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来自对神的虔诚礼赞 雪域高原的欢歌舞蹈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散文:少年时的歌
少年时唱的歌,必有一些终生难忘,迟暮之年再回味那些熟悉的旋律,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欢乐中去。19世纪后期,日本诗人国木田独步说:“如果说少年的欢乐是诗,那么,少年的悲哀也是诗;如果说蕴藏在大自然心中的欢乐是应该歌唱,那么,向大自然之心私语的悲哀,也是应该歌唱的了。”我的少年时期正值上世纪50年代,生活平淡无忧无虑,没有学业重负,更谈不上悲哀,却充满嬉笑与歌声。那时小学校每礼拜都有专门唱歌的音乐课,至今回想依然历历在目。
跟师父学茶有三十几年了,那天,师父带了一小铁罐百年普洱茶来,我掏了一些放进陶壶里,泡了开来,倒了两杯,一杯给师父。师父喝了一口,舒展眉头,嘴角含着茶气,缓缓的说:“能收藏这普洱,很感恩。”然后,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冥冥中似乎有神的牵引。”
地瓜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而在1960年,地瓜却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按票证供应的东西根本不够吃。饥饿逼得人们到处找吃的,海里的海菜,山上的野菜,凡能想到的都吃光了,甚至人行道旁的槐树叶都被撸光了。
“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
笔者曾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问过很多不同人一个同样的问题:“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被问的人当中,有的在社会上很有身份地位,也有社会阶层和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然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惊人地一致——不外乎都说: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有关绰号的往事
年少时读《水浒传》,每读到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痛快,心头涌起一阵激动,手臂上即显出鸡皮疙瘩。《水浒传》中好汉全有绰号,绰号衬托人物个性,如响当当的“拚命三郎”,闻之令人热血沸腾;有的绰号让人唯恐躲之不及,如“母大虫”、“赤发鬼”。
登高寻道
修心就是要从心里找执着心,去掉长年累积的执著,才是返璞归真之道。
世间的相遇,人生的际会,岂止是简简单单的偶然一场。古往今来,人们都会谈论到“缘”。“缘”,简单说是一种关联,是关系得以维系的一种因由。那么凡间俗世的尘缘与登临仙界的道缘之间,又有怎样的玄妙关连呢?观看2020年神韵作品《尘缘》,或将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思。
前言 1949年的前、后两年间,只有用“兵荒马乱”四字,差堪形容当时的神洲大地。坊间记载那紊乱时段的文章、出版的书籍与影片等,已非常多,描述“生离死别”的故事也有一箩筐。我母亲在松街疗养院的最后日子中,也将她记忆中,自己家族当...
草木凋落之时,最是耐人思味。庄稼已经收走,空旷的田野,留下一片落寞。而大田四周以及河畔路边,原来葱茏的绿,也变得黯淡而零乱,在秋霜下显得不堪。这时节,在山里走走,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或许是生活的艰辛和仕途的坎坷,宋代诗人张耒的诗词,也不乏对人生的感悟之词。这首《夜坐》仅仅二十八个字:“半消炉火夜三更,欲灭青灯暗又明。闭户无人瞑目坐,此时一念悟浮生。”
松街的故事之十六:记忆中“母爱”与“父爱”之点点滴滴
前言 自幼就从父母那儿得到“海量”的爱,但我天资鲁钝,是直到五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后才“开窍”,逐渐意识到,那些深刻于脑海中的许多儿时之点点滴滴,全是对父母之爱的回忆。其实他们那只顾“耕耘”、“牺牲”,而“不问回收”所付出的爱,只...
散落人间的文字:等待桂花香
从茶席中体会茶道,了解茶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茶道中,了解修道修心,找回传统道德,最后,让人类回归宇宙初始的纯朴境地。
【汉典集锦】有一种美誉 似明镜照人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太极谜踪 探索一个中国神传文化的理路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逼上梁山 奔向大悲大义
神韵艺术团《逼上梁山》舞剧,最后那一幕,舞蹈家一身劲装从舞台左方腾身跃起,肩上花枪摇晃着满葫芦的悲愤,展开肢体,划着缓慢浓郁的音乐,奔向前方;剧中人林冲忍无可忍,只有放弃一切自我,奔向梁山
世人对音乐的喜好,差异万千。即使针对个人来说,随着人生阅历的递增,也存在着迥异的层次。人生背景、人生际遇及人的性情与对情感的表达方式、领悟力等等方方面面,都关联着一个人对音乐的感知。
散落人间的文字:寻找生命的归宿
正兴奋找到了生命完美的终点,却刹那间了悟,一个新的层次正在展开;在环境遭受破坏,人心紊乱的时刻,在这个久远历史的转折点,对于人类来说,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蝉,又叫“知了”,北方多地叫它“命命”。我不知道一个昆虫的名字怎么会和认知和命运有了关联。难道它真的富有灵性,了悟生命?还是它的叫声,为它赢得如此高贵的声名?或者人们想赋予它有关生命的内涵?
一副最短对联  为何如此耐人寻味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的形式多样,字数可长可短。长的有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短的只有几个字。除了对仗和平仄要求外,一副好的对联常常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被人们公认为最短的一副对联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聆赏2018神韵交响乐《贞观朝圣》之感怀
唐太宗胸怀天下,大唐一代新朝开启后,他在位二十三年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武功兴盛,文化艺术璀璨辉煌,吸引万国来朝,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水浒传奇】“行者”绰号由假成真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宴会上一首辛辣的诗 道出他的结局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三国趣笔记(3):天命三分 预言藏天机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一段对联佳话 知进退荣辱不惊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对联对于大多数在亚洲生活的华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过新年时,几乎家家户户贴对联。在中国的风景胜地、楼台亭榭上,楹联也几乎处处可见。
三国趣笔记(2):神兽黄龙两次出现在曹操的故乡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从美国德州的休斯顿到另一个小城拉北克(Lubbock),最直的路将近500 英哩,且大部分都是州际公路,只有中间一小段是高速。最近因为需要送一些东西到拉北克,和一位朋友租了一辆卡车第一次在两城间走了一个来回。
母亲人生列车的最后一站,是美国加州旧金山,她老人家晚年长住在松街上的一栋老人公寓里,虽然我老哥与家人们也住在旧金山,会经常去看望她,但是自幼就有非常独立性格的母亲,一直坚持独居,生活尽量自理。我远住德州,每年只能去探望她老人家一、两次而已...
三国趣笔记(1):一则烧脑的古老预言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