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日前读了台湾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黄金源教授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文,引发了我对自已的教育方法的省思。
案例:人际技巧缺陷的攻击行为
观看过许许多多教学观摩,我的感想是:只要老师用心,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连智能有障碍的孩子都教得会,何况是智力正常的。当然,父母教孩子也是这样,成人也是可以应用这个办法解决生活难题......
学习目标: 让孩子了解学习的重要及环境的影响。
初任教师的第一年秋天,我担任班上的导师,竟而发生盗窃事件。那是刚刚上体育课,偶然回到教室时,竟然看到某一女生从别人的书包里,拿出一本书,放进自己的书包中......
菲拉老师的一道题目改变了26个学生的人生,这方法也能让我们所有人走向成功......
当这些事情发生时,都让我感到很不舒服。但现在看来,人生的挑战不全然代表困境,换个角度看,挑战只是历练完整人生的一个过程。放下情绪接受历练,人生将更加完整。
行为异常儿童第二类:父母过度溺爱造成的儿童行为
如果阿信校长不从树上摔下来,我也不知道他办学为什么会这么认真!......
我相信“对的事情只要坚持做就会产生力量。”这次暑假的文学研习的经验更加验证了我的看法……
生命是一趟探险的旅程,在这旅程中,必须依靠智慧来选择方向,而看清他人生命故事的流动就可以看到人生的指南针。阅读概念图可完整呈现概念关系与流动,提供人生方向。
自卑感的儿童类型── “我不好,你好?” 的案例与处理方法。
他们,把快乐带进课堂,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把温暖带在身上,送给周围的教师、同事和朋友们;他们,把校园当做自己的家,把弘扬中华正统文化当做自己的使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微笑,我们见到的她,从来都是带着微笑!微笑中不知有多少苦难被她化为滋养生命的养料;微笑中让人安静,给人以快乐;微笑中给人以自信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互相拥抱的小胖子
老师必须要具备观察孩子的明心慧眼,与等待时机的耐性,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了解彼此,让他们跟同侪之间更和谐的相处。
几个月前才欢天喜地庆祝上榜的老师,近来频繁来电,向我大吐苦水......
〈我不好,你好?〉的儿童,主要行为特征:绝望、灰心。
据笔者观察,有些老师在对待学生上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将数学逻辑的推论方式用在教学假定,并完全搬到教学的实施过程。
直接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法
关于直接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的辩论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传统课堂上,孩子们成排而坐,教师在讲台上,指导学习并维持课堂纪律。这就是直接教学法。
简朴是小英给人的第一印象,夏天穿T恤配上运动裤,冬天则加上铺棉格子衫。虽然她的衣着简单,但她的笑容却永远灿烂热情,即使最便宜的水果,鸡蛋柳丁都让她感到满足。一次,我好奇地问她为何对物质如此淡泊?她告诉我,这是她从艰苦的童年生活中发现的秘密。
自卑感的儿童类型── “我不好,你不好” 的案例:自己觉得被别人欺负时,会情绪失控,乱踢、乱打,拿石头丢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发起脾气会怒骂老师,对家长有时也会大小声;整天看漫画书、打电动游戏机......
真是老爹没说清楚吗?事后回想起,我交代几个伶俐女娃的过程后,我真是后悔,当初没讲得更清楚些,要不,我的心血就不会化为乌有!
〈我不好,你不好〉的儿童:天地不仁、与汝偕亡是其行为目的。
婷婷默默地收拾著书本,整理好书包准备回家。她悄悄来到我身边,腼腆的将一个小小的正方形信封给我,小声的对我说:“老师,送给您”。
这学期中,怡庭的身障母亲带着家暴保护令,流浪到小镇来,将她转学到本校。没多久,我发现怡庭虽然有令人同情的身世,却也有令孩子们讨厌的个性......
暑假是整理教室的季节。路过阿华老师教室时,发现他已经将大批的杂物搬到走廊,准备回收。个性随性的他,一直很少仔细整理教室。我不禁好奇的问:“你今年好像整理的比较彻底?”
自卑感造成的行为偏差第二种类型〈我好,你不好〉的儿童: 吹嘘自己、打击别人以维持自尊是其行为目的。
放下个人感受教好孩子
“怎么可能!无论是赏罚,我一向都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当常来教室的妻子告诉我带班不公平时,我激动的回答......
对照教育现场之后,我不由恍然大悟。所谓“需要”,就是孩子们面临困惑、危险,急需保姆或大人指导之时。而“想要”,应当就是对保姆产生过多的执著与依赖心,致有可能妨害自身成长的时候。那么,当然也就是保姆或是亲师必须放手离去之时了。”
〈我不好,你好〉的儿童行为案例与处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