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文化博览
文化漫谈
神传汉字
文化典故
岁时节庆礼俗
服饰刺绣
民俗采风
中国武术
武术漫谈
武术概论
武德武规
基本套路
武术名家
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中国宫殿陵寝
传统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国园林名筑
中国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国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风水测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文化百科
民俗文化
岁时节庆礼俗
岁时节庆礼俗
黄历十二月为何称为“腊月”?“腊”展现什么文化内涵?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中华文化300问
腊祭
腊月
驱瘟
敬神
五祀
2024年1月24日 8:48 AM
小雪大雪渐次来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节气
小雪
大雪
下雪
奚微
2023年11月21日 9:00 AM
一年养生就从立冬起 补肾养藏精气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立冬
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
补肾
养精蓄锐
2023年11月7日 7:00 PM
扎堆成仙?九月初九重阳节原来不是老人节!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其实呢,传统的重阳节和敬老没有任何关系,它原本的节日内涵充满了传奇色彩。至于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习俗呢,这都要从一个神奇的葫芦说起。
爱丽话五千
重阳节
费长房
桓景
悬壶济世
典故
2023年10月22日 9:16 AM
中秋节祭月吃中秋月饼源于何时?
拜月、赏月吃月饼,这两者的起源并不是一对的。上古时代就有隆重的祭月之礼,称为“夕月”,但是开始时月饼还不是中秋节物。那么中秋节拜月饼、吃月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实际上,中秋月饼的出现比祭月晚了几千年呢!
中秋节
中华文化300问
中秋月饼
2023年9月26日 8:58 AM
秋分:彼岸日 天地阴阳调和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国古文化中视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罚,以免搅扰天地阴阳调和。春分、秋分“二分日”别称“彼岸日”,来源于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讲,于彼岸期间善行、恶行都会增大果报,劝告人要避免恶行,精进于善行。
二十四节气
秋分
2023年9月22日 7:21 PM
白露节气养生小心哪些禁忌?“补露”怎么补?
中医的食疗讲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对应节气的进补作法。白露节气开始“补露”!“补露”怎么补?要避免哪些禁忌?随着秋高气爽的秋天脚步,做好秋天养生,放松心绪,轻松地品味生活吧!
白露
二十四节气
白露养生
节气养生
补露
2023年9月8日 5:00 AM
二十四节气: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为何称“处暑”?
2023年八月23日到9月7日是“处暑”。“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时序已经在初秋,那这节气为何称“处暑”?
鹰
物候
二十四节气
中华文化300问
2023年8月23日 6:00 AM
一叶知秋立秋到 秋季养生三心法和好食材
天人合一之道,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一叶知秋”,掌握立秋来到的时点,及早开始秋季养生。《黄帝内经》指示秋天养生的三心法,中医师分享秋天养生“五白蔬果”和“平补”食材。秋季养生就从立秋开始。
立秋
二十四节气
秋天养生
节气养生
一叶知秋
2023年8月7日 9:13 AM
古代不贺夏至 节俗中蕴含什么深机?
夏至是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至极,可是古人却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哲学智慧。夏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带着这一季节标志的特色节俗也应时而生。
夏至
二十四节气
节俗
木槿
中华文化300问
2023年6月21日 8:17 PM
吃“苦”尝新过小满 善用五行保健之道
“小满”这个名称,让人萌生出青春的气息、等待、向上的美好感受;“小满”节气是一个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节气,节物时鲜对应到健康生活之道,渊源流长。这时节,也是吃“苦”尝“新”过小满的好日子,古来的神传文化丰富了小满的内涵。
二十四节气
小满
五行养生
2023年5月20日 7:50 AM
【二十四节气】黄历四月节 立夏民俗与养生
“昨日春归尽”指出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中华养生宝典《黄帝内经》提醒人夏季养生的要则,想知道吗?立夏民俗与养生有内在的什么关联吗?夏季养生之道提醒你养生的要点。
立夏民俗
立夏养生
立夏
立夏蛋
二十四节气
2023年5月5日 8:55 AM
季春为何称清明? 属于清明的珍贵好景与美滋味
“清明”在春分节气后到来,是二十四节气的三月节,此时节为何称“清明”?一年难得是清明!莫错过天地精华孕育的好礼——清明好景与好滋味!
二十四节气
清明
骑火茶
桐花
中华文化300问
2023年4月4日 11:00 AM
清明节好诗词 拥抱人生的况味
宋代理学大家程颢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古来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的民俗风情和典故聚集在清明节前后,那些纤细敏觉的词人们,逢清明时节曾有怎样的情怀呢?今人之心与古人交会,有怎样的意会和感动呢?
清明
节气与诗词
清明节
璀璨中华文化
2023年4月1日 7:55 PM
春分一刻千金难买 你要知道的春分大小事
春分是春天的中点,春分点为何被定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呢?特色古人很珍惜一年中难得的春分节气。传统文化中的春分,有哪些大小事留在人间典籍,养护我们的身心呢?
二十四节气
春分
龙抬头
中和节
2023年3月20日 8:03 PM
立春:天人合一 展开一年元气
“立春”的起源已久,映现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之一。我们的古人怎样在“天人合一”的指导下迎接立春,怎样开展新春新希望呢?从天子到万民、从国家到个人实践的立春节俗对当代后人有什么要义与作用吗?
二十四节气
立春
天人合一
节俗
风俗
2023年2月3日 8:30 PM
传统年俗代代传 只为守护天人相系的纽带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过年”是从除夕前就展开一连串的年节风俗和仪式,带来除旧布新的洗礼,展开一元复始的新气象,其中更展现着历代相传的一种亘古的美德,守护天人相系的纽带。
年俗
除旧布新
除夕
中华文化300问
2023年1月21日 3:12 PM
【爱丽话五千】五千年前的腊八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传统的中国新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家家户户是从这天起,就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爱丽Ally
爱丽话五千
腊八
腊八节
腊八粥
2022年12月28日 7:00 AM
冬至一阳生 一阳之气真能实测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端、领头的节气。“冬至”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冬至一阳生”只是一个阴阳五行的玄虚概念吗?还是一种可以实际观察到的、甚至“捕捉到”的节气现象呢?
冬至
二十四节气
阴阳五行
候气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12月22日 9:18 AM
贺冬至节俗 展现天人合一的内涵
“冬至阳生春又来”!度过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夜之后,白昼将渐长,预告着春天就在不远处了。历代冬至节传承下来不少的节俗,表现天人合一的精彩传统。
冬至
节俗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12月19日 7:33 PM
吃了冬至汤圆长一岁 或是过了年长一岁?
俗谚说“吃过冬至圆长一岁”;然而,一般公认吃过年夜饭过了年才长一岁。到底是吃过冬至汤圆长一岁,或是过了年长一岁呢?“吃过冬至圆长一岁”有什么根据吗?为什么在民间流传得这么久远呢?
冬至
冬至圆
新年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12月17日 8:50 PM
品味节气:立冬养生 掌握一原则不负好人生
立冬拉开冬天的序幕,不管在传统文化或是中医五行养生上,这节气都富含很重要的生命精神与意义。立冬赏菊诗情花意浓、立冬节气特色、立冬食俗、立冬养生,不要错过立冬启动的良好时机。
冬令进补
璀璨中华文化
立冬
立冬五行养生
立冬食俗
节气
2022年11月5日 7:27 PM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此诗是因九九“重阳节”而作的。黄历九月九日从汉到魏晋已有重九登高的风俗。九九重阳为何被称颂为嘉节?又为何有登高避疫的风俗?历代又有哪些重阳节的风俗呢?
重阳节
茱萸
登高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10月4日 1:04 PM
你要知道的:秋分颐养生命大小事
9月23日来了!你想到什么呢?“秋分”报到!“秋分”有一层意思就是秋天到了中点,不过中华文明看秋分的内涵不仅仅如此简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极为重视秋分这个节气,而且在生活中落实了“秋分”的精神。为什么秋分这么受重视呢?“秋分”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秋分
养收
天人合一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9月21日 9:00 AM
你可能不清楚的中秋节民俗和故事起源
中秋节又到了!祭月赏月,登高玩月,月饼处处飘香。中秋节起源于何时?中华文化的中秋节文化传统,还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𢭏药的故事到底传承多久了呢?探索古书中的记载,它们的起源有的甚至相距二千多年……
中秋节
中秋节民俗
中秋节民间故事
中华文化300问
嫦娥奔月
2022年9月11日 9:07 AM
白露:反映节气的诗词展现哪般生命情怀?
白露不露身!“白露”是以天候特征命名的节气,夜间白露凝结,天地的暑热退了寒气萌生。古人诗词中有不少对应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心境呢?
白露
节气
二十四节气
2022年9月7日 8:33 AM
立秋节气民俗与诗情 七月戒流火七夕相思
立秋有“一叶知秋”、“七月流火”让人警惕阴阳变化消长,睹始知终。从古以来,牛郎织女的七夕故事,更让立秋充满浓浓的人间情味。立秋还有一些民俗防病防疫的古老智慧。
立秋
立秋民俗
二十四节气
七月流火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8月7日 11:24 AM
从先秦到明清各代粽子 多味多姿一一道来
粽子的文化传统已经传承了二千多年,粽子的外表和内馅也是形形色色:甜粽、咸粽、果粽、杂粽、果仁粽、凉糕粽、养生粽,缤纷多彩。从先秦到明清各朝代的特色粽子,一文说分明。
端午节
粽子
节俗
2022年6月2日 8:30 PM
不知“道”已在道中:端午节俗对应的养生之道
端午节俗中反映了天人合一观,以及古来的五行养生之道。人们迎节过节俗,吃粽子、吃“五红”、吃“五黄”、挂艾草菖蒲、用午时水,可以说不知道已在道中。当我们深入知道时,更能发现节俗中蕴藏的文化智慧。
端午
养生之道
节俗
粽子
艾草菖蒲
2022年5月29日 7:33 PM
夏天第二个节气 为何称为“小满”?
小满节气,小得盈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四月天暖好流连。小满和我们两件生计大事息息相关,在民俗中也能看到悠久的历史源流。
节气
小满
中华文化300问
2022年5月20日 8:35 AM
上一页
1
2
3
4
...
下一页
共有约 556 条记录
漫话风筝
地震千里外大楼秒塌 2025年之卦合《推背图》预言大变局?
【未解之谜】哪吒真的是魔童吗?揭秘封神背后的惊人真相
青松絮语:凝望未来的琥珀
圣诞传奇:《是的 维吉尼亚 有圣诞老人》
时间为何不够用?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灾难生 是巧合?还是预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陆羽不随凡俗 开启中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