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博览

(shown)礼,它是儒家天道文化的表现行为准则,没有它,则天道不可见,天道没有了,整个儒家传统文化就倒塌了。
(shown)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它是有秩序法则的。即天道是有它运行的法则的,我们人不能违背天道而生活。
(shown)儒者,就是人类文明知识的播种者,儒学,就是人类所需要的学问。
(shown)我们别看就“道、德、仁、艺”四样东西,你要能“通其学”,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儒称孔子为圣人,其中一个原因是孔子博学。
(shown)孔孟这套学说,讲的就是天下文化。他要使天下人井然有序,安分守己,和睦相处,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这一套道德说教,都是根据天道的演变而来。故我称其为天下文化。
(shown)有人说,孔孟的学问,叫“成德之学”,即培养你的道德如何圆满的学问。而以我看,孔孟的学说,也可说是教你如何成就自己,也即成己之学。
(shown)中国历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谱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说明儒学,他不是属于那一朝代,那一个皇帝,那一个政党,那一个国家的;而是天下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财富。
(shown)“国家是永久的”,即近似于古人的“天下”;政府、政党皆可更换,说明此不是儒终极服务的目标。其言可说是一针见血,此仅供爱政府、爱党专业户参考。爱党、爱政府与爱国是不容混淆的。
(shown)亡国,只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匹夫走卒的事;而天下兴亡就不同了,它关系到文化礼教能否传承的事,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天下大事,这个责任,要由知识分子(士大夫)来担当。
(shown)儒家自孔子以后,都是继承这个“天道”文化传统的。翻开历史记载那些鸿儒俊杰,没有哪一个不谈天下文化的。
(shown)儒家的天下文化,其实质上就是天道文化。即天道下的文化。其视天下苍生万物由天道而来,吾人对天下万物,特别是人类要有“恻隐之心”,即孔子讲的仁礼道德,仁人之心。
(shown)我们再来看《易》经的算卦,是有它的道理在的:其以“阴阳”作卦,阴爻代表符号为“--”,阳爻代表符号为“-”,经三易为一爻,而要有六爻才成一卦。
(shown)想当年,那个将华夏文明定于一尊的孔老夫子,说仁、说克己、说复礼,还有礼义廉耻、诚心及天下都说了。就是没有说爱国主义......
(shown)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距今已两千多年了,其一部《春秋》史,也不过是“述而不作”,然其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竟让华夏民族传承至今,成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标签。
太极的博大
(shown)现代人把道家的道论、佛家的佛理当成哲学来解释,从中来寻找符合哲学的东西来论述,来为哲学装点门面、寻找依据。
一切都在道中
(shown)虽然“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每当一种新事物生成时,在它生成之前“道”就已经进入它的内部,如果人们能找到各种事物的“道”并认识它,也就能找到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命的轨迹
人的生命都是有生命轨迹的、是有规律的,如果人能掌握了自身的生长、发展规律,人对人生观的认识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所以易经上谦这一卦,六爻都吉。
从古籍的记载可知,河图洛书记载的是天机,人间的一切是上天的安排。
《易经》是神留给人窥视天意、天象、天机的信息窗口。因为是神的安排,所以大的天象变化都能微缩在易经中简单的卦象、爻象中,并通过卦象、爻象将天意、天象给人显露出来,让人顺应天意。
说道
(shown)一横代表无极到太极;两点代表太极生两仪,形成阴阳图;“目”字横着看就是“四”代表两仪生四象;“道”的上面两点,繁体字写成“八”代表四像生八卦。老子讲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通过“坐车”形成、发展和实现的;道家的太极图也是从此中派生出来的、完善发展的。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语道破男女间得,修上千年才能有缘结为夫妻。“一日夫妻百世恩”又是千年的,又是百世的,就可知其缘分之深及恩情之厚了。古代夫妻讲“恩”与“情”,是不离不弃的两性的依属,也是对缘分的珍惜。
有些东西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建筑那更是易经的发挥,拱桥,无钉的房子,千年不倒的庙宇,这些都是易经发挥于建筑上。
易经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时间,空间和元素的关系。
易经的运用应该分为,哲学上的应用学及科学的应用学。
风地观卦值年垂﹐风行台地变台威﹐水土保持一荒废﹐高山流水安转危﹔
漫谈“中和”(下)
中国古代哲学所说的“道”,大致相当于古希腊哲学所谓的“真理”,是宇宙万物众生所赖以存在、活动和作用的法则,也就是法学概念中的“永恒法”。
现代医学越来越认识到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和糖分都对健康不利,其实中国古老的中医学早就认识到甜酸苦辣咸这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摄入过量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中医学发源于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健康取决于人体中的阴阳与五行是否达到平衡,所有的疾病都是阴阳与五行失衡所造成的。而嗜好五味中的某几种味道,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人体中的某些物质摄取过量,破坏五行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疾病。
    共有约 13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