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人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31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六“天不怕地不怕”毛的红卫兵(一九六六年六月~八月)
十五“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文化大革命开始(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四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之二(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
(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北报导)台湾重量级台语音乐作曲家郭芝苑12日中午12点多,疑似罹患癌症病逝苗栗老家,享年92岁。郭芝苑的作品古典与流行兼顾,涵盖了歌剧、舞台剧、电影音乐、钢琴曲、室内管弦乐、日语歌谣、国语流行歌曲、台湾创作歌谣、童谣等。他曾经骄傲的说:“我的作曲就是我的地位。”
郭强生教授荣获第37届金鼎奖文学奖
(大纪元记者陈玫均台湾花莲报导)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教授郭强生著作之长篇小说“惑乡之人”拿下今年第37届金鼎奖文学奖殊荣,“惑乡之人”,整本小说以花莲一个日本时代移民村做背景,叙述一个在台湾长大的日本人,二战后返回日本却无法认同故乡,千方百计想回台湾,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日本反而像异乡人,台湾才是他的故乡。小说里同时也将日本人、中国大陆来的外省人、台湾本土人,他们的生命交织在一起,呈现面貌多元的台湾本土史观。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四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三“千金小姐” 我的世界之二(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三 “千金小姐”我的世界(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二 “巧妇能为无米炊”大饥荒(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年)之二 …多年后,我遇到父亲的一位老同事,他是一个非常和善、能干、从不夸大其词的人。他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一件当时在一个公社中所亲眼目睹的事。这个公社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农民饿死,虽然那年本应是个丰收年。眼看就要到手的谷物大部分没有收割,因为男人们被派出炼钢。后来公社食堂又浪费了大量粮食,终于酿成大饥荒。一天,一个农民闯进他房间,跪倒在地就是一阵痛哭,说自己犯了不赦之罪,乞求惩罚。最后才弄清楚,这人杀了自己的婴儿,并吃了孩子的肉。饥饿成了难以控制的魔鬼,…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十一 “反右以后莫发言”中国沉默了(一九五六~一九五八年)之二
(shown)李安的电影安静而感性,故事的背后有着深深的意蕴。有人说,李安倾倒世界真正的原因是他电影展现的东方之美。李安说:在香港和台湾,我们是以传统方式长大的…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不能斩断历史,重新开始。…
十一“反右以后莫发言”中国沉默了(一九五六~一九五八年)
十 “磨难会使你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母亲受审查(一九五三~一九五六年)
九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与清官共同生活(一九五一~一九五三年)之2
(十九)九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与清官共同生活(一九五一~一九五三年)
八 “衣锦还乡”归故里 遭逢土匪(一九五零~一九五一年)
七“过五关”我母亲的长征 之2(一九四九~一九五零年)
六 “谈恋爱”革命的婚姻 (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
六 “谈恋爱”革命的婚姻 (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五“十岁女儿,十公斤大米,为新中国而战(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之三。
书法家黄伯平  从写字感悟人生哲学
书法大师黄伯平,安徽和县人,现年九十五岁定居于台湾,黄老师自六岁开始学习书法,对中国正统书法文化有深刻的钻研与认知,他擅长写十二体书法,堪称古今第一人。纵观历朝文史名家,多少擅长书法笔墨的大师, 后人可从记载中一窥这些名人不同的笔风,顶多就擅长几种字体, 鲜少有人能融贯十二种字体, 然而在黄老师的体悟中,要能融会这十几种字体, 却只有一个诀窍 “横平、竖直”, 黄老师讲到:“正统书法跟一般书法不一样,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笔啊,横要平、竖要直,一正而已,这叫正统书法,在这个原则之下,可以把中国所有流传的书法都写出来。”
“后宫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表示,虽然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走红两岸,但她“只想安心做个中学老师”。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五“十岁女儿,十公斤大米”‧为新中国而战(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之二
张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五“十岁女儿十公斤大米”之一:为新中国而战(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
四“亡国奴” --走马灯似的换政府(一九四五~一九四七年)之2
四“亡国奴”--走马灯似地换政府(一九四五~一九四七年)
三“人人都说好满洲”--在日本人统治下(一九三八~一九四五年)之3
三 “人人都说好满洲”--在日本人统治下(一九三八~一九四五年)之2
二“喝凉水也是甜的”--成为满族医生的妻子(一九三三~一九三八年)之2
丰富宜兰历史 庄文生讲活在地故事
(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如果你想更加了解宜兰,知道更多在地故事,想做深度旅游,想让产品更有质感,包括宜兰地名的由来、风俗民情、宜兰小吃、乡土文化等,找他就对了,一个宜兰的文史工作者--庄文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