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的“雨水”,自古来留给我们什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典故呢?
“翦春韭”是什么宴?雨翦春韭典故为谁传?
古人感应四时的变化,用一幅春日里的好景致——“翦春韭”为名,留下诗情画意的厚谊。杜甫在《赠卫八处士》诗中留下“夜雨翦春韭”的情味,然而传下“雨翦春韭”典故的人不是杜甫,那么杜甫承传自谁呢?
元宵节能不想起吃“元宵”?!为何汤圆叫“元宵”?北方才叫汤圆为“元宵”吗?追溯元宵或圆子、汤圆的源头,可以溯源到何时呢?一颗元宵汤圆承载的历史超乎你的想像!
元宵节俗:猜灯谜的起源和趣事儿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灯谜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娱乐,事实上灯谜的内涵包罗万象。制灯谜、猜灯谜盛行于历代,灯谜的起源和一些名人、文学家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谁呢?为什么爱上灯谜也能让人考场顺利呢?
黄历二月春雷响,惊醒地下的蛰虫出洞,这是阴阳循环的常态;早发的“冬雷”则是反常的天候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就观察到这个现象。这种反常的天候只是气象上的表现吗?还是和世间人事的治乱有所对应呢?有无应验的实证呢?古书上和民间累积的经验以及气象学观测,很早就观察到了“冬雷”这种异常的天候现象,并且有一些说道。
名地庙寺对联集锦  刻画历史雕琢人物 穿越时空
“气备四时 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 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是大成殿赞颂孔子的楹联。还有许多庙寺的楹联,可知讲的主角儿是谁吗?
迎新年开笔赐福苍生 “福”自何来?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打牙祭”的说法从何来?
“打牙祭”的说法从何来?商号每个月可能都能“打牙祭”,这和“作牙”有关,那为何又与财神紧相系呢?
圣诞老人的雪橇为什么飞不起来了?
圣诞老人驾着汽车雪橇,飞到美国给孩子们派礼物。不料,汽车的引擎掉落,雪橇在纽约中央公园“搁浅”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端、领头的节气。“冬至”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冬至一阳生”只是一个阴阳五行的玄虚概念吗?还是一种可以实际观察到的、甚至“捕捉到”的节气现象呢?
旗亭画壁:这首诗歌一唱出 盛唐三诗人高下立见
“旗亭画壁”的唐诗典故,传说了盛唐时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等三位边塞诗人的成就,引人造下了这样的故事,为他们三人一比高下。王之涣《凉州词》神思飞扬,壮采深情,奇景和情味令人难忘,资添茶余饭后的谈趣。
千年层叠演绎如堆高乐 围棋别名奥妙无穷
围棋,是中国古代一大发明。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可知,上古早有围棋之游艺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天人合一”、“阴阳调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悠远又无垠的宇宙是生命的来处,天地人间是人返本归真的道场。启蒙书《千字文》的内涵展现哪些中华文明的精髓呢?
楚国令尹没有威仪 早被预言难得善终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襄公(?—前535年)访问楚国。卫国大夫北宫文子,即北宫佗,也随襄公出访。在楚国,北宫文子从楚国令尹围(?—前529年)的仪表,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并预知此人不会善终。
【汉典集锦】楚囚有四德 助二国结盟修好
春秋时期,楚军战败,一名楚国战俘被囚禁在晋国二年。一天,晋景公视察时发现了他。经过一席之谈,在范文子的建议下,景公决定释放楚囚回国。在这名楚囚的协助下,晋楚罢战,二国结盟修好。
国宴上的交际辞令 穆公咏小宛 重耳唱大海
这是一场著名的国宴。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在宴会上,穆公和重耳赋诗言志,彼此吟诵《诗经》,展现了一系列完美的交际辞令。
【汉典集锦】《左传》名句故事(2)
三位秦国大将百里孟明(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名相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率兵出征攻打郑国。然而,他们在回国途中在殽山遭到晋国伏击(史称殽之战)。秦国大军全军覆没,三位秦将也被俘虏。在晋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的干预下,晋襄公赦免了他们。
【汉典集锦】《左传》名句故事(1)
翻阅经史典章,悠游字里乾坤。站在古卷一隅,重温名句经典。从远去的时空,找回历经千载的人生寄语,体验古老的智慧人生。本章撷取《左传》名句,以及背后的精彩故事。
贫和穷含义不同 穷为何比贫更考验意志与操守?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重节义忘生死 这些古人留名青史
《封神演义》中有言:“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何为忠孝,自不必多言,而节义则指节操与义行。义者,可指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坚守这些“义”的行为就是义行。古籍中关于忠孝节义的故事比比皆是。
楚一丁:端午戏言——假如屈原和孔子活在当代
端午节始于爱国大诗人屈原投江自殒。所以,年复一年,裹在端午节飘香的粽叶里的,不但有一个代代相传的古老话题:爱国;还有一个年年不断的争议:自殒。
在古代秦汉时期 狗曾经是捕鼠的主力
中国有一句歇后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为狗的职责是看家护院,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这句话出自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不过,在中国秦汉时期的人看来,狗拿耗子可不算多管闲事,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楚一丁:燕京风流 从老北京的城市布局谈东西文化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雪夜访戴 诗画风流
东晋时期的一场雪,因浸着那个时代的风流气韵,显得格外晶莹澄澈。那场雪降临在山阴,让出身世家大族的王子猷,蓦然生出了吟诗之兴和访友之心。
古代书与信的乾坤
在纸张出现之前,书的形式与材质因时因地而异,与其承载的内容共同展现出古文化的独特魅力。
楚一丁:奥运史上的人性之光
曾经辉煌过的东西,没有多少能被岁月记住。而能让年轮为之驻足的,则往往未必辉煌。我顺着刻在冠军台阶侧面的奥运五环标志向上望去,五环之上承载着的,是史密斯赤裸的两只巨足。而这一双巨足所托起的,则是那高高扬起,象征着人权的不屈拳头。
不管人是否相信,人一生中的功名利禄、寿命短长、婚姻状况其实都早已注定,一般情况下绝非人力可改变。史书中关于命定之事记载了不少,本篇说说登第之事。
跨时空的名人姓名佳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琅琅上口的《笠翁对韵》成为很多人的童蒙记忆。若将历代人名编入对联,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康熙年间,大臣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广征古人姓名,做成了对联。后来叶廷琯(1792年—1869年,号调生)广增人名,补充了不少名联佳对,读来妙趣横生。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佳联中的名人故事吧。
环佩声声古风来 传统腰饰之美
风度翩翩的贵公子,腰间总是垂挂着长长的玉佩;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行走之际也是环佩叮当,如闻清乐。它们代表了古人穿戴方面的又一重要品类——腰饰。
斯文在兹:孔子庙御匾展露悠深的中华文化
康熙皇帝称颂孔子为“万世师表”,御匾赐孔庙,自此而往清朝世世续此传统。你知道他们的御匾词: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协时中、斯文在兹、中和位育等等各引用了什么典故?各阐扬了什么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