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情绪 (8-19) 未来的器材使用
【大纪元5月26日讯】为了更有效刺激科学机构对以上所述之研究计划产生足够的兴趣,我相信让一些人亲自观察并经历“生物通讯”的发生过程是很重要的,而且越多人越好。这应该对于思想仍然开放,能接受不寻常观念的年轻人尤具吸引力。
我常接到中小学生的请求,希望能以“生物通讯”作为科学展览的题目,但器材的取得一直是个问题。早期的实验中,我大部分利用的是现代测谎用的GSR装置,但那些年轻人并无管道接触到这种仪器。我近来的研究则使用EEG与EKG仪器,要取得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也相当困难。
三十六年来,不论是利用GSR、EKG或EEG装置,几乎每一种接上电极的生物都显示出敏感反应,我将它称作“原始感知”。这些事件不像哈雷慧星一般每七十六年只出现一次。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只要能利用适当的仪器就能目睹这个现象──尤其是当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不想把剩下的几年生命花在与那些宣称“超乎寻常的声明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的人辩论上面。超乎寻常的证据所需的重复性与这类现象的突发性本质互相抵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通用办法是让那些好奇、心胸开阔的人能够使用一套较不昂贵的可携式EEG装备,最好能够只靠电池供电(注2)。
巴克斯特研究基金会接下来的努力方向是尽全力取得这部仪器,而部分经费将来自这本书的利润。有了这部仪器,将会有足够的人亲身体验自己的突发行为或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而让重复性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除了取得一台这样的EEG仪器之外,在没有图谱记录装置的情况下,准备一套声音或影像的录放系统就非常重要了。如果这台EEG仪器上有电表指示放大了的信号强度,那么就可以在实验中用摄影机拍下电表。若这台仪器具备音频指示器,则必须用一台录音机录下音频的变化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环境声音。
在实验设计方面,极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反应发生时看着电表。保持它的突发性!让事件自然发生,一定要等到实验结束后才回去重放录影或录音带,找出当时发生过哪些可能触发生物反应的事件。科学家习惯坐在仪器前观察图谱上的记号,这是很自然的。不过,在这个特殊情况下,这
么做却会产生反效果。
结束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之前,我想对过去三十六年间大方给予我鼓励的科学家们,以及第八章提过的那些让我共同参与活动的单位表示感激。不过,现在是需要更多科学家公开正视这个随处可见的“原始感知”现象的时候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从我们眼前消失。
你可能在想,为何我历经了科学界这么多人的冷漠对待之后,还能怀抱如此信心?我只能说,我并不担心这些冲着新观念而来的高度抗拒,因为我有个了不起的伙伴──那就是“大自然”。
注2:心数研究院复制过我的一些研究结果,也曾设计过一个以电池供电的仪器──它的测量功能被“调整”到我们一般从植物和其他生物身上得到的反应范围。其灵敏度与EEG装置类似,但没有一般EEG装置发出的噪音,因此适合一般人在家中使用。我有一台这个机器的原型,它的运作状况极佳。
(转载自博大出版社《植物,也有情绪》一书)(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