鸿海在土城的绿色工厂也将在片中首度曝光。
早上起床穿上前一天刚洗好的衬衫,出门后先去买杯外带咖啡,开始工作前先用厕纸擦一擦桌面,这些可能是一般人再基本不过的日常流程,但看在英国科学家的眼中却是有害环境的“罪行”。
(中央社哥本哈根16日路透电)印度环境部长今天指出,规定40个富国限制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已经“躺在加护病房”,希望延长议定书效力的全球谈判则停滞不前。
(大纪元记者林哲华编译报导)近日在哥本哈根,各国领袖正为对抗全球暖化展开激烈讨论。 为了解决因为工业发展而对环境造成的伤害,相关的国际性会议及研讨会不时的在举行。不过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未有重大的关键性突破以彻底解决这项议题。然而,全球暖化带来的气候异常及相关问题则越来越明显的反应到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中。
全球气候峰会12月7日到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行。峰会期间各方各执一词,激烈交锋,那么前景会怎样呢?
(中央社记者吴哲豪彰化县15日电)大叶大学环工系教授彭元兴研发奈米银淋膜技术,可将奈米银淋膜运用在纸制用品上,运用PE(聚乙烯)奈米银淋膜的杯子有保鲜杀菌效果,目前技术已移转给业者商业使用。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期间,欧盟九国签署了在北海和爱尔兰海建立庞大离岸风力发电网络的协议。这九国包括:比利时、英国、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和瑞典。
(中央社记者周慧盈台北特稿)地球气候一天天走向异常,原因是什么?当被视为拯救地球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之际,不只一种声音指出根本问题出在人口太多,而要扭转这种现象应仿效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
(中央社雪梨14日法新电)澳洲专家今天表示,一座岛屿般大小的冰山在漂流接近澳洲时崩解,形成数以百计的小冰山,散布在广大的海面上。
(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13日电)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迁会议外,乐团开唱推动减碳生活;这头,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义卖世界友善农业基金会“少吃肉—利益全球”一书,告诉大家,少吃肉就可以利益全球。
(大纪元记者安琪编译报导)世界银行研究指出,为因应全球暖化议题,以及保护境内能源密集产业立足公平竞争环境,美国和欧盟研拟的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一旦通过实施,将重创中国出口达20%。
共有约 2946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美中贸易紧张局势有可能降温以及川普(特朗普)总统不打算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消息,提振了美国股市,促使华尔街三大股指周三(4月23日)开盘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