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洪素卿、许敏溶、曾德峰/台北报导〕速食店炸油验出砷,问题出在哪里?消基会秘书长吴家诚及林口长庚医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梁推论,使用遭到砷污染的油、不合格的滤油粉、劣质锅具、食材,都有可能。
卫生署食品卫生处简任技正许景鑫表示,初步研判,油遭到砷污染可能性较高,但也不排除不合格劣质锅具在高温下溶出砷,食物遭砷污染的可能性最低。
吴家诚表示,出现砷的原因,第一可能是用到不好的油,或者油炸的食材中含有砷成分,例如海鲜类最容易,或者油锅的金属容器溶出。但不管哪一个原因造成,砷有累积性,人体不易排出。
林杰梁说,速食业者长期使用滤油粉“合成硅酸镁”过滤炸油杂质,硅酸镁最早是工业用除色脱臭剂,若业者用到非食品级的滤油粉,便可能遭砷污染,建议政府同步检测。
换油频率低 恐致食材溶出微量砷
林杰梁也怀疑,炸油中验出高量砷,是否肇因业者换油频率过低,以致不同食物溶出的微量无机砷,在同一锅油中积少成多?他解释,以禽肉来说,美国FDA规定最大砷容许量是○.五ppm,若炸油反复使用不更换,虽然每块鸡肉都合于安全标准,但成分进入油中累积,“油就会变得跟河床底泥一样,所有成分都沉积在里面”。
林杰梁建议政府展开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评估此一问题的影响层面与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未来并协助受害者向业者求偿。
台北县消保官杨舜惠说,私下曾请教专家学者,对于污染源究竟来自何处,包括卫生局、消保官等都说很困难查出,因为过程中包括油品、食材、锅具、甚至连滤油粉等都有可能,得还原当天厨房环境,并经过交叉比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台湾流行病学学会理事长、北医公卫学院院长邱弘毅表示,一般人从食用油中摄取到的砷量有限,若非天天吃、从小吃,短期应不致构成危害,但一ppm的确太高,有必要查清楚。
据了解,卫生署10日(周五 )将召开会议,检讨油品检验标准。
‧ 砷油疑凶…劣油、滤油粉、锅具 ‧ 癌症、阳痿、心血管病 砷害大 ‧ 7速食店 油品全含丙烯酰胺(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