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维基百科- 线上博彩全攻略

神传汉字

汉字正义(16):揭开简化字问题与危害(5)
大陆推行简化字之初,原以为可以完全取代“繁体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繁体字”不仅不能被完全废除,而且在很多领域,还必须精通、熟练掌握、经常使用与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
汉字正义(16):揭开简化字问题与危害(4)
民族文字,不仅是民族语言的记录,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载体,饱含民族文化的遗传密码。
汉字正义(16):揭开简化字问题与危害(3)
简化字逻辑混乱,矛盾百出
汉字正义(16):揭开简化字问题与危害(2)
在以前的文章〈汉字的起源〉中我们提到,汉字是神传文字,史传由苍颉创造。因为是神传,所以汉字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了超越于人类境界的智慧。
汉字正义(16):揭开简化字问题与危害(1)
在以前的文章〈汉字的起源〉中我们提到,汉字是神传文字,史传由苍颉创造。因为是神传,所以汉字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了超越于人类境界的智慧。这种智慧,造就了汉字许多独到的优势︰
汉字正义(15):简化字对正体汉字的戕害变乱
大陆所用的“简化字”,是中共废除汉字、实行文字拼音化的过渡性产物。由1956年1月大陆所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正式推出。至1964年5月《简化字总表》出版时,总数已达2236个。
汉字正义(14)︰百年汉字改革简史(6)
关于简化字、繁体字、正体字、规范字等概念
汉字正义(14)︰百年汉字改革简史(5)
1909年(清宣统元年),陆费逵(1886~1941,中华书局创办人之一)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字〉,首倡在国民教育中推行简体字。
汉字正义(14)︰百年汉字改革简史(4)
与“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运动南北相映的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运动。发起者是1920年代旅苏的中共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肖三、王湘宝(刘长胜)等
汉字正义(14)︰百年汉字改革简史(3)
国语罗马字,全称“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一套汉字拉丁化方案,即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汉语的声、韵、调。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公布,与注音字母同时推行。
汉字正义(14)︰百年汉字改革简史(2)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末维新派人物谭嗣同(1865~1898)其所着的《仁学》一书中提出︰“尽改象形文字(即汉字)为谐声(即拼音文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人。
汉字正义(14)︰百年汉字改革简史(1)
当今世界上唯一传承下来至今愈显活力的古老文字--汉字,近代以来亦曾遭遇两次重大挑战。
汉字正义(13)︰汉字的数量有定数吗?
让我们先看看历代字书(及韵书)的收字情况: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甲骨文已发现单字4378个(《甲骨文字编》,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2012年),其中已识2000余字,公认1000余字。
汉字正义(12):汉字形体的演变——异体、通假、俗字
汉字演变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异体、通假、假借、古今字、俗体、破读,等等,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汉字正义(11):汉字形体的演变——楷书及其他书体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由于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所以也称“今隶”。
书,有“秦隶”和“汉隶”之分。秦隶又称“佐书”、“古隶”,是篆书的简化俗体。
汉字正义(9):汉字形体的演变——篆文
说文解字.叙》:“及宣王太史籀(ㄓㄡˋ zhòu)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周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汉字正义(8):汉字形体的演变——金文
金文是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古人称铜为“吉金”而得名。也称“钟鼎文”、“铭文”、“彝器款识”。
汉字正义(7):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
里所说的汉字“形体”,是指能够体现汉字构造、官方行用社会通用的汉字(书写)呈现形式。
汉字正义(6):汉字起源的“群造说”指谬
于汉字的起源,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文献都记载:仓颉造字。
从前面介绍的汉字造字理念、造字原则以及造字方法“六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创造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形声是指根据事物的属性将事物划分成不同的属类,用表示这一属类的文(或字)标明意义范围(形部,或称意符),然后再找一个能够晓喻读音的文字,作为标声部分(声部,或称声符)与其结合而构成新字,如江、河,从水,读若工、可。
字的构形原则是:依类象形,形声相益。汉字的具体构字方法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汉字的创造是一种有明确指导思想(“分理之可相别异”)与形体构造原则(“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的自觉创造活动。那么汉字形体构造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这就是传统的“六书”说。
汉字是记录、传递语言、思维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视觉形式。
汉字是神传文字,其内涵博大深奥,体系精密完整。
华夏文化是神传文化,中国汉字是神传给人的,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传播中华文化的特殊工具,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文字与文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汉字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流传数千载,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其书体变化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也叫作真书,包括魏碑和唐碑等)、行书、草书....
现在,我们来检点中共当初组织那帮文字工作改革者的行为,就知道他们只是为了减少文字的笔画而改字,根本不顾及字的意源和声意。这种改字,使中国文字的有机体断裂了。如上面所说的谢字,既然你这个“讠”是代表“言”字,为什么“言”字又要原体呢?你统统都用“讠”来代替就好了。
我成长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读书学习的都是简体字,直到如今,我虽然认得正体字,但习惯上书写起来还是用简体字。作为一个在大陆成长的写作人,与汉字打交道五十年,可以说,很多时光是在简体字的氛围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