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天地】世代相传的圣母颂
【大纪元5月17日讯】(希望之声/休闲频道)很高兴又和大家在空中相会。今天节目将要为大家陆续介绍三位作曲家:约斯昆.德普瑞、古诺以及舒伯特所写的“圣母颂”。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世代相传的“圣母颂”在时代风格流转中的不同风貌。
音频:世代相传的圣母颂
“圣母颂”是罗马天主教的一种祈祷文,意思是“向玛莉亚致敬、赞美”。一般在天使报喜节时以诗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乐发展与宗教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作曲家都谱写过类似的曲子。这些曲子都透着信仰神的灵性之光,处处显露出奉献给神的谦恭和与世无争的淡泊。
作曲家利用教堂特殊的空间结构,放大赞美诗的合音共鸣,使各声部彼此交融,达到和协无暇的超凡境界。作曲家懂得如何帮助人褪去世俗色彩的外衣,引导人小心翼翼地碰触心中那块唯有神能填补的空白。
约斯昆.德普瑞就是其中的高手,他是文艺复兴时代少数在有生之年即备受重视的作曲家。他擅长将四部和声作品,以轮替的方式改变和声的厚度,打破传统四声部一用到底的作法,增加了不同声部之间对应的趣味。
我们现在要听的这首约斯昆.德普瑞的“圣母颂”,是一首无伴奏的圣咏合唱曲,我们叫“经文歌”,歌词都是与宗教有关的拉丁文。我们在一开始会听到很明显、很规则的卡农轮唱手法,按照第一、二、三、四部的顺序轮唱下去,继续再反复一次,随后在声部进行中不断地变化着组合方式,有时是二声部,有时是三声部,井然有序地安排,虽然有些刻意,但又使人感觉自然得如行云流水。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CappellaNova所演唱的约斯昆.德普瑞的“圣母颂”。
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二首“圣母颂”,是由浪漫派时期法国作曲家古诺所写的。古诺曾写作大量的宗教音乐与歌剧,潜心研究人声与合唱。这首曲子之所以如此闻名,除了旋律优美动人,还有一个音乐史上罕见的特色。一般作曲,通常是先写好旋律,再配上合宜的伴奏,以旋律为主,伴奏为辅,相得益彰。但这首“圣母颂”却是先有了伴奏谱,然后再谱写声乐旋律。而这个伴奏谱用的居然是现成的巴赫在150年前所写的“C大调平均律前奏曲”。
有“音乐之父”尊称的巴赫,名声不仅响亮,写的音乐又极具权威性。到底是什么魅力吸引着古诺,把“长幼有序”的伦理抛到一边,让巴赫的曲子来为古诺伴奏呢?其实,巴赫的这首前奏曲再单纯不过了。用的全都是‘分解和弦’的音型模式组合成的。但是单纯并不代表简单。怎么说呢?‘分解和弦’是把一组共振和协的音,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和弦”,拆解成前后出现的排列方式,就像下面这样的声音:【音乐带入~~~】
因为这些‘分解和弦’都是彼此融合的音波共振,音响的共鸣纯净和协,在和弦更替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推进力。尤其在固定不变的节奏模式带动下,能很自然的将乐思与情绪包容起来,唤起听者的情感共鸣。
而巴赫的伟大在于将这么单纯的技巧发挥到至高境界,不需要过多的加工渲染,单纯就是美!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感动了古诺,也感动了世人的“巴赫C大调平均律前奏曲”,这是由李希特(Richter)所弹的。
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由我林杏娟为您主持的“古典天地”节目。
刚刚我们所听到的是被古诺拿来当作伴奏用的“巴赫C大调平均律前奏曲”。巴赫一生的音乐创作也几乎都是用来赞美神的。古诺与巴赫两位宗教音乐高手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想像一下置身于高耸的教堂里,阳光穿透彩色玻璃,洒满一地耀眼的光辉,对着圣玛利亚,虔诚庄严地唱出祈祷文:
圣哉玛利亚,您永远的慈怀,培育万物,古往今来无比伟大。
为拯救无数世人脱离罪恶,把神子救世主耶稣生下。
圣哉玛利亚,请为我们祈祷,使我们免于罪罚。
将要为大家所播放的这个版本是女高音卡娜娃(Kanawa)所演唱的古诺的“圣母颂”,由竖琴伴奏。
接下来第三首“圣母颂”是舒伯特所作的。这首作品有典型的浪漫派特色:利用文学的描写力量强调音乐的主观性。怎么说呢?传统的“圣母颂”都是直接采取天主教所公定的拉丁文祈祷文。但是舒伯特在此不仅选了几段苏格兰诗人Scott的诗“湖上美人”当作歌词,也把诗翻译成本国的语言–德文。舒伯特彰显的是祈祷时虔敬的气氛,让人借着听得懂的歌词,分享神圣、平静的心情。这与宗教礼拜用的“圣母颂”目的不太一样,但同样具有救赎的力量。
在苏格兰诗人Scott的“湖上美人”诗中,有这么一段场景的描写:在战火弥漫的某一个黄昏,士官罗德烈克独自在荒野漫步,突然听到一缕歌声。原来这就是达格拉斯公主爱莲,在老臣培恩的竖琴伴奏下,向圣母像唱出的祈祷之歌,倾诉她内心的烦恼,充满了虔诚的感情。这首歌词是这样的:
AveMaria,仁慈圣母,请您倾听这虔诚告白,请您伸张仁慈圣手,请您来抚慰我这心中悲苦,我将无处投靠身心,永托您那慈恩庇护,啊,我高贵仁慈的圣母啊!请听听这虔诚的祈祷,AveMaria。
我们特别为大家挑选了这张卡拉扬(Karajan)指挥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由女高音普莱丝(Price)所演唱的“圣母颂”。这个版本一开始时,是由交响乐团以演奏曲的方式表现。第二次反复时,才加入女高音的歌词演唱。听众朋友可以同时听到两种不同风味的“圣母颂”。
转自《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