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哲豪彰化县29日电)台糖的蒸气小火车是许多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他们所熟悉的“五分仔车”,在台湾的制糖业逐渐转型之余,没有跟着完全报废,还能在有些地方继续奔驰,成为一种文化资产;这当中一个人的执著,扮演了相当的角色。
周末假日,彰化溪湖糖厂,等着搭乘蒸汽小火车的民众排着长龙,小朋友吃着糖厂冰棒,心情雀跃的等待坐上父母亲小时候坐的蒸汽小火车。让这种小火车复驶的幕后功臣,则是对蒸汽小火车有深厚感情的61岁糖厂老员工陈永春;他等待努力了30年,终于实现蒸汽火车复驶的梦想。
车站另一角落,编号346蒸汽小火车烟囱冒出白烟,负责维修和驾驶的员工正在进行出发前的最后检查;小火车蓄势待发,已准备好载着大、小朋友再度奔驰糖厂的铁道。
来自比利时的346号蒸汽小火车,高龄60岁,它曾经风光,也曾停驶,被人遗忘在糖厂车库的孤寂角落。从被遗忘到现在风光载着大小朋友重新在铁道奔驰,陈永春等待努力了30年,才实现蒸汽火车复驶的梦想。
“346像阮的婴仔,就这样乎他放在那,阮是感觉真没睬”,为了让小火车复驶,陈永春不断向台糖高层争取;对他来说,346号蒸汽小火车不只是1辆火车而已,从学习修火车开始到驾驶火车,他和蒸汽小火车的深厚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
17岁时,陈永春经由亲友介绍,进入台糖溪湖糖厂工作,负责帮蒸汽小火车加水,再跟着当时的老师傅学习维修和驾驶。
“以前要学修车和驶车都靠老师傅用嘴讲,根本没册可看,师传讲的都要用头壳记下来”,陈永春说,“有时,师傅怕你把他全部的功夫都学下来,还会留两步七。”
当学徒没有手册可看,想学东西只能嘴巴甜一点,如果师傅心情好,就会把技术倾囊相授,遇到留两手的师傅,就是要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在旁边一边偷看,一边努力把看到的东西用脑子记下来。
溪湖糖厂的前身为“溪湖制糖所”,公元1919年辜濂松的祖父,富商辜显荣将4所私有的糖廓合并,成立“大和制糖会社”,隔年再和“日本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合并,成为“溪湖制糖所”,台湾光复后,台糖公司成立,“溪湖制糖所”也改名为溪湖糖厂。
溪湖糖厂的镇厂之宝,346号蒸汽小火车,来自于比利时。台糖在民国38年以将近30万元价格购入,346号一开始是在溪州糖厂负责载运甘蔗,民国43年改到溪湖糖厂服务。台糖原本有两辆蒸汽小火车,不过另1辆同型火车已被日本人买走,346号于是成为台糖之宝。
陈永春说,以前全彰化县都有糖厂载运甘蔗的路线,蒸汽小火车在出发前的两个小时就要开始加水,火车启动后拉着载满甘蔗的台车,驾驶员还得穿上专属的制服,威风程度不下于现在开高铁列车的驾驶。不过威风归威风,开车时也不得闲,负责司炉的人要不断的拿铲子加煤,1天下来要用到3000多公斤的煤。
负责加煤的人满头大汗,驾驶火车也不轻松,陈永春说,以前蒸汽火车烧的煤和现在不一样,就算下雨也不能把窗户关起来,不然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会把人的脸熏成黑炭。但衣服被雨淋湿也没关系,因为驾驶室的高温没多久就把衣服烘干,有时候驾驶带便当出门也不怕便当不够热,“因为驾驶室的蒸气会把便当蒸熟”。
在糖厂开火车、修火车,日子虽然很苦,陈永春可也因为这样和火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当蒸汽火车的行驶产生浓烟造成了环保问题,民国66年糖厂决定停驶蒸汽火车时,他感觉可惜又无奈,即便后来改驾驶柴油火车头,还是忘不了和346号相处的岁月。
溪湖糖厂停止制糖之后,台糖在全台湾的糖厂都在寻求生机,陈永春认为,蒸汽小火车是溪湖糖厂最珍贵的资产,于是争取要让蒸汽小火车复驶,他还打包票说,只要修复的经费能够下来,他有信心蒸汽小火车不但能动起来,技术也能传承给年轻一代的火车司机。
陈永春的建议一直未被采纳,2008年他原本就要从糖厂退休的,心里以为离开糖厂前再也看不到346号小火车重新上路了。
“台糖在全台湾有这么多的糖厂,很难面面俱到”,铁道文史工作者杨肇庭说,台糖有这么多糖厂,有的跟溪湖一样也有铁道,所以陈永春想让蒸汽小火车复驶的构想未被台糖高层采纳,他并不觉得意外。幸运的是,在陈永春即将退休前夕,文建会终于拨下经费,要让小火车复驶。
“修理小火车的时候,因为没有图,我只好将火车全部拆解,分解成1个个零件,1个1个检查,生锈的要除锈,不能使用的就靠以前的记忆,再复制1个新的零件”,陈永春说,346号在车库里放了几十年,没人知道火车到底损坏到什么程度,最笨的方法就是把它拆开来,1项1项检查,像是火车的锅炉,也是等到拆开后才发现已不堪用,只好重新制造。
修复346的过程就好比把他对小火车的记忆一一挖出来,修复过程也拍照录影,让小火车的故事能永久传承。
346号修复完工典礼那1天,陈永春再度穿上年轻时那套司机专门的制服,和年轻的司机员再度驾驶蒸汽小火车。呜呜的汽笛声响起时,不仅勾起很多人年轻时那段坐着五分车的回忆,也实现了陈永春的梦想。
陈永春的专业执著,圆了他的梦想。但他的梦还有一半待完成,因为溪湖糖厂的车库内还有604和364号两辆蒸汽小火车,他希望在退休前能有机会修好他们,成为溪湖糖厂无价的文化资产,让蒸汽小火车,这种“五分仔车”和糖厂共有的甜美记忆永远保存。