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5)
他日,灵公问兵陈。(1)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2)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3)复如陈。
注(1)集解孔安国曰:“军陈行列之法。”
注(2)集解郑玄曰:“万二千人为军,五百人为旅。军旅末事,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也。”
注(3)索隐此鲁哀二年也。
夏,韂灵公卒,立孙辄,是为韂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韂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韂围戚,以韂太子蒯聩在故也。
夏,鲁桓厘庙燔,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于桓厘庙乎?”
(1)已而果然。
注(1)集解服虔曰:“桓厘当毁,而鲁事非礼之庙,故孔子闻有火灾,知其加桓僖也。”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焻求。”于是使使召焻求。焻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1)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2)子赣知孔子思归,送焻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注(1)索隐此系家再有“归与”之辞者,前辞出孟子,此辞见论语,盖止是一称“归与”,二书各记之,今前后再引,亦失之也。
注(2)集解孔安国曰:“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曰:‘吾党之小子狂者进取于大道,妄穿凿以成章,不知所以裁制,当归以裁耳。’”焻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1)楚侵蔡。秋,齐景公卒。
(2)
注(1)集解徐广曰:“哀公四年也。”
注(2)集解徐广曰:“哀公五年也。”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1)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1)集解孔安国曰:“叶公名诸梁,楚大夫,食菜于叶,僭称公。不对,未知所以对也。”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1)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
曰:“是知津矣。”(2)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3)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4)耰而不辍。(5)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6)曰:“鸟兽不可与同髃。(7)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8)
注(1)集解郑玄曰:“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津,济渡处也。”正义括地志云:
“黄城山俗名菜山,在许州叶县西南二十五里。圣贤頉墓记云黄城山即长沮﹑桀溺所耕处。下有东流,则子路问津处也。”
注(2)集解马融曰:“言数周流,自知津处。”
注(3)集解孔安国曰:“悠悠者,周流之貌也。言当今天下治乱同,空舍此适彼,故曰‘谁以易之’。”
注(4)集解何晏曰:“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长沮﹑桀溺谓孔子为士,从辟人之法者也;己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也。”
注(5)集解郑玄曰:“耰,覆种也。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也。”
注(6)集解何晏曰:“为其不达己意而非己。”
注(7)集解孔安国曰:“隐于山林是同髃。”
注(8)集解何晏曰:“凡天下有道者,丘皆不与易也,己大而人小故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1)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2)植其杖而芸。(3)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
复往,则亡。(4)
注(1)集解包氏曰:“丈人,老者。蓧,草器名也。”
注(2)集解包氏曰:“丈人曰不勤劳四体,分植五谷,谁为夫子而索也。”
注(3)集解孔安国曰:“植,倚也。除草曰芸。”
注(4)集解孔安国曰:“子路反至其家,丈人出行不在。”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1)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2)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
注(1)集解徐广曰:“哀公四年也。”
注(2)集解孔安国曰:“兴,起也。”
注(3)集解何晏曰:“滥,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1)非与?”
(2)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3)
注(1)集解孔安国曰:“然谓多学而识之。”
注(2)集解孔安国曰:“问今不然耶。”
注(3)集解何晏曰:“善有元,事有会,天下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知其元则觽善举也,故不待学,以一知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1)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2)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3)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4)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5)
注(1)集解王肃曰:“率,循也。言非兕虎而循旷野也。”
注(2)集解王肃曰:“言人不信吾,岂以未仁故乎?”
注(3)集解王肃曰:“言人不使通行而困穷者,岂以吾未智乎?”
注(4)正义言仁者必使四方信之,安有伯夷﹑叔齐饿死乎?
注(5)正义言智者必使处事通行,安有王子比干剖心哉?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1)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2)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注(1)集解王肃曰:“种之为稼,敛之为穑。言良农能善种之,未必能敛获之。”
注(2)集解王肃曰:“言良工能巧而已,不能每顺人之意。”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1)
注(1)集解王肃曰:“宰,主财者也。为汝主财,言志之同也。”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1)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注(1)集解服虔曰:“书,籍也。”索隐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则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盖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故下焻求云“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是也。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