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怎么样 - App Store

蔺草编织展 中县登场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8日讯】蔺草编织是台湾早期的传统手艺,台中县大甲镇、大安乡、清水镇;苗栗县苑里镇等地的“大甲帽席”远近驰名、名闻遐迩。台中县立文化中心的编织馆收藏许多珍贵的蔺草工艺文物,欢迎民众即日起至6月28日止,前往参观。

清初起,苗栗苑里地区摘取野生的蔺草编席,经日治政府之辅导,转型为草帽产业,并于1905年经由大甲业者参加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览会,而首创外销纪录。

光复以后,帽席产业更加蓬勃发展,畅销至国内外,成为台湾五大外销产业之一,远近知名!连雅堂先生在《台湾通史》<工艺志>中曾提到“台郡之箱、大甲之席、云锦之绸缎,驰名京邑,采贡尚方”,大甲席更以“其上者一重价至,二、三十金”,极盛时期,北从新竹、南至高雄海岸线各乡镇皆为蔺草编织的产地。

极盛时期,台湾享有“草帽王国”的美称,北从新竹、南至台南等沿岸地区,都为帽席的编织产区,并以“大甲”为集散地,当时编织帽席的女工所获得的薪资远比公务人员或种田来得高,所以重女不重男。

当初为了外销海外及时代流行,帽席产业也引进国内外之各种纤维材料如琼麻、林投叶、桧木皮、栳草、纸捻、拉非亚草、金丝草等,其中以从菲律宾进口之金丝草呈现如黄金丝缕的质感最受顾客欢迎。

但至1980年以后,帽席产业因抵不过大陆对岸的廉价工资而没落,许多帽席编织的女工已转到工厂加工赚钱,大甲帽席的从业人口多随着工商社会发展而转型,蔺草编织逐渐濒临“近黄昏”的夕阳产业。

1987年起,大甲、苑里等地多位人士陆续200余件相关的产品、用具、材料、半成品及相关文献、老照片等,而奠定台中县立文化中心编织工艺馆之馆藏。馆内现藏有相关编帽、编席、织席外,并有枕套、卓垫、坐垫、提袋、烟草盒、名片夹、钱袋、拖鞋等产品,其中以“龙凤席”、“金丝草帽”最为珍贵。

近几年来在本土文化意识抬头、政府日益重视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世界风潮提倡节能减炭等因素下,能够遮阳、除热的帽席产业,成为绿产业再度引起注意,因此帽席的重振事业,逐渐回归到社区人民自发性内心与生活的需求,已经开始从文化、创意、观光、产业等角度切入,并结合异业设计与社区营造领域,甚或配合休闲农业共同开发成长。

蔺草

蔺草原本为台湾西部沿岸野生的纤维植物,清初即被苑里当地妇女用来编织床席,并发现其具有坚韧、纳凉、除臭、除湿等特色、且又带有特殊的清香味道,非常适合在气候潮湿、褥热的亚热带地区使用,乃逐渐被植栽广泛利用。

蔺草席

蔺草编织的草席,可以折成块状或卷成筒状携带方便,而且编织花纹变化多样,故从清朝起,蔺草席已经出口大陆被称为“龙须席”、甚至被纳为朝贡或祝贺的礼品。在众多花纹席中,又以“龙凤席”最为精致。

龙凤席

龙凤席是大甲席编织技术之最高表现,这项精致的工艺品技术之所以困难,全在于图案都在编织者的脑中成型,以蔺草镂空编织出图案,让龙飞凤舞能生动灵活,长约三公尺,宽约二公尺的“龙凤席”,得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方能编织完成,极费体力及眼力。但现在有了电脑绘图后,图案的编排设计及镂空蔺草数量换算的困难度已可改善许多。

蔺草帽

由于蔺草席的精巧技艺,受到日治政府的重视,并转而委托大甲当地士绅,改良开发成遮阳、防暑的草帽,1901年时已成功将帽胚送至日本加工,并参展大阪商业博览会,深受欧美商人的欢迎后,乃以“大甲帽”为名逐渐发展“大甲帽席”产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3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廖雪茹/湖口报导〕新竹县民刘家财迷上捏面人,并研发超弹性的“橡塑”素材获得专利,30年来应邀各地推广,从幼稚园教到大学社团;年届6旬的他,正找寻有心习艺的接班人,盼传承发扬这项民俗工艺。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选粹新展:“四通八达——古代道里交通图籍展”,呈现丰富多元的古地图世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携手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将于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带领观众跨越古今东西的时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经典隽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动花园——清代宫廷花卉画”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