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正值青春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趁年轻多学习、增广见闻,珍惜与身边的人相处的时光。不要只是沉迷于电玩、网路的虚拟世界,生活中其实有许多趣事等着我们,如到郊外踏青,与大自然拥抱,只要用点心,去观察、去体会,一定会从中找到乐趣!
“豪小子”林书豪能成功,靠的是他一路辛苦、努力换取而来。为努力朝梦想出发,在队友肯定下,林书豪越来越有信心;有了家人的支持,更使他坚持下去,永不放弃。99分的努力、准备,再加上1分的机运,使得林书豪在短暂时间爆红。
常常很多事一开始,觉得自己一定没有办法做到,但我知道自己应该要尽人事、听天命。就拿考试来说,每一次考试前,我都会认真的复习段考范围,但却没有信心能够考得理想,甚至会认为这一次应该不会考得很好,就算考好,也只是侥幸,但结局常常是令人欣喜。扪心自问,我没有很相信自己。
妈妈,我有许多话想对您说,因为您为我付出很多。
身为学生的我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承受不起压力时,有顶撞父母和师长的行为,最后甚至伤害自己,这就是个人抗压性太差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烦恼,有些人是经济上的烦恼,有些人是课业上的烦恼,有些人则是情感上的烦恼,身为小学生的我也不例外。
有时候,再平凡的事物都有可能使感动变得更加的刻骨铭心,纵使是一句问候、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让这难能可贵的情感更加亲密!
人生不也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当我们受到生命中艰困的磨练时,不但不能屈服,更要愈挫愈勇,还要感谢上天给我们一个磨练、展现自我的好机会。
时钟的分针、秒针卖力地奔走着,大家的脚也如骏马般快速奔腾着,显得我的行动特别缓慢……
各家新闻强烈的放送着,“双台入侵狂扫台湾...”主播话都还没讲完,紧接着手机响了是爸爸打来的,爸爸紧张的叮咛说:“新闻说会有两个台风进来喔!会下很多雨,要小心喔!要去买一点东西放起来才不会饿到喔!”
国小毕业时,妈妈鼓励我去上私立国中的资优班。不惜花费一笔可观的费用,就是希望我能学有所成。刚进入私校的那段时光,我没有熟识的同学,那种陌生的感觉,让我感到茫然,却也因此激励了我想要赶紧结交好朋友的意念,极度渴望有股力量注入我无助的心灵。
也许,只有我,无法美丽全世界,但我相信团结力量大,我很肯定每个人都有善心,只要大家将它拿出来使用,一定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行行出状元”,如果有了理想、有了目标,请坚定的往那行业发展;如果有梦想,请给它实现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人不会永远挫败。
因为大纪元,我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 —做事太冲动。遇到事情时,能停下来检视和思考自己的行为举止,约束自己的所为,不把表面的假象当成真理。
不管做什么事,人总是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想法,也因此,面对各种状况时,维护面子的心常常令人忘却了如何冷静的思考和解决困境。从小到大,自己总是希望受到师长的赞赏和同学的尊重,不知不觉中,开始为“别人”做事,而非为了“自己”。
这几年,随着许多台湾人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舞台上崛起,开始流行起“台湾之光”一说。从体坛的王建民、卢彦勋、曾雅妮,面包师傅吴宝春到时装设计师的吴季刚,这些台湾之光给了多元发展的台湾社会不一样的价值定义:我们不再只是活在建构于文凭为上的社会里,
(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全盲生也能当志工?亚洲大学图书馆里,最近多了位社工系学生提供师生按摩服务。这位进修推广部55岁白有东,是亚大第一位全盲生,选择社工系就读,常要求自己表现不能输人,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课程,为完成 20小时服务学习的要求,白有东决定到图书馆阅读咖啡区当志工,期末考到了,不少K书的同学排队等候,很抢手。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人都可能犯错了,更何况是我们小孩子。每次我做错事被大人责骂时,我都很想跟大人说,我们做错事很正常,因为很多事必须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尝试修正,才能真正体会、了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服务学习,学习服务”,参加完今年暑期由“中华民国少数族群权益促进协会”主办、《大纪元时报》协办的暑期“社区小记者培训营”,心中一直浮现这几个字。
美美趴在桌上,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滴滴滑落,手中拿着考卷呜咽地向我哭诉。为了段考她是这么的努力及用功,却希望落空,极度地难过和伤心几乎使她崩溃。她红着眼框问我:“你到底为什么都可以考这么高分?”我愣了一下,虽然我总是班上前五名,但这问题自上国中以来还是第一次有人问我。
青年志工学导览 积极受肯定
(大纪元记者林萌骞台湾南投报导)水里商工观光科陈唯玲和廖婉莉,在刚结束的青年志工服务学习中,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及不怕困难的精神,获得青竹文化园区的肯定;为游客导览服务中,克服了紧张,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在地竹文化产业产生认同,想进一步做为毕业专题来研究。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该去追逐的,很多事往往不需要理由,只要一个信念在,就能激起无限的力量。俗话说:“人因梦想而伟大”、“有梦最美,希望相随”,只要肯努力,有什么事办不到呢?
眼前唾手可得的甜美果实为何显得如此空泛不实?每日、每夜的努力,终将开花结果吗?徬徨不已的我,兀自提出了质疑。
我们的双眼,使我们能看清事实,即使如此,有时候依然是被蒙蔽。人生过程中,有谁不犯错?脚步一时的踏错,不要害怕难过,只需接受错误,并找出能够挽回的办法,然后行动!
本文摘选自乔恩‧莫罗(Jon Morrow)的博客:“赚钱话题”。亚裔父母总是鼓励孩子用功读书,从小培养了孩子拿全A成绩的良好习惯。对于时有听闻的美国大学“派对文化”,也不免担心。总希望好不容易上了 名校的孩子,可别“变坏”了。我们也许不赞成25岁的乔恩‧莫罗“向钱看”的价值观,但是他诚实的告白,让我们一窥大学中“好学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也能反思一下,追求好成绩之外还该鼓励孩子发展什么样重要的人生技能。
有位老师对学生说:“我不祝你一帆风顺。”这句话不禁让人怀疑老师真没爱心,居然不想让自己的学生一路顺风、无阻碍......
阿朗‧莫特(Aaron Mott)曾经是旧金山的亚伯拉罕‧林肯高中的一名学生,作为“新美国媒体 (New America Media)”的实习记者,他回忆了在学校遇到的一位“拥有开放心灵”并用心倾听学生的老师。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一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青少年心目中的好老师,并从中得到启发。
我问小琦:“我记得小学时你的成绩很普通,为什么升上国中后成绩突飞猛进,又能当选全校模范生呢?”她回答:“老师,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通了。我以后不想再过我爸爸这种日子,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过我现在这种日子。”
南风轻轻拂过脸庞,梅雨季节接踵而来,风儿显得更加清淡。校园里开满了七彩缤纷的花朵,染遍了所有的景致;枝头的蝉儿竞相鸣奏,仿佛告诉着我们:毕业就在眼前。
阿嬷,谢谢您,有您真好。虽然有时我不乖,惹您生气责骂,但是每次骂完后,您还是会耐心的教导我,训练我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