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 app - 体育
环境保护
太平洋海象可能继北极熊之后,成为全球暖化的新受害者。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利用每周视讯和广播演说,宣扬他麾下政府如何透过把焦点摆在“洁净能源”之上,来强化美国经济的努力。
美国宇航局(NASA)最近发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显示世界各地低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分布状况。地图上显示,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和北非的PM2.5值最高。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PM2.5小于10是安全的,而中国上述地区全部高于50,有些地区高达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墨西哥总统卡德隆(Felipe Calderon)今天表示,墨西哥近期发生的暴风雨和水灾,突显全球极需签署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温室气体被认定是造成气候改变的主因。
(据中广新闻报导)根据2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全球有22%、也就是将近4,000个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特别是在热带雨林,这将对地球生物产生灾难性影响。
美国蒙大纳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 )最近的研究发现,森林火灾使林木被火烧毁,木炭慢慢积沉,刺激氨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持续上升,它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且作用持久。如此可促进微生物的成长,使土壤变得更肥沃。
纽西兰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努力发明一种除臭剂,帮助原生鸟避免成为外来肉食性动物的猎物。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的专家团队完成一项大规模研究后,今天提出警告说,今年超乎寻常的气温,可能造成加勒比海盆地地区的珊瑚白化。
美国科学家表示,北极海冰覆盖范围目前降至自从1979年以来的第3低,数万只海象被迫撤离没有冰的海域。科学家还推测说:2030年夏天,北极将没有夏季海冰的存在,同时有17种极地动物将面临灭绝。
今天公布的联合国研究报告说,电脑推算显示,保护地球生物、阻绝有害太阳射线的臭氧层,大部分可望在本世纪中叶复原,但极地上空的臭氧层复原需要更长时间。
(中央社巴黎15日法新电)英国科学家今天表示,由于全球暖化加剧,被称作极地低压、短暂但猛烈的北极风暴出现频率越来越少。
根据《每日科技》(ScienceDaily)报导,佛罗里达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看似微不足道蚂蚁,竟能从大自然中的巨人(非洲象)的口中,保护树木。
根据澳洲科学家,不是人类才有各种不同腔调,蝙蝠也依出没地点不同,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叫声。这个发现有助于辨识与保护不同物种。
官员今天说,纽西兰基督城(Christchurch)本月发生地震时,一只还在蛋壳内的奇异鸟(Kiwi)在天摇地动中存活下来,昨天已经安全孵化出来,这对保育工作来说是个鼓舞。
(中央社肯亚奈洛比9日法新电)最新研究今天指出,藉由改变牲畜饮食将有助遏止气候变迁。牲畜的饲料、放屁、打嗝和粪肥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5。
(中央社华盛顿9日路透电)如果排放暖化原凶二氧化碳的汽车、卡车、发电厂和工厂,在寿命走到尽头后就逐渐消失,并且不再生产或兴建,会发生什么事呢?
(大纪元记者叶安多伦多编译报导)在一个非常清洁的高山环境中进行了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蜂类授粉率下降了50%,其原因可能归咎于气候变化。
(中央社哥本哈根5日法新电)在气候变迁辩论中,几年来一直拒绝环保人士“危言耸听预言”的隆伯格(Bjoern Lomborg),竟在新书强调应投资数千亿美元来对抗全球暖化。
在银河系里边,像太阳这样的星球有两千亿颗,现在已经发现在别的太阳的兄弟姐妹恒星周围也发现四、五百颗行星。这些行星里边,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它也会慢慢演变出跟人类相类似的这个智慧生命,所以外星人可能存在的。
(中央社记者张若霆多伦多31日专电)加拿大民间公司英纳坎(Enerkem Inc)今天宣布,开始兴建世界第1座废物变生质燃油工厂。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表示,即便中国极力推动干净煤科技,也不太可能大幅减少吸入这种最肮脏石化燃料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科学家近日发现,高层大气中喷射气流(jet stream)的异常现象,可能与“俄罗斯大火”还有“巴基斯坦洪灾”有所关联。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两个自然灾害。
(中央社华盛顿19日美联电)根据一项持续22年的研究,海洋中的塑胶垃圾量并未增加,科学家们对此感到困惑。
(大纪元记者沙莉编译报导)根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本周公布的数据,在印尼海域海水温度上升到90多华氏度,珊瑚出现有史以来最迅速的破坏性和珊瑚白化现象。WCS认为海水温度的急剧上升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
(据民视新闻报导)南美洲厄瓜多东部的亚马逊流域,有一个占地100万公顷的雨林,这里,被科学家视为全世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方,不过,这片国家公园的地底,却意外蕴藏着价值760亿美元的10亿桶原油,几经挣扎,厄瓜多政府决定不开采石油,让这片野生动物的天堂,永续保存。
(中央社雪梨14日法新电)研究人员沙勒(Anya Salih)今天说,澳洲科学家发现了1丛亮丽的浅海珊瑚,可能有助于研发抗癌药物和了解全球暖化问题。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利用台湾垦丁海域长期的生态研究,与台湾电力公司核能三厂出水口连续25年的热废水区“人造”高温观察温度的增加对珊瑚的影响。结论是自1984年核三厂运转后,25年来其出水口3米平均水温比相同深度参考点的平均水温高出0.5-6度,附近珊瑚种类也由原有20至30种减少到只剩 3 种。其中包含成群的枝状珊瑚的消失,剥夺小渔的栖息环境。
挪威科学家开发的新技术可以让每块窗玻璃变成一个太阳能发电板。这种革命性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估计在五年内可以成为新的绿色能源行业。
(据新唐人电视台报导)科学家们在8月10日向美国国会能源独立与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成员表示,没有确凿证据说明几天前自格陵兰裂开的巨大冰山是由全球变暖所引起,不过这仍然可能是全球气候暖化的图景之一。
1项新发表的科学研究显示,过去25年内,亚洲地区的主要稻米产地已在全球暖化的影响下减产10%到20%。这是最近一个证明粮食生产将无法因应世界人口增长的研究。
共有约 2946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美国总统拜登周二(11月12日)在白宫会见了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希望推动加沙和黎巴嫩达成停火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