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文化博览
文化漫谈
神传汉字
文化典故
岁时节庆礼俗
服饰刺绣
民俗采风
中国武术
武术漫谈
武术概论
武德武规
基本套路
武术名家
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中国宫殿陵寝
传统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国园林名筑
中国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国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风水测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文化百科
文化博览
文化典故
文化漫谈
神传汉字
文化典故
岁时节庆礼俗
服饰刺绣
民俗采风
华夏智慧与趣味
民俗探源
婚丧寿喜
文化典故
【财商天下】雄霸商界400年 徽商传奇
中国三大商帮之一的徽商,为何能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继而富可敌国,兴盛400年?“贾而好儒”是什么意思?
财商天下
徽商
商道
儒商
2022年1月2日 8:00 AM
冬至常新:天人合一文明与传世科技成就
冬至在文化史上为什么很有份量?历代校正历书为什么以冬至作为时间指标呢?又如何校正呢?历朝历代有什么成就?从冬至说开去,展现出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超时的科技成就。
冬至
璀璨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
2021年12月21日 6:00 AM
古人爱今人赞 “脍炙人口”的美食是哪两味?
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种流行时尚脍炙人口,表示它们大受欢迎,大受赞赏。其实“脍炙人口”起源于古人最爱的二种美味,古往来今,依然脍炙人口!猜猜它们是什么美味?为何令人爱恋至今、还留下不少文化重彩?
中华文化300问
脍炙人口
莼羹鱼脍
2021年12月1日 7:33 PM
“指名道姓”为何是粗鲁无礼的行为?
“指名道姓”为何是粗鲁的、不礼貌的行为?在称人名、字的时,要如何称呼才是正道?可知古代礼仪中有敬重人姓名的相关规定?古代故事中有“指名”、“指名道姓”、“称名道姓”的用法,道出原由和变化。
【中华文化300问】
指名道姓
称名道姓
2021年11月25日 7:33 PM
“眉寿”是指几岁高寿?典故为何和春酒有关?
以“眉寿”表示长寿,起源有多久远了?它的来处很具有诗意,而且耐人寻“味”。说起“眉寿”在历史上的应用到底有多深广?,相信是超乎许多人的想像。
眉寿
中华文化300问
2021年11月17日 7:41 PM
以“鼎”之名引领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中华之鼎“鼎鼎有名”!为何古代称青铜器为“吉金”?“金有六齐”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鼎文明。“三足鼎立”什么作用呢?“九鼎”和“问鼎”搬演了什么精彩的历史故事?你觉得“列鼎而食”吃的是什么美味呢?
璀璨中华文化
青铜器
鼎
问鼎
九鼎
2021年10月30日 7:33 PM
“腰缠万贯”到底有多重?到底多富有?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三者,可能吗?你知道“贯”钱是怎么来的?“腰缠万贯”到底有多重?到底多富有呢?这和古代的币制相关连,当然也和历代物价的上涨连动啦。
腰缠万贯
中华文化300问
2021年10月20日 8:54 PM
“七尺男儿”究竟有多高 “七尺”另有何意?
换算今制,“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在中国历代,度量衡不是不变的,然而不管尺寸长度的标准几度改变,堂堂“七尺男儿”的用法为何鲜明不变呢?身高不到六尺的晏子立德立言受人敬仰,而他八尺躯的车夫却受妻子看轻。那么“七尺男儿”不仅指“七尺躯”的男儿,实际指称什么真义、什么内涵呢?
中华文化300问
七尺男儿
七尺躯
2021年9月30日 7:27 PM
史上名人的中秋 异彩传神千载点亮中秋节
中秋节有多少民俗传说,有多少神奇事儿呢?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他们的中秋故事在中华文化中放异彩呢?除了嫦娥,还有谁?一起来回顾,玩味中秋明月,迎接中秋节,在人生的追寻路上增添的勇气薪柴。
中秋
中秋节
嫦娥奔月
玄宗游月宫
璀璨中华文化
桂子
2021年9月17日 9:42 AM
李嗣真听曲知太子将被废 裴知古辨音预测唐室复兴
古往今来,一些有修为之人,都能从乐音中听出人的心境和命运、社会的变迁,乃至朝代的更迭、兴亡。唐朝高宗时的大臣李嗣真和中宗时的宫廷乐人裴知古就是其中的两位。
李嗣真
裴知古
古代五音
宫商角征羽
周晓辉
2021年9月12日 2:33 AM
忠义仆人演绎人间佳话
古人做人重道德操守,每个行业都有很多忠义之士,留下让人为之动容的典故。史籍上记载了一些忠义仆人的故事。
忠义
阿寄
丁汝夔
孙明
2021年9月5日 11:53 PM
斋戒的故事 什么是斋戒?
蔺相如奉璧使秦,为何请秦王先斋戒五日?众将出逃,萧何月下追回韩信,为什么萧何劝谏刘邦先斋戒,再拜韩信为大将?王业巡视地方,必先沐浴斋戒,他对上天祝祷了什么心愿?究竟什么是斋戒?又有着怎样的说法?且看笔者撷取文集意趣,和大家分享。
宋宝蓝
斋戒
2021年8月22日 7:50 PM
为何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呢?
一棵树寄托故人意;一片心长怀乡梓情。乡之梓,凝结家乡的情感、文化的记忆,“造福乡梓”指回馈故乡,文化源流就在“梓”的“史地”上展开。
造福乡梓
中华文化300问
造福桑梓
2021年8月11日 7:31 PM
“脑子进水”说法的原创者──侯白
侯白是一个好学,思想很敏捷、善于巧辩的人,考上秀才后担任散官--儒林郎。《北史》记载,他很擅长于说笑话,当时无人是他的对手,所以很多人喜欢亲近他,他在的地方常常热闹得像菜市场一样。
侯白
典故
幽默
辩才
2021年7月26日 7:15 PM
玉树临风庾亮将军 下令“无过雷池一步” 结局如何呢?
“玉树临风”的庾亮少年就博有奇名,妹妹庾文君因为庾亮拔萃超凡的特质牵来皇室奇缘,从而庾亮在东晋初年一场皇室的保卫战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语就在这场历史时空中产生。
【名句故事】
庾亮
不敢越雷池一步
2021年7月20日 7:40 PM
文士传说二千七百年 渭阳之情到底指什么呢?
渭阳是指渭水之北岸,“渭阳之情”这个充满温情的名词典故常常出现在文学诗作中,历史名人也常用。它到底指什么情谊呢?“渭阳”又是谁的代称?
【中华文化300问】
渭阳之情
2021年7月13日 7:33 PM
名后名言:车如流水马如龙 话外真意是什么?
“ 车如流水马如龙”(车水马龙)这句话是历史上的一位明后说的,这句话反衬了她坚持的一种价值观,回顾历史,这句话产生的当时是怎样的情境呢?
【名句故事】
车水马龙
车如流水马如龙
明德皇后
允嘉徽
2021年7月7日 7:33 PM
典故大变身 谁胡说 哪八道
人们以“华丽变身”形容某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演绎中,有些典故变身后,失去了华丽的本来面貌。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胡说八道”形容一个人讲话不着边际,乱说一通。回溯源头,“胡说八道”的根源和人们使用的意涵有很大差别。
胡说八道
成语典故
杜若
典故
2021年6月27日 6:02 PM
有“艾”无碍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草在中华文化中着重彩,“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有多少文化传承来自于艾?听过艾粽子、艾馄饨疗病吗?连孟子都借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孟子借“艾”传达什么理念呢?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灸
容乃加
【名句故事】
成语数来宝
2021年6月16日 7:33 PM
端午五月五日为何被称为“恶月恶日”?
端午节这个节日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富,然而,民俗中却有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之说,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端午节
五月五日
中华文化300问
2021年6月2日 7:00 PM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明代杜环孝奉他人之母
百善孝为先,子女赡养老人天经地义。《孟子‧梁惠王上》中还有这样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明代书法家杜环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
杜环
宋濂
书法家
杜一元
常允恭
周晓辉
2021年5月21日 11:33 PM
天子的宫城为何称“紫禁城”?
从明成祖到清朝末代皇帝,紫禁城一直是明清皇帝的皇宫,天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的地方。“紫禁城”的命名有什么依据吗?为何对应天上的星宇空间呢?
中华文化300问
紫宫
紫禁城
2021年5月19日 7:33 PM
宋朝俳优通过演戏巧向君王进谏
俳优是中国古代的滑稽艺人,他们以演戏为生,社会地位低下,却能在插科打诨中嘲讽时政。一些俳优被征召入宫,他们不仅要取悦于君王,更是在以这种幽默、迂回的方式向君王进谏。
俳优
滑稽艺人
优伶
淳于髡
东方朔
2021年5月14日 11:51 PM
真有三十六计?“三十六策走为上计”的由来
历史上真有“三十六策”吗?又为何出“三十六策”而不是它数?你知道它和中国哲学《易经》思想有关吗?谚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源于怎样的历史背景呢?你知道它和刘宋名将檀道济“唱筹量沙”有关吗?
三十六计
中华文化300问
唱筹量沙
成语典故
成语数来宝
2021年4月28日 7:46 PM
美足为何称金莲?“三寸金莲”何由来?
“三寸金莲”称最小的女足。你知道其典故由来吗?清代杭州一名员外到苏州寻找“三寸金莲”遇到了奇女子,可让他醍醐灌顶?
三寸金莲
中华文化300问
缠足
裹脚
2021年4月21日 7:37 PM
重孝义 北宋姚家子孙历三百余年为先人守墓
百善孝为先。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简言之,为人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姚栖筠
姚孝子庄
孝敬
孝义
周晓辉
2021年4月16日 11:22 PM
为何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东风御柳斜感人老故事
“无心插柳柳成荫”,古人观察到柳树的特性产出了这句智慧的谚语。来说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人故事,也和“柳”有关。
中华文化300问
寒食
无心插柳柳成荫
谚语
2021年4月13日 7:26 PM
古制为何一斤是十六两?
一斤十六两的渊源来源甚古,表现中华文化的传统思维。在斤两间怎能观天地呢?看看华夏先人在生活中效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精神。
一斤十六两
中华文化300问
半斤八两
2021年4月7日 7:32 PM
清明节上坟扫墓祭祖 历史掌故知多少?
说起清明节,现在人们最直接的联想当是上坟扫墓。上坟扫墓祭祖这清明节俗起于何时呢?年来年去千百度,这节俗的背后也交织着许多历史掌故。
上坟扫墓
中华文化300问
清明节
2021年4月1日 7:13 PM
“后庭花”为什么是亡国之音的代称?
为什么《后庭花》是亡国曲呢?要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十里秦淮、石头城都说起。
中华文化300问
后庭花
石头城
秦淮
2021年3月24日 8:33 PM
上一页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有约 1114 条记录
测量 载人 传讯 保健——古代的风筝 你想不到的用途
地震千里外大楼秒塌 2025年之卦合《推背图》预言大变局?
【未解之谜】哪吒真的是魔童吗?揭秘封神背后的惊人真相
青松絮语:凝望未来的琥珀
圣诞传奇:《是的 维吉尼亚 有圣诞老人》
时间为何不够用?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灾难生 是巧合?还是预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陆羽不随凡俗 开启中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