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发生,与口腔长期受到刺激而产生细胞变性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嚼槟榔、抽烟与喝酒,更是造成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子。
● 嚼槟榔:台湾和西方国家在罹患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上,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嚼槟榔”。在口腔癌病人中约有 88% 的个案,有长期嚼食槟榔的习惯。槟榔俗称“菁仔”,其中所含的“槟榔碱”是个危险的致癌原,而与槟榔一起添加的生碳(俗称石灰),更是一个促进细胞变成癌症的主要因子。
● 抽烟: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告诉我们,抽烟也是造成口腔癌的元凶之一,而且抽雪茄、烟斗和抽一般香烟的人得口腔癌的风险都差不多,长期使用罹癌的风险更大,还有报告显示抽烟斗的人特别容易罹患唇癌。
● 喝酒:酒精会对口腔的细胞产生慢性刺激而导致细胞变性,也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而使免疫力下降。已有可靠的研究发现慢性及大量使用酒精的人,会增加罹患口腔癌的危险。
● 其他:咬合不正的牙齿或是不适合的假牙,若长期磨擦到周围组织也容易造成口腔的病变。还有口腔卫生不佳、长期食用热度过高的食物、维他命 A的缺乏等等,也都是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子。
根据1995 年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口腔病理学及口腔内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显示,台湾地区抽烟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8 倍;嚼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风险则为28 倍;若是同时嚼槟榔又抽烟,那么罹患口腔癌的机会增加为89 倍;最危险的是嚼槟榔、抽烟与喝酒三管齐下,罹患口腔癌的机会更进一步高达一般人的 123倍之多!事实上,口腔癌的发生是历经一段很长时间的酝酿,起初只是细胞的慢性发炎, 时间久了细胞会变性造成纤维化,导致白斑或红斑的形成,最后才演变成癌症,这种“白斑”或“红斑”的细胞变性称为“癌前期病变”。
◎ 口腔黏膜白斑症(Leukoplakia):白斑症是因黏膜长期受到口腔癌致病因子的刺激而造成,常发生在颊黏膜、舌侧缘、下唇、臼齿后区、口腔底。发生的年龄 40 到 70 岁皆有可能,有白斑症的人约有 2~3% 的概率可能 会转变成口腔癌。
◎ 口腔黏膜红斑症(Erythroplakia):红斑症的致病原因与白斑症一样,但红斑症发生的年龄层较大,约在60 到70 岁;与白斑症相较,红斑症有高达65%的机会演变成口腔癌。
转载自《中央健康保险局电子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