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传染病介绍:第二型猪链球菌感染症

行政院卫生署管制局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猪链球菌是一种广泛发现于全世界许多养猪地区的细菌。主要感染畜养的猪只,但有时也会从野猪、马、狗、猫和鸟身上发现。人类感染猪链球菌之首例个案在1960年代发生,此感染症近年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一般可造成人类致病的病原为第二型猪链球菌。

(二)致病因子
本病病原为革兰氏阳性猪第二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外观似船形,可以产生多糖类荚膜(polysaccharide capsule)及fimbriae,其鉴定系依据生化性状及荚膜分型。使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可以区分其型别及产生毒力的两种特殊蛋白质;一为136 kDa的muramidase related protein (MRP),另一为110 kDa的细胞外因子(extracellular factor;EF),由发病猪分离到的链球菌77%具MRP+EF+表现型,而健康猪扁桃腺分离到的链球菌86%为MRP-EF-表现型。此菌在灰尘中(25℃)可存活24小时,在粪水中可存活8天。

(三)发生情形
欧洲地区曾有人类感染猪链球菌的报告,在东南亚某些地区,猪链球菌造成的细菌性脑膜炎并不罕见。本病通常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流行爆发,而是零星发生。惟2005年7至8月间在中国四川省,曾造成215人感染,其中39人死亡(死亡率达18%)。

(四)传染方式
人类感染猪链球菌的主要是接触或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细菌常经由皮肤上的伤口(包括小擦伤),例如是当处理受感染猪只的尸体时所造成的皮肤伤口或磨损,亦可经由食入或黏膜(如眼结膜)接触病菌而感染。个案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并且通常与职业有关,常见的较高风险职业包括饲养猪只人士、于屠房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及运送肉类的人士、售卖鲜肉人士及厨师。感染猪链球菌的病者通常是健康的成年人,但一些人士免疫功能较差者如已切除脾脏者、糖尿病患者、酗酒人士、恶性肿瘤患者都会有较大机会受感染。

(五)潜伏期
通常为数小时到3天。

(六)实验室诊断
须符合以下条件者:病例经采样(如血液、脑脊髓液及关节液等)分离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且有败血症或脑膜炎症状者。

(七)病例归类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描述,并与确定或疑似动物或人类病例有接触史或流行病学上相关。
2.确定病例:经由实验室确定诊断之临床病例。

(八)实验室诊断
可藉由脑脊髓液、血液或关节液(如发生关节炎)进行诊断。病原之诊断方法有细菌培养或使用分子生物技术侦测病原之核酸物质。

预防保健
(一)养殖屠宰工作方面
应注意控制饲养猪只之密度,不要屠宰生病的动物,病死之动物不可作为食物或饲料,必须妥善处理,以避免污染。执行屠宰工作时,须穿着保护衣物,并确定所有伤口已妥善包扎。保持屠宰区之清洁,并与食物处理区分开。完成屠宰工作后,移除保护衣物并清洗身体暴露之部位。

(二)食物准备工作方面
1.处理生猪肉时,戴上手套慎防损伤,处理后要彻底洗手。

2.伤口须彻底治疗及妥善包扎。区分生肉及熟食区,以避免污染。

(1)勿使用同一砧板及刀具。

(2)处理生食后应洗净双手后再处理熟食。

(3)勿将熟食置于放过生食处。

3.充分煮熟猪肉是最根本的预防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烹调猪肉时,中心温度应达70℃以上,或加热至肉汁呈清澈,且肉品外观之粉红色完全消失为止。

(三)一般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是最佳预防疾病的最好方法。避免接触猪只。切勿私自携带肉类入境。

治疗照护
(一) 通报方式
比照一般非法定传染病通报方式,于“传染病个案(含疑似病例)报告单”中“其他传染病”项下勾选“其他”,并于“其他病名”栏内填入“第二型猪链球菌感染症”。

(二)隔离措施
医护人员照顾病人时,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意识清晰且无造成进一步传染散播之虞者,以一般病房收治。无自主照顾能力或有污染环境之虞者可视情况安置于隔离病室内,必要时配合进一步的防护措施。

(三)消毒措施
对于发生病例之猪舍、运输工具及饮水用具必须进行严格彻底之消毒。扑杀感染的猪的尸体,应深埋或火化。

(四)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
查明个案之猪接触史及其可能之污染物。

(五)大流行之处理
在爆发严重流行时,必须严格管制动物的移动、屠宰及食品管理措施。

(六)疾病治疗
一般可使用penicillin, ampicillin, cephalothin 和 vancomycin等抗生素治疗。对于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的病患可同时使用penicillin和gentamicin。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则有复原的机会。若延迟治疗患者,可能导致的毒性休克性症候群(TSS)的发生,而有生命危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