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博览

中国社会自古代就流传八字算命,精通算命者可以从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上看出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把当事人的性格、家庭乃至一生的命运说得神准。古往今来这样的实例简直太多了。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八字其实是一种信息,无论是天干还是地支它都是属于物质的存在,那为什么从中就可以准确地解读出一个人的性格呢?性格不是属于人的精神范畴吗?既然可以从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信息了解这个人长大后的性格,那就证明了物质和精神是息息相关的。
最该尊敬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从敬天仰神的高度看是老子。首先老子是一个负有重大使命和具高德出奇功的隐修者,跨世纪修成中华第一大道,同时老子是 "道家搭台,儒家演戏"的一统皇朝历程的道德思想文化的奠基人,为延绵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注入了圣人神韵。
天道所蕴含的自然规律是生长、养育万物而不恣害众生,所谓“厚德载物”是也;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只施德行而不争功名,而“为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你想与之争的机会都不给你,当你偃旗息鼓下来,依然发现超然淡定的他还是泰然自若的在你面前。
有道德的人总是愿意让别人欠他的,因为他懂得“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他还会主动地把自己的“有余”拿出来“奉天下”的。他是“为腹不为目”的,在物质丰 裕的时候,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去造福其他人;在物质困乏的时候,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老子的道乃圣人大道,孔子虽领悟其中真义并对老子由衷赞叹,但在儒家的思想演进中,孔子把这样的道引向了“君子儒”层面,虽然更加贴近了孔子的人文理想,而且也更容易被士大夫阶层接受,但从本质上讲,也把老子的“道圣”转化为了儒家的“儒圣”,同时更彻底剥离了老子圣道的修炼内涵,将“仁”“礼”作为儒家以“核心思想,虽为后来中华文化及政治理想又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但老子的圣道在这里已经难窥全貌了。
如前所述,老子的思想只能用智慧和身心去体悟,而不能通过"研究"、"论证"的手段来坐实,不禁老子思想这样,中华早期神传文化都这样。我们古老的文化这几千年来被多少人皓首穷经的"研究"?结果呢,谁能说研究了什么结果?倒是一些只重体悟和践行的老实人得了真意,夸夸其谈之辈是休想通过写论文的方式来玩老子的。
如前所述,老学的靠的是体悟,甚至对整个东方神传文化而言,体悟都是我们入其门径窥其堂奥的不二法门。但恰恰是这一点,许多人在一些西式治学方式的影响下已 经完全忽略,他们的方法就是"剥葱",甚至从"手工"变成了"流水线",这样生产的来的学术"研究"有品质吗?这样除了把老学引向迷途,钻进死胡同以外, 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杜月:老子解言(一)
老子的学说开启了人类数千年的智慧历程,将杂芜的早期思想引向了通向圣人的大道,直接影响了中华的百家思想,甚至为儒家的君子理想开辟了源头,塑造了后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由老子而形成的道家乃是百家思想之祖,是我们共同的老子。
我常把读书的乐趣融于人的历史。在所谓人的历史中,读传是条捷径——传记“浓缩人生精华”。你甚至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把一个人看进了坟墓,想像他在坟墓中仰卧起坐,唉声叹气。茔墓之外,我们在逝者的影子下完成对社会的回忆与改造,完成对往届社会优良品质与智慧的追索与继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早期的历史上,一直都有神开创世界、神教导人类、人神共通的美好生活的各种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与传说,其实都是历史。在这些中国历史古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书大概就是《山海经》了,在这短短的三万多字的篇幅中,记载了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矿产、医药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的社会历史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古代在玉石的应用方面,也决不是现代所认为的保值增值为目地。中国古代人们是相信神的存在。神庇护着人,人们按照神告诉的道德与行为标准生活才有美好的天地。人们为了感谢天地给人带来的美好生活,从而开始了祭奠。也就开始了用玉石“礼天地四方”。
】“观”这个字在易经中由风与地两现象互动,宛如大地春风,风行大地,流动的气体在广阔大地的空间中无所不在,所以易经在“观”这个现象之前提出物大然后可观的概念,全面性空间流动的观察,使人的偏见不至局限于一隅,心灵带着中正的观点环视四时生杀变化所产生的神道如古易经言:“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老子在《道德经》中确实讲了许多关于为政治国的道理,比如他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共有约 13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