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重建的文化基础
文化复古的先决条件是文化重建工程。大体可归纳为道德领域和文化领域的重建。
(一)道德领域
当今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已不为人们所尊崇。相反,在物质社会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行恶,就像失控了一样,导致全国上下的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那么在当前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培养人们的文化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儒家思想是孔子留给国人的崇高的信仰,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奉守。对传统的文化价值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汉代董瑞舒的“罢诎百家,独尊儒术”,到康有为的儒家至上学说,遥遥两千多年里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儒家的崇奉。同时儒家文化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思想领域。
仁义礼智信会在一个人生活和生命价值里体现出来,从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和意义,在思想道德上达到境界的升华,从而做一个好人,维持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在国内大兴儒风推崇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对提高当今社会的道德风气,及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俱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领域
文化领域是维系古代各时期历史文明的基础,也是中国不同时期文明的重要组成体系,具体可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思想、服饰、中医、饮食、音乐、美术、建筑、武学、信仰等等。先略举几例:
1﹒语言和文字
文字可以传统的正体字为基本文字,正体字有着传统的文化韵意,对文学的复古能起到促进作用。语言可以明清时期的口语作为通俗语言,即明清小说里的语言特点,能不失古风而又俭朴易学。要剔除当今文坛的八股现象和党文化言辞,也要逐渐剔除各地区的不雅方言。其次在文学创造上要和通常的口语表达上区别开来。
2﹒文学
文学范畴是文化重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领域可以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见证,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人文、思想、风俗、艺术等的诸多体现。意境高雅而古朴,并带有浪漫和古典风格。这些可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文献参考和品味、学习。并掌握时代风格去创造。例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的小说等等,都有其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
3﹒货币
古代通常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及铜钱作为交易买卖的手段。然而考虑当今国人不便随身携带,不赞成以金银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可以保留)。不过以传统的铜钱为流通方式对于回溯传统有着一定的恋古效应,此即方便携带而又不失传统,很适合作为今人使用。面额不宜过大,再大可以小型的金银饰品为宜。
4﹒中医和中餐
医学以传统的医学为主,搜寻流于民间的传统医学精华,结合现有的中医良方,并取其优良的用于国民,开发和学习古代遗留的中医典籍,把中共当政时论为糟粕而遗弃的东西加以研思和发掘,让中医成为独具中华传统风格的最尖端和独特的医学。
中餐以传统的美食为主,可以不做时代局限。
5﹒建筑
这也是文化复古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现在在国内都有遗留,史书也有记载。在文化重建中不乏需要建筑行业的匠工在不同的文化区域仿其时代风格兴建。最终让中国的传统建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服饰
同建筑一样,服饰也是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化外观的表现方式之一,也是不同时代文化的具体展现。古人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服饰起着时代的符号,对文化复古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可以分为几个时代的装束,例如汉服、唐装、宋服、明服等。
7﹒私塾
私塾,即学堂。私塾作为文化场所的同时也要将其作为文化保留下来。学生可以青少年为主。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及不同时代的文化作品。老师名曰先生,保持传统的礼仪,要破除党文化的框框,包括党八股式的辞汇和文字结构,走上一条传统自由的传承之路。
8﹒音乐和美术
音乐和美术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不作时代局限。古代遗留的音乐作品不多,不过还是有的,而且还是精品。如高山流水等就是一曲意境高雅的作品。我相信只要找到不同时代的文化韵味自然就会升华到高雅的思想境界,并可以创造出时代的音律,在时代的感召下开创出新的风格。提倡使用传统的乐器。
美术可以临募古代画家的优秀作品,包括书法。以传统的线条为书画基础,以山水和人物画像为主线。可以按各自喜好的风格去创作,相信可以开创出一条古朴色彩的长廊之作。
9﹒公审制度
以传统的断案方式为基础,县官授理。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作为审判依据,模拟古代的断案手段。古有包拯,海瑞俱是以德判案而名闻千古,都是由于他们具大德而兼大义,全然为公为民很值得后人敬畏,今人亦可依而效之。当然现代法律也为可全然废除,毕竟今人道德底线很低,但部分高新断案的手段还需保留,两者可以兼而行之。
10﹒武学
即武术。中华武术主要源自佛家和道家修炼的一部分,也有源自民间艺人的创作。最初主要用于健体和强身,后来用于战争。古往今来在中国出现了许多武学流派,有的还完整的承传至今。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武学大师,如关羽,秦琼,张三丰等,他们不仅是当时的开国元勋,也可谓是一流的武学高手。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必要加以发扬和推广。
以上诸例都可作以参考,当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变革,例如:风俗、历法、信仰等都需适当根据历史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去效仿。@*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