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仁者之心 无所不周

三 新
font print 人气: 149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训曰: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1。故极其量2,则民胞物与3,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涕4,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注解】
1触处:随处,处处。
2极:穷尽。量:限度。
3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意为泛爱一切人与物。
4恺涕:和乐平易。

【语译】
庭训道:“仁者”把万物看作一体,恻隐同情之心,随处可流露出来。所以考察他的器量,他把百姓当作手足,把万物视为同类,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说到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慈祥和乐,这种慈祥和乐,永葆常在。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仁者”就去做;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事情,“仁者”就不做。事情不论大小,仁爱之心都是绵绵无尽的,只管尽施仁爱之心力,万物依照它们的缘分得到它们应该得到的仁德之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重视子孙的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 庭训道:古代的圣人,他们说的话就是“经”,他们所行之事就是“史”。所以,只要打开经史书卷,就会有益于修身。你们平日所诵读的以及教导子弟的,只应该以经史为主。至于吟诗作赋,虽说是文人的事情,但你们在熟读经史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慢慢学会。孩童接受教育期间,断乎不能让他们读浅薄的“小说”。
  • 庭 训道:我朝大军平定四川那会儿,在保宁打败了王平藩这个逆贼,俘获苗族人三千多,我们把他们都释放了,让他们各自回家去。等到我朝军队进军云南中部时,逆贼吴世璠走投无路,便鼓动苗族人出兵相助来抗拒我朝大军。苗族人不肯照办,他们说:
  • 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有了一个儿子,叫郑麟。老来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欢,对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视,不但注重文化素养,更重视人品道德。
  • 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原话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色欲;等到壮年时,此时血气方刚,要戒与人争斗;到步入老迈,血气已经衰弱,这时要戒贪欲。
  • 诸葛亮非等闲之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为何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教育幼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