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9) 日本野心
明朝时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企图通过征服朝鲜,入主中国,称霸亚洲。丰臣秀吉早年曾对天王说:“图朝鲜,窥视中华,这是臣一生的志向。”丰臣秀吉两次出兵朝鲜,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日军开始胜利,在朝鲜半岛展开“日本化”,向朝鲜输出日本文化。后期明日各有胜负,丰臣秀吉病逝,日本军队遂全部撤出朝鲜。德川家康继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建立德川幕府(江户幕府)。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8) 武士道之源
而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人背离了中国的五千年神传文化,中国人道德堕落,民族精神几近消亡,国家处于亡国的边缘。蒋介石阐明,中国失败是教育不行,不能继续自己的固有高尚的道德文化和伟大的智慧,教育的要旨要讲道德。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7) 洞悉时局
“中国自海通以来,因为国际交通和科学文明发达的原故,早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主要的一分子,而且是整个国际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环,无论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思想各方面的演变,无不受国际环境的重大影响。现在中国问题完全是一个世界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的中心问题。”(蒋介石《政府与人民共同救国之要道》,一九三六年)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6) 兵征天下
辛亥后,国父面临的难题,是铲除军阀残余,完成“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从一九一七到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发动三次北伐未果。他执意要蒋介石办军校,继承自己未竟之使命。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5) 黄埔军魂
孙中山行医出身,但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却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从一八九五年的广州起义,到一九一一年的黄花岗起义,十次武装暴动都是由他领导兴中会、同盟会发起的。孙文思想的巨大影响与同盟会在清军中的秘密组织促成武昌起义,最终推翻满清。在当选临时大总统后,他的国家,不仅有虎视眈眈的袁世凯与其麾下的北洋新军,还有雄踞各方、心怀异志的各路军头。其时,民国甫立,大总统孙中山有党无军,难酬壮志。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4) 追随国父
一九一二年,蒋介石避祸日本,创立了《军声》月刊,撰写发表了六篇论文,对中国和世界的军事、政治、经济、领土、外交等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3) 大义诛逆
一九一二年元月十四日凌晨,上海法租界的广慈医院病人听到几声枪响。一名三十四岁的男子身中数弹,当即殒命。他叫陶成章,死前是反清革命党光复会的副会长、名噪一时的“革命钜子”。谁杀了陶成章?为什么?随着时光流逝,真相慢慢浮出。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2) 胆识过人
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蒋介石出生在浙江东部奉化县的溪口镇,儿时名“瑞元”,又名周泰、志清、中正,字介石。据《左传》:“凡蒋、邢、茅、祭,周公之后也。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1) 抗撒旦复华夏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的历史。这一部悠久的历史,基于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复发扬中华民族崇高的文化。”
11月12是国父诞辰纪念日,也是中华文化复兴节,当年孙中山力推新生活运动;中华民国政府1966年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推行“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范例”及“青年生活规范”为主要工作,并落实在各级学校,今天不少人记忆中学校的各种演讲、书法、壁报比赛及随处可见的标语,显见当时风潮。
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10位总统
美国是世界上政经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美国总统的角色就像是世界领袖一般,受到重视。你知道在美国历史上,谁是最有钱的总统吗?
【文明蓝图】太阳王(十二)失落的古文明
和当时许多欧洲知识分子一样,马戛尔尼伯爵熟读了莱布尼兹有关中国的著作,还有杜赫德图文并茂的《中华图志》。不久,他将率领英国使节团出使中国。对于自己的这一使命,马戛尔尼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文明蓝图】太阳王(十一)欧罗巴,欧罗巴
整个十八世纪,欧罗巴吸收着各种思潮带来的养分,在自己强壮的胃中咀嚼着,消化着,长成一个令人生畏的巨人。在这巨人不断变化的视野中,遥远的中华古文明也在不断变化。到了十八世纪晚期,东西方已各自蜕变成全新的文明。在这全新而陌生的两个文明之间,一百年来的水乳交融、吸收互补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过去。当东西方文明一起把久远前擘画的蓝图忘记,不可避免的,人类文明走进了一条渐行渐窄的胡同。
【文明蓝图】太阳王世纪(十)大逆转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是一个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变迁的故事。由于故事牵涉到的是东西半球的人们,地理上横跨海洋和欧亚大陆,要看明白这个故事,我们也得把时间拉长。也就是说:因为这戏的舞台太大,要演完这出戏,这剧本也得拉长了时间,才能看出来人类近代文明史这一出大戏背后藏的谜。
【文明蓝图】太阳王世纪(九)航向中国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太阳王世纪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她介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间。经历了文艺复兴以人为主的人本主义、欧洲脱离中世纪以宗教为中心的素朴生命观,为十八世纪朝向启蒙主义理性及科学的转向做了铺垫。
还记得第一位出现在罗浮宫里的中国人沈福宗吗?1684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带沈福宗去凡尔赛宫觐见了太阳王路易十四。他们献上了殷铎泽、柏应理等人编著的拉丁文《四书》,并要求太阳王在巴黎出版。这就是包含了《论语》、《大学》、《中庸》在内的《中国哲学家孔子》。出版时,书中对太阳王的致谢词是这样开始的:“今天,从远东,来了一位君子,他出自中华帝王的皇家血统,人们称他孔夫子——被所有中国人一致尊奉为他们国家史上最有智慧的伦理学与政治学老师和圣贤。”
【文明蓝图】太阳王世纪(七)欧洲百年中国热
一年后,东印度公司收购了一箱又一箱琳琅满目的青花瓷、一匹匹丝绸、上好茶叶、红木、花梨木家俱、玳瑁屏风和一册册厚重的典籍,放入准备回航的海之女神号船舱中。码头工人抬着一箱箱沉重的木箱爬上船梯,把船舱塞得结结实实。海之女神号的吃水量达到了饱和,船身沉甸甸的压在海面上。
【文明蓝图】太阳王世纪(六)中国皇帝画像
来到了地球另一端的中华帝国,博学勤奋的耶稣会士学会了满文汉文,孜孜不倦的展开了工作。他们奔波四方绘测中国地图,在最偏远的乡下向贫苦的百姓热诚的宣教,教授皇帝及皇子几何、乐理、人体结构。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之外,他们以灰色蓝色,睿智的一双眼睛观察记录中华帝国。在欧洲,飞来了一封封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书简。
出现在凡尔赛宫的第一个中国人——沈福宗所描述的古国文明深深吸引了路易十四。同时,同行的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也向路易十四转达了南怀仁的请求:尽速遣使去中华帝国。无论从贸易、科学或宣教的角度来说,太阳王深知法兰西必须赶上西班牙、葡萄牙,深入新大陆和古老的东方。也就是说,对于法兰西,遣使前往中国是十分自然而必要的一件事。
《千古圣哲孙中山》之七‧护法‧下(一)
一九一八年五月四日,孙中山先生辞去海陆军大元帅之职,离粤赴日作短暂休养。
我们知道,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两个大力扭转了人类文明方向的时代,而路易十四时代正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站立在文明的十字路口,这伟大的世纪扮演了什么角色?十六到十七世纪,在太阳王登基前后,欧洲经历了全方位的冲击。把他所身处的时代放入历史的大背景中,我们将更能理解路易十四时代的意义。
《千古圣哲孙中山》之七‧护法‧上(二)
南京讨袁军事失败后,黄兴回沪与孙中山先生计议,商讨日后行动。这时胡汉民与朱执信也由香港到上海,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广东,而这时的广东虽已独立,但内部情况相当复杂。孙中山先生即安排黄兴先到广东了解一切。中山先生于一九一三年八月二日,偕胡汉民等自沪乘船赴粤。
华民国的创建,是由孙中山先生为主导的辛亥先贤前辈们,因应世界之大势,以他们先知先觉的睿智,为中华民族世代子孙所做的最佳选择。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大家常说上下五千年。自尧舜以后,“天下为公”转而为“天下为私”,江山社稷成了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皇帝是这个家族的家长,天下苍生全都是这个家族的臣民。在中华民国之前,可以说是只有家而没有国的,“中国”这个概念,虽很古老,但自夏、商以至满清,都是叫作朝代,比如: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而不叫作国,史称历朝历代,人们日常交谈,也都是说某朝某代,某人某事。当然,周朝进入东周之后,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纷纷称国,人们就把这个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或“邦国时代”。而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又开始朝代称谓。嬴政开创了一统天下的大秦王朝,自觉功过三皇五帝,遂自称始皇帝,以显示尊贵。秦朝之后的历代君王,认为皇帝是个至高无上的称谓,也都随之而称为皇帝。因此,自秦至清的二千多年,又被统称为“帝国时代”。
【文明的蓝图】太阳王世纪(三)巴黎之城
在写这篇有关十七世纪巴黎的稿子时,发生了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人们把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屠杀叫做战争。事实上,这不是文明和野蛮之间的战争,更不是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战争。它的根源远为深刻。
《千古圣哲孙中山》之五‧建国实录(2)
孙中山先生在自述革命经过时曾谓:“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于武昌,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革命党人,不约而同,纷起以应,数日之内,光复行省十有五,遂于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举余为临时大总统。清廷命袁世凯与临时政府议和,遂使清帝退位,民国统一,余乃辞职,推荐袁世凯于参议院,续任为临时大总统焉。此一役也,为中国之大事,其得失利害,实影响于以后全体国民之祸福,不可以不深论也。
黄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西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虽事发仓促之间(武汉革命机关十月九日遭破坏,十日夜工程营首先奋起,而革命领导人或死、或逃、或在狱、或外出,不及起而负责,致使起义成功时反推出局外人黎元洪为都督),但,自孙先生倡导革命以来,十数年中革命宣传广泛、深入,十数次武装起义震撼全国,成仁烈士鲜血浇灌的革命之花处处怒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已成为全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全国革命成功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义旗一举,天下影从,不足一百日间,十数省先后脱离满清,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
《千古圣哲孙中山》之三‧觉悟
中山出生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正值满清王朝走向衰败的末途,政治一片黑暗,官场腐败横流,列强纷纷入侵,华夏大好山河面临瓜分豆剖之势,仁人志士无不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任责深思的年代。
不远处森林的环绕下,有一座布置成中世纪场景的椭圆形场地。上百位贵族装扮成中世纪的骑士,手上持着刻着金色诗句的盾牌和徽像,骑在骏马上浩浩荡荡地踏蹄而入。场外,王后和贵妇们在拱门下观看这古味盎然的演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射到穿一身华丽的红宝石色软甲、头戴高冠、无比尊贵的国王身上。那一年,路易十四25岁,他亲政已三年。
《千古圣哲孙中山》之二‧求学
(编者按)今年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150岁(虚岁)诞辰,大纪元网站从黄花岗杂志获得授权,连载《千古圣哲孙中山》,以供读者了解国父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