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一点文集

无所事事的人们依然在困倦中打着哈欠。流浪者寻找好自己不干不净的窝,以天为帐,以地为床,照样睡着了疲倦。
浪迹天涯,未必是在寻找一种神秘的答案,因为四海为家也许才是可能需要的答案。流浪者行走的答案在哪儿呢?乞讨帽子戏法里枚枚硬币给予了闪亮的答案么?微风沉默着一切不能说的。 百年的孤独,过眼的风雨,流浪而过,悄无声息,好似流浪的一步一个脚印,答案准确的对应着一个有一个精确的纹路。每一个流浪者的名字就叫做流浪者甲乙丙丁。可惜我们常常忘记了,沙子不是傻子,粒粒颗...
如果亲爱的你,在思念,那么思念成为了你的衣裳,在你思绪里到处游荡,游动着你的幻觉和即将结下的新因缘,即使那条丝线连接的不是很紧凑,脉脉的无形之中,构造了你历史的未来和可能。
食物是上帝的恩赐,可是饥饿属不属于上帝的恩赐呢?说来我们的肉体不就是上帝的恩赐么?肉体里的物质循环,带来了饥饿,也带来了烦恼。所以,流浪者和行者一样,继续前行乞讨。
轻轻的迈一步,不是跑步,也能前行。虽然在某瞬间里的某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然而,流浪的前行没有任何语言,更无法在我们知道史书里记载。
匆匆而过的面庞们的打过照面,没有任何言语,却步伐不停,前视而无左右顾盼,那会是心思在追寻或者走向的喧闹么?可惜,没有一字言语就恍然而去。这不是安静的沉默无语,而是心思的延续流淌。
安静的代价,是能够细细聆听到草丛里的蟋蟀的叫声,还有草儿抚摸摇摆着微风的经过。微微的声音代替了自以为的安静与回避般沉默的结局,耳朵们继续欢乐自己拥有的福气。
有些所谓的现象,那不需要推理,花开花落,吃饭睡觉,行走坐卧,人们在面对的反应都很正常,如何需要推理呢?就如同风云莫测的天气,难道预报了阴晴那定是阴晴么?如
似乎很偶然,一连串的雨滴打落几片树叶,夹着细细的寒意,确立了我们头脑里偶然的异象。偶然是真正不知道的无法解释的原因么?偶然发生在哪儿?为何雨点选择那片被打落的叶子?
流浪者的足迹或许在寻找可以栖息的家园。若是黑暗崛起,夜黑风高,被驱逐的和自愿离开的,必然流散四海,直到觅得新生之地开辟荒凉的土壤。
流浪的心绪,往往来自无所谓的胡思乱想,不息不止,川流不停,宛如河流,苦恼无休。人人都说,如果不思考了,那不就是死了吗?看似他们都认识到,死去万事皆空了,一了百了,死亡如同成为无止境的空寂。没有了如果,生死就走不到轮回里来,意识之中永远也止不住流淌的滴滴泪水和鲜血。
各种带着各类风格和诗情的意义丛林里,流浪着一群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有些耗子在捉弄花猫,有些瞎子在探摸大象,有些小虾嬉戏鲸鱼嘴,有些老虎陷落野猪洞。可惜可叹的是,这些奇怪的发现至少都属于被遗失的记忆,而不属于我们想像到的遗忘。
时而,穿墙而来,笑语连连;时而,翱翔花丛,细细品味;时而,挥手而过,光艳四溢;时而,耸立肩头,扑之无影。若是前世的福分,积累今生的遇见,会是时间之神赐予的造化吗?
梦想者在设计着一个来自可有可无的愿望吗?随手的抛掷,远远的入海无声,浪花四溢,潮水无情。祈祷开始了,刚刚的启程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
很快,上了岸,最先到达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更不是他们,而是一无所有的无所不在。
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曰:“(迁写作《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说明,历史研究是一个天人之学。那么,关于治学历史的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现在的科学分类法,一般将历史或者历史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来定位。如果从“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内涵角度来看,这种现在的科学分类法定位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使得研究很难得到历史的真...
《国语》与《战国策》反映了的士人的道德标准的变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瀚如烟。笔者非历史专家,因偶阅邵雍的著作,对中国的一些历史问题有了感想,就结合邵雍的思想凑成几节文字给大家瞧瞧,望大家不吝赐教。
大陆华人对于“辩证法”的认识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关于“辩证法”具体内容有: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使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些内容又从何处来呢?人们最多也只是进一步知道来自黑格尔哲学《逻辑学》部分。不过,黑格尔的哲学在大陆被认为是唯心的。
古人作学问,非常讲讲求心性的高低。因为古人学习的内容直接就是讲求“性命”之理的。例如像《周易》,里面有许多都是讲解道德心性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最为人们所知道的是在赵宋朝代的时候,莘莘学子都是在打坐以后才学习的;其他的朝代就不用说了。
共有约 140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周六(3月29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The David H. Koch Theater at Lincoln Center)进入第四天,两场演出均全场爆满。场场爆满的盛况,在纽约掀起一股神韵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