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投注app - 体育

教材教案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1)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2)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3)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4),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4)之养,犹为不孝也。”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 (《论语•学而第一》)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2)服其劳;有酒食(3),先生馔(4),曾(5)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不仁(1),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3)何?”(《论语•八佾第三》)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1)。观过,斯知仁(2)矣。” (《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1)曰:士不可以不弘毅(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八》)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论语•学而一》)
意、必、固、我,都是私心。让人只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管是否伤害了他人,损德造业。私心越重造业越多,这个生命便要从高层的境界不断的往下掉。所以,对于要达到更高层人生境界的人来说,是必须要去掉它的。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论语•公冶长第五》)
林放(1)问礼之本(2)。子曰:“大哉(3)问!礼,与其奢(4)也,宁俭(5)。丧与其易(6)也,宁戚(7)。”(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荀子•劝学篇》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内省”的重要。以最务实的的方法,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加以检讨反省,精益求精。透过这样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一步一脚印地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子曰:“已矣乎(1)!吾未见能见其过(2),而内自讼(3)者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曰:“由(1)!诲女知之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
愚公以九十岁的高龄都还有向不可能挑战的雄心和毅力,现在人们在鼓励人家要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时候,都会说,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对食物说话,能影响食物的状态呈现,对学生而言,是新奇又有趣的实验。实验结果又有益于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学生真的从中学到大人一再要求不可以说脏话、不可以骂人等的行为要求真意所在。也就是说,透过与馒头说话的实验,孩子知道了不可以说坏话的“所以然”。一个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孩子,绝对会更遵守每天说好话的行为准则。
在学校的品德教育要如何实施,老师们有什么想法呢?在此提供花莲明义国小敏瑜老师的“希望树说好话”教案,与大家分享,〈可列印下来做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谈谈您是如何进行“品德教育”--这个21世纪孩子的最需要。
游戏是小朋友的最爱,也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自然方法。以下的游戏可以打破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很适合在开学这段时间来玩呵!
这次的实验,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时间有一点长(共计十二天),以致于大多数的小朋友,并没有很仔细地去观察米饭发霉的变化,有点可惜。不过小朋友大都一致认为:“饭听得懂他们说的话”,并且,觉得说好话和说坏话会对饭产生不同的影响,长出不同颜色的霉菌。
很高兴能参与这个有意义的善念实验,之前看了其他人的实验结果也很惊讶,但却不如自己亲身体验来得深刻。
当你想赞美别人时,就应真心诚意地去赞美,因为有许多人都太吝于赞美了。--1874年梵谷写给弟弟奥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