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城:紫禁城角楼的传说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紫禁城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紫禁城有四个门,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东面的东华门以及西面的西华门。紫禁城的四个城角各有一座角楼,分别建筑在故宫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位,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古时,护卫皇城的侍卫在角楼内瞭望。
  
紫禁城的角楼具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十分好看,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关于角楼的建成,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明成祖朱棣获取大明政权,想定都北京,派臣子去北京建筑皇城,并且特别强调,在建好的皇城四个城角需各建一座造型美丽的角楼,必须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臣子领旨而去,到了北京,召集城内所有的工匠,宣读了皇上的旨意,强调了皇上建筑角楼的要求,最后限工匠们在指定时期内完工,否则就要掉脑袋。工匠们领命后,在一起琢磨如何建筑这四座独特的角楼,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怎样才能建筑拥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工匠们一筹莫展。
  
当时,时值盛夏酷暑,天气炎热,工匠们更是心烦意乱。一日,烈日当头,大家又聚在一起商议建筑角楼的方案,一通讨论之后,依然毫无结果,这时,门外传来一片蝈蝈的叫声,夹杂着一个老头的叫卖声:“买蝈蝈呦,睡不着时,听叫声解闷儿。”大家一听,更是心中冒火,感觉蝈蝈的叫声十分刺耳。
  
一个工匠实在忍受不住蝈蝈的叫声,便冲出门去,想赶走卖蝈蝈的老头。到得门外,看见一个由细秫结棍插的笼子里关着一些蝈蝈,这个笼子特别精巧,怎么看怎么觉得不一般,一下子气也消了,心想:“干脆买回去好好看看。”便向老人连蝈蝈带笼子全买下了。
  
当这个工匠拎着蝈蝈笼子进了屋,屋里愁眉苦脸的其他工匠一齐埋怨他:“你这人怎么回事儿,什么节骨眼了,弄些个蝈蝈回来,还嫌烦不够呀。”这个工匠解释说:“这个蝈蝈笼子编的很是特别,看起来很巧妙。”大家一听,便围过来研究笼子。

其中一个细心的工匠将这个蝈蝈笼子的梁、柱、脊等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他兴奋地说:“这个笼子正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大家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又有工匠去数了一遍,证实这个笼子确实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工匠们从蝈蝈笼子的结构得到启发,最后设计出来紫禁城角楼的建筑方案,完全满足了皇帝的要求,就这样,便建成了紫禁城精美巧妙的四个角楼。工匠们都说:“这个卖蝈蝈的老人家一定是成了仙的鲁班爷,特意来帮助我们的。”
  
紫禁城和角楼建好后,城内住了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几百年过去了,这个紫禁城角楼的传说如同京城其他传说一样,在幽深的胡同中和街头巷尾流传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形成于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数目浩繁有几千条。胡同这种古老街道也成为京城独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为京城一景。
  • 遍布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范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说起建筑,古代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存在。古代宫殿的宏伟木建筑群标志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成就、思想精神与美学的典范。当下还存世的“紫禁城”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成就的代言,而“紫禁城”所展现的建筑成就以及背后的核心思想观与美学,这些传统并不是起源于紫禁城,那么又来自于何处呢?往上追溯到周武王建造王城的历史,他有“不远天室”的看法,这和历朝历代建都城的理念有什么渊源吗?
  • 走访香港新界乡村,仍能找到不少昔日私塾(又称“卜卜斋”)的遗迹,是早期为孩童提供基础教育的场所,有许多私塾都是由族人的祠堂借用空间以教学。在英国接管新界的1898年前,有近500所“卜卜斋”,可见私塾教育的盛行。位于香港沙头角上禾坑村镜蓉书屋,是少数专为教学用途而建的书室。
  • 宏伟典丽的故宫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且蕴含的出色工艺技术真不少,除了排水、耐震的建筑工技成就之外,紫禁城三大殿的“金砖”的烧造工艺也是口耳相传的奇技。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地上的地砖并非真金,却有“金砖”的称号,是什么条件淬炼出来的呢?
  • 北纬31度,神秘的阴阳两面,这座西藏神山为何无人敢登顶?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人间须弥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