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物

上次带小东搭捷运出游,前往剑潭,参观附近的圆山水神社。路经圆山站时,望见车站附近“临济护国禅寺”的大殿已修复完毕。一时心动,想回程时顺道一游。不料回程时,小东却不肯下车,嚷着要直接回家,于是只好作罢。
黄历新年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漫谈过年:挂年画
年画是中国民间绘画艺术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早在尧舜时期,年画就已出现了。至今,中国城乡每到黄历新年还有张贴年画、除旧迎新的传统。
卖糖鸡的,是小孩最爱光顾的摊贩之一……
没有没听过“坏蛋蟛蜞的故事”?照片之后,有精彩的故事哦!
五十年代夜市买卖、夜间抓青蛙和清晨打竹笋的最佳工具……
刮鱼鳞、磨姜汁,多种用途的刮板。
“剪纸”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在造纸术发明之前,这种艺术门类也逐渐的具有了雏形。而今在中华大地上可以看到玲琅满目的各种剪纸样式。窗花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对龙凤礼盒十分罕见,上髹钴蓝、朱红、贝白、墨黑和石绿等矿物颜料,画作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早期用大鼎(意即:大锅子)煮饭,因此煮熟时,一方面“大鼎”里水分还很多,一方面还要用“大鼎”煮其他食物,所以须先用“饭篱”必须放很多水……
《说文解字》许注:“乩,从口卜,卜以问疑也。”昔日,每遇家宅不安,或家人久病不愈等重大事故时,则请乩童至家中“起童”降示神谕。所延请之神明,或由病家至地方庙宇请回,或由乩童延请所奉祀之神,供于厅堂供桌之家神旁。
日治时期,为避免滥渔滥猎……
木制饭桶可吸收湿气,饭粒便不会湿湿黏黏的,炎夏放一整天下来,也不会坏掉。而且食用时还有木材的香味……
排湾族女子的最爱:山纹人面镜
洗脸架中的上乘之作……
(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台北6日电)台湾各地许多寺庙建筑优美,屋顶正脊、飞檐上的龙飞凤舞、花鸟瑞兽,更具艺术价值,而这逐渐凋零的艺术是靠老师傅的传统手工技法,一片一片拼贴出来,潘坤地就是个中翘楚。
日治时期,以“壮丁团”作为镇压武装抗日之工具……
日治时期,实施人员管制……
“棕蓑”也叫“蓑衣”,是民国五十年代以前的雨衣……
生前虽居处不同庄,然情同手足,极讲义气……
排湾族的艺术……人字纹小黑陶碗
闽语“隋”是漂亮的意思。“隋”字的阜部,应改为女部,因电脑无字,故以此字代之。
每当左手反握稻丛时,并无法看见食指的位置,所以,割稻新手常会割伤食指。于是,新手上路就会套一个护指,避免割伤。
本件尿布烘炉最特别的是它的恒温设计……
小朋友不甘心,想要射中“天霸王”……
居住于兰屿的族群自称为“达悟”……
冥婚会用到的香火篮……
“咚咚咚咚”的声音连结着童年美好的回忆...
平淡无奇的神座,却隐藏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期的孕妇做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