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靠谱 的博彩平台官网-靠谱 的博彩平台开户-靠谱 的博彩平台注册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

智识的起源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

《圣经‧创世记》上说,上帝最初造出的人──阿当与夏娃,是没有智慧的,他们在伊甸园无忧无虑,过着天仙般的生活。后来,他们不听上帝的忠告,受了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的智慧之果。从此,人有了智慧,有了知的欲望,人的困扰、烦恼就接踵而来了。

《圣经》的这个故事,我们不须考察它的真实性,但人的痛苦、烦恼,确实是因为智慧带来的恶果。人有了智慧,就产生无息止的欲望,这个欲望不断作用于人生,使其不得安宁,人生来就是痛苦,直至死亡才能解脱。这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的“生命意志”在作怪,这个“生命意志”使人生永远不能满足,一个欲望接着一个欲望,直到生命的死亡,人生在世,毫无意义。活着,就是痛苦。难道说,人生就是这么悲观,痛苦和死亡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再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我们沿着《圣经‧创世记》的叙述去寻找钥匙,解开人类这个悲惨死结罢:既然人是偷吃了上帝的智慧之果,才带来人生如此的多灾多难,那么解开此一死结,不就是放弃智慧吗?只要我们不要知识,不要思,返璞归真,不就可以回复到阿当与夏娃在伊甸园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了吗?事情是多么明了简单,可是这么明了简单的办法,为什么人不去实行贯彻呢?这全然由于人被这个“智慧之果”所困:人不要智慧,不要知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而且这个“智慧”是人生来有之的,不是你说放弃就放弃的。

你说我不思了,思想就可停止吗?思维能由我们自己控制吗?你说我不想要了,物质享受的诱惑就停止了吗?人生,能无思、无为、无欲吗?

实际上,在二千多年前,中国有个叫老子的人,他就做到了无思、无欲、无为。他真的重返了“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52章,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71页。以下全书引用老子的话,皆以此版本为注,为了方便,我只列出页数,不再列出出版社和版本日期。)的生活。

这是否是天方夜谈,让人聊以自慰的话?上帝已把人类赶出了伊甸园,我们能够索门而入吗?我们还是先来考察智识的起源,看看意识是如何诞生的,然后看看是否能找到打开伊甸园大门的钥匙。

人生下来,他的意识就与这个物质世界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个自我意识,总是要有一个客体为对象,没有对象,就无从意识;而物质世界(客体),就是人意识的第一源泉,智慧第一个接触的对象就是物质,人就是由物质构成的。人生下来,他生活的依托都是物质:他的呼吸、他的饮食、他的取暖等基本生存条件都须要物质,就连他的身体,甚至构成他思维的大脑都是物质的。

可以说物质对意识的作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唯物主义者说物质决定意识,在这个意识起源初级阶段来说,大致是不错的。但人的智慧出现以后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了。这两者构成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物质决定着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着物质?这个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就像胶合板一样,分不清胶与木块的关系。

长期以来,那些大智大觉的哲学家们争论不休,唯物主义者说是物质决定着意识,唯心主义者说是意识决定着物质。到底两者的关系如何?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分析,必须理清意识与物质两者的关系,弄清楚这个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个主体和客体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来说叫“物质与意识”;在费希特那里,叫做“自我”与“非我”;在我们中国人里叫“格物致知”。这就叫做认识世界。我们认识了这个物质世界后,然后反过来认识我们这个“人”:我们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在中国人来说,“知人,知地,知天”,地和人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了,这就叫做全面认识了人类世界。但认识人类的世界还不够,还要认识这个天——茫茫无际的宇宙。要做到知天,以中国的儒家学说来说,就是通鬼神了。通鬼神者,乃质诸鬼神而无疑也。其实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知天命”了。

我们只有弄清楚人的智慧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即意识与这个表象世界的关系后,我们再来考察我们是否能重返伊甸园。这个智慧的要害在那里?为什么上帝要把我们赶出伊甸园?也就是说,要打通一条通往天人合一之路,非弄清楚这个知识是怎么一回事?即所谓的认识论。

通晓认识论,也就是“知人、知地”了。然后我们再来“知天、通鬼神”,人只有抵达通天通鬼神的地步,才能认识到为什么上帝对阿当偷吃智慧之果那么愤恨,要把他们赶出伊甸园。此时我们才能体会到智慧的祸害。知识是如何妨碍人类获取绝对的自由?人是如何被知识所累的?因此,我们将一步步考察这个“智慧”,这个人类的意识。

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篇》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20页),这个“学”,就是“格物致知”,就是求取知识,也就是人如何去认识事物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第25章,268页)的第一句“人法地”,也就是认识我们这个人类生存的世界──地球。用哲学家们的语言来说,就是认识客观物质表象世界。人的意识与物质表象世界是何等关系?人是如何得到知识的?(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黄芩采访报导/摄影黄芩)前中共国安黄鹤升先生的新书《通往天人合一之路》,曾获得2007年台湾中华国民侨联总会2007年度学术论著项的社会人文科学奖,大陆和海外也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他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该书由《黄花岗》杂志社出版,杂志主编辛灏年先生为此专门写了序言。
  • 黄鹤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于中国海南岛儋州市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黄鹤昇与两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庆祝。年纪虽轻,却深知“老毛不死,我们永无出头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中学阶段被文革耽误了十年学业的黄鹤昇,先考取了广州“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学院深造。在该院,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学,为他的哲学兴趣打下了一个基础。第二年他突然逃学出走深圳,与友人一起办出版社和出版杂志。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他真正“出走”赴泰国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国。
  • 本书是一部哲学专著。写的是人,如何才能“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人生无论是心智还是行为,如何才能与自然达到“合一”。
  • 黄鹤昇先生的“通往天人合一之路”,在黄花岗杂志连载之后,终于成书出版了。可是,作者却为难起我来,因为他要我为本书写一篇序。
  • 第一是提出了新理论和新概念,是完全走出了旧教条、旧框框的新理论、新概念。
  • 第二是在哲学上准确而又精彩地批判了“马列中国”的祖宗马克思,批评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 黑格尔哲学。
  • 上篇文章中我提到了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的那句名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合理的即是存在的。”然而正如佛陀所云:“法无定法”,不同的层次存在着不同的理,黑格尔的这句话虽然很有道理,然而一旦超越这个境界,就会发现它的理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
  • 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合理的即是存在的。东方大哲学家朱熹认为,“理”、“气”不相离。朱熹所说的“气”,并非是现代科学所认识的气体,而是指构成我们这个表面世界的物质在微观下的存在形式。可见不仅“英雄所见略同”,智者所见,何尝不是略同。
  • 黄先生在他的书里是这样“尊康崇老”的﹕我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后有一个震撼,就是觉得康德思想的深邃,他已窥见到人认识背后那个form(形式)。这,不就是当今电脑之所以可能的理论基础吗?早在200多年前,康德就发现了人心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程式。所以我认为康德是电脑发明的鼻祖。而我们的老祖宗老子更厉害,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人心是如何中木马病毒的,并且发明一套洗去木马病毒办法,使人得到彻底的解放。如此看来,老子对康德这个认识形式是有所了解的,不然他就无法发明这套治人中木马病毒的方法。故庄子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