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庆礼俗

“小寒”天气俗谚也关连上猪瘟
节气俗谚展现了一种“预示”的观点,教人早一步掌握事情的趋势,以防患未然。小寒闽南语俗谚:“十二月雷,不免(*不必)用猪槌”和猪瘟有关连……。
为什么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俗,而且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什么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冬至日南至,阴阳由剥而复、一元复始,从《易经》八卦显现了冬至蕴藏的义涵。天地冬至日敬天,人间冬至节,冬至如大年的风俗有哪些……。
又见冬至 画说冬至
冬至时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庆佳节宛如过年。古人在冬至还做些什么呢?怎样过节呢?让我们来看一些名画,体会冬至的义涵和节俗。
现在冬至时也吃元宵。如果说分不清汤圆和元宵,那也不能说是傻,因为它们原来一家亲,吃起来口感一样呀!那么汤圆和元宵怎么分辨?关键不光是在食材的问题,还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这里来告诉你。
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大雪节气到了,天地间灿烂的秋色余韵就要收藏殆尽。天寒地寒的仲冬时节,养生要怎么养、怎么补?
初冬小雪时节到了。初冬养生怎么养、怎么补?从中华文化中医学五行养生看冬天养肾,告诉你九招……
立冬了!《内经》提醒人,顺应阴阳过生活就是养生的根本之道。面临一年中最冷的冬季,实践“养藏”是养精蓄锐、延年益寿的保健之道,以免伤害生命之精,使得得来春痿厥不振,伤害生命力。
俗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黄帝内经》这部华夏养生宝典,揭示人的养生原则就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落实到生活,从寝食上来看“霜降”养生的具体作法。
入了黄历九月,寒露风寒,万物渐收敛,草木衰黄。此际,菊花凌阴而盛,菊花饮给人美颜色、增活力!与此同时,又有许多的宝物、妙方,让人暖身、暖心、舒怀过深秋……繁忙生活中,给自己一个时空,好好宝贝自己!
秋分万物成,“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天地宇宙浩渺无际,中国古人崇敬天地,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来看看一些落实在秋分节气里“养收”养生、执公理行正义以自保的具体实践方法。
“白露”一到夜凉如水,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也是补润养生的起程时点了。从中华文化的五行原理告诉你“补露”--白露养生的作法……还有白露食俗。
【节气典故】立秋食俗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同其它节气相同,自古流传下来一些立秋的饮食习俗,而这些习俗大都与预防疾病有关。所谓“民以食为天”,古人会根据不同时令的食物,调节身体,以减少疾病。
【节气典故】大暑酷热 古人消暑“凉”方多
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度过苦夏呢?白居易《消暑诗》曰:“何以销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除了精神层面的“降温”外,古人也发明出了许多消暑妙招。
【节气典故】小暑为热浪之始 养生需心平气和
2018年7月7日11时41分,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小暑至。“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暑,炎热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古书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
【节气典故】夏至祭地祇 祈五谷丰登
6月21日18时07分太阳到达黄经90°进入夏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古时候又把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节气典故】芒种时节 青梅煮酒饯花神
今年6月6日01时29分太阳到达黄经75°,此时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它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节气典故】小满要“吃苦” 祭祀蚕神车神
今年5月21日10时14分太阳到达黄经60度,进入二十四节气之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今年5月5日21时25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预示着季节的交替,告别春天,迎来夏季。
“谷雨”是节气,又表述什么意思呢?古人说:“谷雨”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条风与糓雨,其功固难量……“谷雨”来了,不要错过……
【节气典故】谷雨时节牡丹开
谷雨节气的第一候花信风就是牡丹,因此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民间流传着武则天将牡丹贬去洛阳的传说,事实是⋯⋯另据古书记载,因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又是怎么回事?
【节气典故】清明缘何从“节气”变“节日”
清明即是节气也是节日。为何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一枝独秀,被当做隆重的节日呢?
彼时“四野如市,芳树之下、园囿间,罗列宴席”、“寻芳讨胜极意纵游……,盖辇下骄民无日不在春风歌舞中”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宋代人、清代人怎样过清明节?穿梭历史风土的织画中,往上追寻一番……
【节气典故】春分阴阳相半 昼夜均而寒暑平
今天春分,在凌晨00:15之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阴阳各半,此后北半球昼渐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前日到了惊螯,这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了。 “惊螯”字面意思是惊醒蛰伏,在惊蛰会打下年度第一个雷鸣,称为“春雷一声鸣”,这时寒冬躲在土里冬眠的昆虫、动物们被春雷惊醒,开始活动了。
【文史】春意难锁元宵至
“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喜庆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元宵节热热闹闹又到了。
【文史】闹元宵赏花灯的起源知多少
中国传统过年的节庆到了元宵节达到最后一波的高潮。元宵夜老老少少热闹欢腾,赏灯会“闹元宵”,将过年迎春划下圆满的句点。说闹元宵赏灯火的庆祝活动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传说有很多种……
元宵节被称为过年的尾声,因此有“小过年”之称,台湾各地也有不少绚丽的灯会及相关庆祝活动。但除了台湾,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亚洲多国或是在华人聚集的欧美地区,都有着过元宵节的习俗,但过节方式却各具特色,旅游搜寻引擎Skyscanner盘点各国过元宵节的方式,带读者一探究竟。
从小年到元宵敬神祭祖的年俗(4)天公日到元宵
过年习俗正月里热闹滚滚,也充满敬天信神的虔敬气氛。正月里,哪一天是天公日?哪一天是地生日?哪一天是天公日?哪一天请女婿?当然还有元宵节,来看看……
从小年到元宵 敬神祭祖年俗(3)初五到初八
在中国新年习俗中,有迎财神、送穷日、人日、顺星日的习俗,对应着新年新春里不同的日子,这些日子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