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简惠敏屏东报导)民国40年,那个台湾普遍贫穷、医疗缺乏的年代里,只有台北、台中有精神病院。当时有一位年仅25岁、有着慈悲胸怀的精神科医师,不忍病患及家属舟车劳顿、南北奔波,特别南下在台南、屏东租屋开设精神病院,他就是去年甫获医疗奉献奖,屏东养安精神病院院长陈鹏飞。
“精神病患的家庭大都是很困苦、很贫穷的人,实在很可怜。”自幼家中很穷的陈鹏飞就读夜校时,白天在台中静和精神病院担任医疗助手,看到比自己更困苦的精神病患家庭,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患者恢复安定正常的生活。陈鹏飞靠着自读,刻苦努力,于23岁考取医师执照,25岁即与哥哥2人在台南开设精神病院,2年后独自来到屏东开设了高屏第一家精神医院。
有过贫困生活的陈鹏飞,更能体会病人家属的难处,因此经常“收个意思”或分文不取治疗病患。陈鹏飞表示因为当时医药不发达,有许多精神病患的家庭因怕病人“乱起来”无法控制,常将病人关起来,所以只要有人告诉他哪里有病人被关,就去把病人带回来治疗。他说:“再远我也去!恒春、台东、花莲都曾去过很多次。”
令陈鹏飞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约民国45年在屏东万峦五沟水,有一位30多岁的精神病患被关了18年,陈鹏飞从报纸得知后,便赶去将她带回诊所免费治疗经过半年,昔日的“疯女”恢复健康,出院了。再有,屏东车城有母、子、孙三代,同时患精神病,陈鹏飞二话不说照顾他们的生活,直到治疗结束。
“我不是名医,但期许自己作一个有耐心的良医。”陈鹏飞58年来,为了病人的信任从不间断看诊,即使去年由于长期辛劳导致腰椎突出无法久坐,仍然坚持每天门诊2个小时。陈鹏飞从病人脸上即可判断其病症与性格,他笑着说:“有病人要我送他一张照片放在家里,因为他说,只要看到我,病就好一半。”
今年83岁生性俭朴的陈鹏飞常穿着一件200元的衬衫,深受到父亲乐善好施的影响,多年来捐出数亿善款,不将财产留给子女。他热心公益、实事求是,加入屏东扶轮社50年来,参与每星期例会从不缺席,2千600多次会议每会必到,就连去年腰椎手术住院,都坐轮椅前往开会。陈鹏飞说,既然参加就要去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面对紧张、忙碌、不景气的社会,有愈来愈多忧郁症患者。“要知足,心不要太大,生活要正常,健康最重要。”陈鹏飞表示精神疾病与环境、情绪及外来刺激极有关连,个性内向比较难治,因为烦忧都闷在心里;有些妄想症病人头脑都很好,表面看不出来;还有幻听,老觉得有人要害他;现在医疗很进步,建议家属一定要将病人送医住院或药物治疗。(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