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实录:祖宗不邪淫 子孙中状元

莫求
font print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朝顺治已亥年间(公元1659年),江苏昆山人徐立斋考中了状元。在他刚刚考中状元时,有个人去城隍庙祈祷,晚上就留宿在庙里。

夜深时分,他看见庙里城隍神威严升座,并召唤这人过来,对他说:你知道徐立斋考中状元的原因吗?那是因为徐立斋的祖先累代都不淫邪,长久积累了德行,深深的符合了天心。今天鼎甲之发,只是徐家科举高中的开始而已啊。正所谓:功名虽秘,果报昭昭。今天我把件事的真相告诉你。你要把这件事传扬出去,让那些在世上昧然于邪淫的人,及时醒悟。说完了,城隍神就离开了。这个人后来就将此事广泛传播。

后来果然如城隍神讲的一样,徐立斋中状元只是徐家科举高中的开始:徐立斋的兄弟徐健庵、徐彦和分别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和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高中了状元。同胞三弟兄,皆中状元,天下少有,其后他们的子孙都接连不断的登科高中。

看了这则故事,我想古人说的“祖宗积德”这句话真的有道理。作为一个人一定不可淫邪,一定不能发生任何非婚姻的性关系,一定要拒绝、远离一切色情、淫秽的资讯,在涉及到性的任何一方面都一定要遵守正统的道德规范不可妄为;而作为一个有更高标准要求的修炼人,则不仅在语言、行为上一定要如此,还要在思想中彻底去掉一切对色欲的执著。

(资料来源:《寿康宝鉴》)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姥姥是一位非常乐于助人的善良的老人,她的一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50年代时,生活还很困难,这时她们家旁边搬来了一家邻居,是服役军人的家属,丈夫是解放军,妻子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租住邻居的一间下屋,母子二人生活困难,母亲有病,孩子快饿死了。这时我的姥姥就特意为她们送去一篮子自己节俭省下的土豆,并教给她如何将土豆烤熟,碾成糊状喂养孩子。孩子吃了土豆后慢慢好转了过来。我的姥姥就一直接济这穷苦的邻居,直到后来他们的孩子慢慢长大。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