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宠坏了 爸妈帮帮我

font print 人气: 2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澄旭编译报导)心理学家说,被宠溺的孩子其实也不想成为被同侪排斥的捣蛋家伙,他们内心渴望父母爱的管教,能适时制止他们霸道、自私的行为,而不是向他们妥协。当你发现宠坏孩子了,应该马上检视过去的教养方式,是否陷入专家所谓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及时更正,重振你的管教权,如此导正孩子的偏差行为,永远不嫌晚。

宠溺孩子的错误行为

被宠溺的孩子往往长成被宠坏的成人,难以适应人生的变数,无法维持工作、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德隆博士(Dan Kindlon)表示,孩子从小就予取予求,一旦进入青少年时期,容易变的极度自我中心、缺乏自制力、焦虑和沮丧。心理学家彼得斯博士(Ruth A. Peters)提醒家长检视是否有下列宠溺孩子的错误行为。

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没有教导他们考虑别人的感受。忽略了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反而不经意的助长孩子以哭闹来引起注意。没有明确的规范他们的行为,或教导他们社会道德如耐心和尊重,而且执行规范无法贯彻一致。一旦孩子发脾气,你就让步,因为愧疚就买礼物给小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抱怨。

导正孩子被宠溺的行为

一位八岁小女孩,每当父母没有带她一起外出用餐或看电影,她就大喊大哭,迫使褓母不断打电话给其父母,直到他们匆忙赶回家。被宠坏的孩子通常喜欢命令别人,对人无礼,不爱分享,当父母拒绝买新玩具时,便坐在地上大哭。有时不回应问题,故意漠视父母的叮咛。

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孩子被宠坏了,但都束手无策。彼得斯博士认为,父母不必慌张,只要向孩子坦承,“我把你宠坏了,是我的错,从现在开始我要从新建立管教规则。”父母可参考专家们的建议,导正孩子被宠溺的行为。

1.建立父母应有的风范

现代亲子关系特别强调像朋友般的平等关系,这样的亲子关系利弊互见。现在的家长不敢以权威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改以询问或投票表决的方式,导致孩子的霸道行为,越来越难以控制。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博士布洛姆菲尔德(Richard Bromfield)分析,事实上孩子希望父母能具备父母该有的作风,设立规矩并引导他们正常成长。一旦父母欠缺这些管教行为,孩子就会不断制造麻烦困扰父母,试探父母何时会制止他们的行为。

2.坚决不再宠孩子

只要父母毫不犹豫、确实停止宠溺孩子,就能显着改善孩子的行为。例如要求孩子打扫房间,便须监督他们彻底打扫干净。管教孩子是相当疲累的工作,父母往往无法坚持到底,导致前功尽弃。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做法,因为宠溺孩子比管教孩子轻松容易。凯德隆博士辅导的一位男士,以感激的心情,回忆父亲对他持续不懈的管教,父亲曾对他说,“我不在乎你现在喜不喜欢我,希望你40岁时会喜欢我。”

3.建立明确的规则与处罚

管教孩子时,与其吼叫“不准”、“我数到三”,或是唠唠叨叨骂他们,不如清楚简明的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完成的事,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只要不让孩子感到被剥夺、被排斥或不被喜爱,必须让他们习惯于面对合理的限制,如不刷牙,隔天不准吃点心。刚开始孩子会以哭闹试探父母的底线,绝不可让步。

4.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保护孩子会阻碍他们个性的正常发展,除非情况危急,否则父母应该让孩子吃点苦头,承担自己闯祸的结果。例如孩子动作慢,上学常迟到,父母就会叫孩子起床,甚至帮其洗脸、穿衣,造成孩子不懂的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5.节制孩子的物质需求

有的父母缩衣节食,只穿12美元的衣服,却毫不考虑的为孩子买200美元的鞋子,剥夺孩子学习以劳力付出和存钱的方式,来获取想要的东西。经济危机虽然带来生活的痛苦,但却是父母更正教育方式的好时机,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的艰难,学习分担家务,培养感恩的态度与等待的耐心。

6.教导孩子克服“无聊”

担心孩子太无聊,父母总是尽力陪孩子说话、玩游戏或帮他们找玩伴。然而教导孩子如何自己寻找乐趣,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助益的,大部分孩子成长到3岁时,半数以上的时间都能自我娱乐,而且他们在克服无聊厌烦的过程中,开始发挥想像力,创造自我娱乐的游戏和想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钟伶编译)身为二名青少年的父母,吉妮和戈登希望教养小孩成为懂得感激的人。但他们的心情总是因为小孩的行为而摆荡在两极之间,要不是骄傲光荣,就是感到沮丧气馁。
  • 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妈妈的确比较疼第一个孩子。
  • 在天府之国的成都留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七岁的小女孩蓉蓉完成了小学六年级的全部课程,而她却从未进任何小学或幼儿园学习过。当我刚听到此事,猜想这个女孩可能是那种急功近利,片面和过分追求知识教育的父母而培养出的高分低能或重智轻德的孩童。带着这样的疑虑,我随同朋友宫建前往拜访。
  • 孩子的社会价值、态度、语言、生活习惯,大都来自观察与学习,亦即人之一生之所学,大部分系透过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的作用。
  • 布里斯本南区家庭医生同业会(Brisbane South Division) 于7月29日中午12时,在昆士兰台湾中心主办亲子教育讲座。主讲人为昆士兰大学心理学教授Matt Sanders,主题为帮助父母学习如何培养孩童自信心与调适能力。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人们有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生气,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而为人父母者对于孩子的生气,往往会感觉很棘手。现在,有专家分享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气时说一句短语,他们马上会镇定下来,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是如此。
  • 众所皆知,听古典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坊间也有出售一些专门供孕妇播放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最近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让胎儿听古典音乐可以让他们的心率变得很平稳,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发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